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2014-08-01 00:24万云虹谢晟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合并症髋部椎体

万云虹 谢晟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万云虹 谢晟

目的 探讨骨折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骨折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症病史将其分为初次骨折组(n=63)和再骨折组(n=35),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对初次骨折患者随访2年,初次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结论 高龄、女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再次骨折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对这部分患者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再次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再骨折;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骨质疏松可影响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1]。骨质疏松可并发多种骨科疾病,从而增加老年患者死亡风险。相关研究指出[2],老年骨质疏松并发椎体骨折的患者其死亡风险是单纯骨质疏松患者的4倍,而并发髋部骨折的患者其死亡风险将增加2倍。因此,骨折疏松再骨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本研究将对骨质疏松再骨折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再骨折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骨折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50岁;(2)为小暴力受伤,以摔伤为主;(3)骨折部位为股骨近端、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及髋臼;(4)均经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颈处BMD-T值<-2.5 SD。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严重性暴力损伤者;(3)骨代谢异常疾病者;(4)服用过与骨折相关的药物;(5)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质疏松病史将患者分为初次骨折组63例及再骨折组35例。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质部位、受伤时间、受伤原因、X线检查资料、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等。对股骨近端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对于椎体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则采用夹板支具固定及手法复位,术后对患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1.3 评价指标 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是用于对合并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的加权量化标准,可用于评价患者身体机能状态及健康状况的指标,同时也可用以评价骨折好发部位及再骨折时间间隔及再骨折发生率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骨折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分析 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见表1)。

表1 影响骨折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分析[n(%)]

2.2 2组患者随访情况分析 对2组患者随访2年,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骨折不愈合情况分析,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再骨折与前次骨折时间间隔为(1.26±0.72)年。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骨质疏松再骨折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穆秉强等[3]认为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症是影响骨质疏松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吴博等[4]则认为机体基础代谢、合并症及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骨折疏松再骨折的研究主要是以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石守为等[5]对髋部骨折患者随访5年发现,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11%~23%,其再骨折时间主要集中在随访的2年内,尔后再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对骨折疏松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可有助于临床采用有效的措施预防骨质疏松再骨折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从而提示高龄、女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再次骨折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对该部分患者的再骨折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该部分患者再骨折发生风险。此外,对2组患者随访2年发现,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再骨折与前次骨折时间间隔为(1.26±0.72)年,从而提示在两次骨折之间可有足够的措施来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临床上可在这段期间加强患者康复训练及预防跌倒的练习,降低患者再骨折的发生。

[1] 阮文东,王沛,雪原,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793.

[2] 陈懿,尹知训,李之琛,等.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4):643-647.

[3] 穆秉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09-510.

[4] 吴博,戴如春.骨质疏松骨折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2):135-138.

[5] 石守为,陈健,王元俊,等.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6):1027-10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22

江西 336000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万云虹 谢晟)

猜你喜欢
合并症髋部椎体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