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处理体会

2014-08-01 00:24劳永霞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破膜初产妇母婴

劳永霞

68例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处理体会

劳永霞

目的 观察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表现,准确识别子宫收缩乏力,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减少母婴不良结果,安全分娩。方法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自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68例在产程中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宫缩乏力有不同的处理措施,正确识别,采取适当的措施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妊娠结果。结论 产程正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不需干扰;产程异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给予积极的人工破膜处理是有效的处理措施;高张性宫缩乏力,高度警惕难产的可能性,极积干预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宫缩乏力;处理体会

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2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根据其发生时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1]。原发性、继发性宫缩乏力二者的原因不明确,但均可影响产程进展和导致分娩进程受阻而危及母婴生命。因原发性宫缩乏力往往出现在产程早期,从时间上及早发现并合理处理原发性宫缩乏力,意义更显重大;在临床准确识别各原发性宫缩乏力,采取正确适当的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2012年1月~2012年4月住院分娩产妇1350例,临产后诊断有原发性宫缩乏力68例。68例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年龄18~39岁,平均(25±5.86)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24例;平均孕周(38±2.16)周,估计胎儿体质量2700~4000 g;均评估有阴道试产条件,排除骨盆和胎位异常,无明显头盆不称和剖宫产史。低张性宫缩乏力54例,占分娩总数的4.0%,年龄20~38岁,平均(23±4.53)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22例。高张性宫缩乏力14例,占分娩总数的1.0%,年龄18~32岁,平均(21±3.25)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2例。

1.2 方法 根据原发性宫缩乏力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将病例分为3组:A组(n=17)为低张性宫缩乏力,随其自然分娩,未作任何处理能顺利完成阴道分娩;B组(n=37)为低张性宫缩乏力,需行相关处理,如人工破膜、点滴催宫素催产处理;C组(n=14)为高张性宫缩乏力,予行强镇静剂等处理。各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孕妇中,A组经产妇占70.5%,C组初产妇占85.7%;剖宫产率,C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产妇的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无伴产程异常的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宫缩异常(宫缩乏力)往往导致产程的异常,但并非绝对。A组中,有17例(25.8%)能顺利完成阴道试产,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发生不良围产儿结果。说明产程分娩是人类自然过程,在无病理状态下,不需人为干扰也能顺利完成阴道分娩,这是符合人类大自然的一个自然生态的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定期观察产程情况(宫口的扩张、胎头的下降)、产程进展好的情况下,不需干扰自然分娩过程,它往往也会有良好的结局。对于这类病例,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是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

3.2 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临床上表现为产妇宫缩痛感不明显,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临床上医护人员因此容易造成疏忽、误诊,但随产程拖延时间太久,则会对母儿有不良影响。故相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产科质量是必要的。从本研究中,B组为37例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孕妇,27例孕妇采取人工破膜方法,能出现有效的宫缩及产程进展,占73%,8例孕妇要行人工破膜后加点缩宫素催产处理,2例因人工破膜发现羊水混浊改行直接剖宫产。在产程处理中,人工破膜不仅能明显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同时能了解胎儿宫内羊水性状,不失为一种有效、适当的处理方法。有研究表明,人工破膜用于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长病例中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加强宫缩的手段,有效地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催产素的使用,降低了因此产生的剖宫产率[2]。纵观所得,对于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的产妇,在产程中行积极的人工破膜处理、或同时加点缩宫缩催产处理等合理性干预,是产程处理必需的动作,是科学管理产程,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围产期保健有效措施之一[3];产程中合理性综合干预在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中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3.3 原发性高张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原发性、高张性宫缩乏力是由于子宫收缩失去极性和对称性,频率和强度办不规则,子宫收缩完全不协调。其影响明显,对母体方面,可致产程延长,产妇往往休息不好,进食少,体力消耗大,因而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产程长,多伴有胎膜早破,且多次肛查、阴道检查,增加感染机会等。对胎儿方面,高张性宫缩影响胎儿胎盘循环,使胎儿宫内窘迫增加[3]。且高张性宫缩乏力孕妇往往有头盆不称和胎位,使胎头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往往出现难产,从而导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等到不良结局。从本研究分析,高张性宫缩乏力组,其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意义。故临床上应以积极处理为原则,及早发现有高张性的原发性宫缩乏力者,采取有效的方法,如予强镇静剂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为良好有效的方法[5],能使宫缩停止者为假阵缩,不能使宫缩停止者为原发性宫缩乏力,若经处理仍无效者,或伴有胎儿宫内窘迫,若伴有头盆不称者,均应剖宫产术为宜。

3.4 精神因素在产程中的影响及相关处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开始关注社会及精神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普遍在焦虑、精神过度紧张的倾向。精神异常时可能通过下丘脑-交感肾上腺轴和下丘-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异常[6],表现为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使宫缩减弱、不协调造成宫缩乏力,且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疼痛有加重产妇的焦虑,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大,产程延长。这种情况在初产妇尤为时显,本研究表明,高张性宫缩乏力病例中,初产妇多于经产妇,其占85.7%。对于此类孕妇,进行产前教育,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是生理过程是关键的;分娩时鼓励多进食,适当使用镇静药物,让产妇充分休息、减轻疼痛是必要的。

临床上一旦诊断为原发性宫缩乏力,首先应全面分析病例特征,识别分清类型为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抑或为高张性宫缩乏力;其次是根据产程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有助取得良好的妊娠结果,如对于产程正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可严密观察产程,不需人为干扰;产程异常的原发性低张性宫缩乏力,给予积极的人工破膜处理是有效的处理措施;高张性宫缩乏力,高度警惕难产可能,极积干预(如镇静剂等),及早发现异常产科情况,适时改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关注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尤其是初产妇,做好产前教育,减少其不良情绪,可预防精神紧张所致的宫缩乏力,并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评估阴道试产的条件,否则及早剖宫产,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有效、适当的措施。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可影响产程的进展,对母儿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危及母儿的生命,所以及早、正确识别,采取有效、适当的处理措施,正确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减少人为过多干预、减少母胎并发症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为初产妇进行常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关注其精神因素,分别在围产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产程进展、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7]。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182.

[2] 田杰.人工破膜引产在原发性宫缩乏力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00.

[3] 龚坚,韦育红.产程中合理性综合性干预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4):114-115.

[4]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9-409.

[5] 田敬霞,李伟,孟庆和.度冷丁配伍654-2 治疗原发性宫缩乏力[J].山东医药,2000,40(9):53.

[6] 卢莉,徐画,丰桂香.影响孕产妇分娩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4,3(52):21-22.

[7] 刘慧荣.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68例初产妇焦虑情绪及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分析平[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87.

Object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rimary uterine inertia in the puerpera are observed to distinguished uterine inertia accurately. All 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liver safely and reduce adverse outcomes of Infant-mothe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linical data of 68 cases of primary uterine inertia during the birth process. Results Different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rimary uterine inertia. Appropriate identif i cations and measures can improved pregnancy outcomes. Conclusion No interference is needed during the hypotonic uterine inertia of normal birth prcess; positive artif i cial rupture of membranes can be helpful in the abnormal stage of labor; full alert should be kept in the diff i cult delivery for hypertonic uterine inertia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babies and the mothers can be reduced by active intervention.

Uterine inertia;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39

广东 528247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妇产科 (劳永霞)

猜你喜欢
破膜初产妇母婴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羊水流干对宝宝有影响吗
破膜后羊水会不会流干?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