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分析

2014-08-01 00:24王雪梅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高敏败血症降钙素

王雪梅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分析

王雪梅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 对在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出生的6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检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0)。实验组为败血症患儿,对照组为健康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 实验组血清降钙素原(23.82±18.34)和高敏C反应蛋白(22.65±12.4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0.54±0.28)及高敏C反应蛋白(3.5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新生儿的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新生儿败血症

在新生儿期间,败血症为最危险到新生儿生命的病症,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1]。因此在医学界应受到特别的关注,所以在临床上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降低死亡率。确诊的主要方法为血液的培养,但是血培养实验所用的时间长、结果易受外界影响[2]。在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患儿的血液中都会大大的升高,特别是全身感染的患儿,升高更明显[3]。本研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以在临床上对新生儿败血症提供较快和准确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2011年~2012年12月的6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30例是从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选取,其中女16例,男14例,入院时的日龄在2~11 d,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为(38.2±1.3)周,体质量2000~4100 g。对照组30例为同期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女17例,男13例,日龄在4~10 d,胎龄38~40周,平均胎龄为(39.1±0.9)周,体质量2200~4000 g。2组患儿在日龄、性别组成、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本的采集:对新生儿抽取一定的血液,在抽血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所抽取,避免不必要错误发生,抽取好血液后立即送往检验科进行检测,使实验顺利进行。

标本的检测:对新生儿抽取后的血液进行离心,随后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DiaSorin,意大利) LIAISON公司提供所使用的试剂,按照文献报道的标准进行量的判断结果,出现阳性的量为大于0.5 ng/mL。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来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BF.CKMAN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试剂和所使用的仪器,正常参考值为小于8.0 mg/L。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新生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联合检测,观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血清血清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实验组血清降钙素原(23.82±18.34)和高敏C反应蛋白(22.65±12.4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0.54±0.28)及高敏C反应蛋白(3.5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血清血清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的比较

2.2 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联合检测各方面的比较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血清降钙素、高敏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联合检测各方面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来说,败血症在新生儿期是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10‰,在早产宝宝中发病率更高。败血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所致。感染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妈妈在孕期有感染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细菌进入胎儿体内,逐步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合格、助产不当等使细菌直接进入血中;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血循环[4-5]。症状有吃奶吸吮无力或吃奶次数减少,哭声低微,手足发凉,体温不升,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体质量不增,严重败血症会出现中毒性肠麻痹,给患儿带来痛苦和增加患儿的死亡率,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6]。

研究显示,败血症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病因不明和病情进展较快等。因此要寻找最可靠的、最理想的能较早地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研究发现,降钙素的前肽是血清降钙素原,在发生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会明显的升高,再过一段时间恢复正常,而且在新生儿期间不受母体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只与新生儿感染细菌有关[7-8]。单独检测血清降钙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特异性较低,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高,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7-8]。本研究结果显示,败血症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二者的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对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1] 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582,1584.

[2] 陈国员,戎齐吉,岑先杰.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监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153-1154.

[3] 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等.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69-2170.

[4] 闫军,张芹.C反应蛋白在早期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96-1397.

[5] 马勇,覃艳玲,李志.降钙素原(PCT)、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47-749.

[6] 余尚扬,李小妹,韦秋芬.动态监测hs-CRP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5):577-579.

[7] 张环,马晓花,赵淑艳.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2-33.

[8] 廖崇伦.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3):218-2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066

新疆 833600 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儿科(王雪梅)

猜你喜欢
高敏败血症降钙素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代表中国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