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2014-08-01 00:24罗丽娟万盛华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丁二磺酸胆酸

罗丽娟 万盛华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罗丽娟 万盛华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接收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80)。观察组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0 mg/(kg·次),1次/d,再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10~20 mg/(kg·d),而对照组采取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中33例显效,3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75%,而对照组中显效28例,34例有效,1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排泌胆汁障碍,进而导致血中胆汁成分过高,且肝内胆汁瘀滞,然而由于患者的胆道并没有出现极为显著的阻塞,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治疗药物,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十分的棘手[1]。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江西省儿童医院所接收的80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患者中,经过诊断均确诊为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同时将胆道闭锁以及其他肝外梗阻性因素予以排除。其中,男95例,女65例,日龄29~60 d,平均日龄(44.5±1.2)d,体质量2.3~4.5 kg,平均体质量(3.0±0.5)kg。依据住院前后顺序,将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男54例,女26例,日龄26~61 d,平均日龄(43.7±1.0)d,体质量2.1~4.2 kg,平均体质量(3.1±0.4)kg;观察组80例,男50例,女30例,日龄24~60 d,平均日龄(40.1±0.9)d,体质量2.4~3.2 kg,平均体质量(3.3±0.9)kg。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础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1)黄疸发病的时间在2月龄之内;(2)血清总胆红素在85.5 mmol/L以上,结合胆红素在血清总胆红素中占有20%以上,或血清总胆红素低于85.5 mmol/L,而结合胆红素在17.1 mmol/L以上;(3)肝脏质地变硬,肝脏变大2~2.5 cm;(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5)大便颜色变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熊去氧胆酸(德国富克大药厂,生产批号:11 G 271922)进行治疗,10~20 mg/(kg·d),持续服用2周。对观察组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予以治疗,即在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之上,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Hospir S.P.A,生产批号:616028 E 02),静脉滴注,50 mg/(kg·次),1次/d,持续使用2周。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清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DBiL(直接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检测,并且对2组的指标进行比较[3]。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或者是消失,ALT基本正常,而DBiL与TBiL降低程度在50%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ALT、DBiL与TBiL等都呈现降低趋势,且在20%~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DBiL与TBiL没有降低,甚至出现上升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分析(n)

3 讨论

胆汁淤积是因多种原因而引发的胆管阻塞减少胆汁流或者是肝细胞功能缺陷,例如家族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药物、感染等,胆汁淤积造成胆盐以及起塔胆汁毒性成分,集聚在人体内,特别是集聚在肝细胞中,进而促使肝细胞受到损伤伴,随着病程的不断推移,逐步形成肝硬化或者是肝纤维化[4-5]。因此,怎样选择药物对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治疗是极为关键的,尤其是婴儿。

腺苷蛋氨酸是一种生存在人体全部组织以及体液当中的生理活性分子,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催化作用之下,其从ATP与蛋氨酸合成为自然化合成,它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学物的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6-7]。对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能够获得利胆、退黄以及护肝的作用。而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7-β异构体,其药用机理包含了加速胆汁酸分泌,促使其在胆汁内的含量增多,进而造成胆汁酸成分发生改变,最终发挥利胆的功效[8];加速液态胆固醇晶体复合物的构成,进而促进胆固醇朝肠道排泄;提升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升肝脏的解毒与抗毒水平[9];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调节能力。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予以治疗,其中有33例显效,3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8.75%,而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熊去氧胆酸予以治疗,其总有效率为7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方式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

[1] 唐清,王琳琳,单庆文,等.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5):748-749.

[2] 赵冬梅,蒋丹娜,安红军,等.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73.

[3] 邢亚东.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65.

[4] Paumgartner G,Beuers U.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rsode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Clin Liver Dis,2010,2(8):67-81.

[5] 仇世伟.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97-2498.

[6] Pausch J,Gatzen M.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hepatic diseases;more than the substitution of fat soluble vitamins[J].Internist (Berl),2010,47:1239-1240,1242-1244.

[7] 黄雪,黄杰安,谭至柔,等.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643-644.

[8] 郑清云.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2):71.

[9] 王计,程鹏.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4):309-3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102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罗丽娟 万盛华)

猜你喜欢
丁二磺酸胆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还鬼债
工程队里的水鬼
败家子和他的憨大哥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牛磺熊脱氧胆酸对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异丁醛环化反应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氧化成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