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2014-08-01 00:24张宇峰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脾胃

张宇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张宇峰

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n=24)。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拉索拉唑、甲硝唑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效减轻患者痛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畴[1]。本研究对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中医辩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均经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确诊[2],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n=24)。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6.17±5.26)岁;病程1~7年,平均(2.74±1.06)年;中医辨证分型:胃络瘀阻型5例,脾胃湿热型6例;肝胃不和型5例,脾胃虚寒型8例。实验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6.19±5.80)岁;病程1~6年,平均(2.46±1.10)年;中医辨证分型:胃络瘀阻型6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胃不和型4例,脾胃虚寒型7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拉索拉唑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治疗:胃络瘀阻型给予当归四逆散联合手拈散治疗(当归8 g、大枣10 g、甘草3 g、细辛5 g、草果12 g、桂枝10 g、没药15 g、白芍15 g、五灵脂12 g、延胡索12 g);脾胃湿热型给予三仁汤联合连朴饮治疗(川黄连5 g、石菖蒲5 g、淡竹叶8 g、通草8 g、厚朴10 g、焦山栀10 g、杏仁12 g、淡豆豉10 g、芦根50 g、法半夏10 g、滑石15 g、白蔻仁12 g、薏苡仁15 g);肝胃不和型给予四逆散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川芎5 g、炙甘草5 g、郁金10 g、香附10 g、金钱草12 g、茵陈10 g、枳实15 g、白芍25 g、山楂12 g、延胡索25 g、柴胡15 g);脾胃虚寒型给予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炙甘草3 g、法半夏8 g、白术8 g、广木香5 g、砂仁8 g、茯苓10 g、大枣10 g、陈皮8 g、黄芪10 g、桂枝12 g、生姜12 g、党参12 g、白芍25 g)。均为水煎服,1剂/d,早晚温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3]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制定的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示炎症消失,胃黏膜红润且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病理检查腺体肠化和萎缩症状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示急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红白相间且病变范围小幅度缩小,病理检查腺体肠化、萎缩症状消失或减轻≥1个级度;(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例数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83 %(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和上腹灼痛等,进食后病情加重,常反复发作[4]。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痞”、“胃痛”范围,多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致使胃气不和和胃黏膜损伤,以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伴肠上皮化生的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特征。

西医治疗通常采用抗菌药物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等,疗效不佳。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可显著缓解或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5]。治疗时宜扶正祛邪,邪正兼顾,寒热平调,具体病情具体分析,更好地实行辨证诊治[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春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 23(2):130-132.

[2] 程红杰,牛少强,张乃卫,等.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1):851-853.

[3] 王祖蕊.中医辨证治疗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8):34-35.

[4] 赵雷,陆为民.中医辨证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1,28(1):39-41.

[5] 李振荣.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 17(32):4-6.

[6] 张声生,李乾构,唐旭东,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9.123

江西 344400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张宇峰)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脾胃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