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

2014-08-03 07:04杨舜妆
中国优生优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胎龄感染率早产儿

杨舜妆

(广东省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潮州 521000)

早产儿是指孕妇在满 28~37孕周分娩的婴儿。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是指出生后在婴儿室或住院48 h以后发生的感染[1]。在新生儿群体里,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对较差,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袭,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改进医院感染的监控、干预措施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早产儿医院感染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200例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38例,女62例,胎龄28~32周,平均胎龄(28.36±1.57)周,顺产142例,剖宫产58例,合并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头颅血肿及新生儿窒息等。

1.2 方法 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记录住院新生儿感染部位、体征、胎龄、临床表现、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一般情况。统计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数据,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医院感染诊断参照标准。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200例早产儿共9例发生11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0 %,感染例次发生率为5.50%,其中感染1次7例,感染2次及以上2例。

2.2 不同胎龄以及体质量的感染发生率 胎龄28~30周早产儿感染率为3.50 %,30~32周感染率为1.00 %;出生体质量≤1 500 g新生儿感染率为3.00 %,体质量1 500~2 200 g感染率为1.50 %。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胎龄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关,随着胎龄的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胎龄以及体质量的感染发生率

2.3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其次为皮肤、口腔及消化系统感染。各部位感染例数及感染率见表2。

表2 9例发生感染的早产儿感染部位情况

2.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11例次医院感染中,共检出8株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1株,链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

3 讨 论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我院200例早产儿回顾分析,发现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空气质量以及病原体。

3.1.1 出生体质量及胎龄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出生体质量及出生胎龄相关,即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另外,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2]。由于新生儿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早产儿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黏附能力低,免疫球蛋白少;血清补体量和溶酶体均较低,产生干扰素的能力明显较低,致使此阶段医院感染率高[3]。

3.1.2 空气质量 由表2可知,早产儿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这与新生儿呼吸系统无鼻毛、鼻腔小、肺弹力纤维发育较差及黏膜柔嫩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呼吸道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极易引起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一般以空气为传播媒介,通过飞沫核、飞沫及尘埃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另外,多项调查表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4]。

3.1.3 病原体 目前造成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优势菌不断变迁,耐药性不断增强。真菌感染日趋严重。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真菌感染[5]。长期静脉营养、尤其是使用静脉高营养配置的患儿风险较高。由于真菌在含糖液存在的情况下,会产生“黏液”样物质,使其更易黏附在聚合物材料表面。中性粒细胞功能易被脂肪乳剂所抑制,而细菌与霉菌又容易在脂肪乳剂中生长。因此早产低体质量儿、危重新生儿在使用静脉高营养时,难以避免面临感染这一难题[6]。

3.2 干预措施 了解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后,科学干预上述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

3.2.1 加强空气及环境管理 严格遵守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性儿童和非感染性儿童要分区隔离。医护人员在入室查房前需更换隔离衣,配戴工作帽和口罩以及更换专用鞋,防止带进病原体,对病房内的环境造成污染。病房要定期通风换气,按时消毒,24 h不间断提供空气净化仪器,保持空气清新。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病房内地面、桌椅板凳和陈列物品表面也要由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消毒。

3.2.2 提高早产儿机体免疫力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因此容易感染,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感染,与其免疫功能相对于足月儿不成熟有关。丙种球蛋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通过增强体内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能力,来促进IgG的生成,提高其在体内的含量,因此,给早产儿输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2.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对科室人员加强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强化全体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7]。针对危险因素及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予以落实。对于监测不达标的项目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规定指标,做到监测工作规范、定点、定期、定项目进行。

综上所述,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空气质量以及病原体,科学干预上述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早产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健平,张伟嫦,陈 捷,等.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10):81-83.

[2]张 舒,王琍琍.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95-597.

[3]钟红葵,周仕丹,张秀琴.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44-146.

[4]邓玉英,郭 粱,邝文英,等.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114-115.

[5]哈斯也提·吾买尔姜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01-202.

[6]曹 莉,蒋 玲,孔海艳.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136-139.

[7]颜萍霞,罗 勤,张晓玲.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117-118.

猜你喜欢
胎龄感染率早产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