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活动在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应用

2014-08-03 02:31王艳波潘海燕颜波儿石银盛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1期
关键词:监护仪心电监护报警

王艳波,潘海燕,颜波儿,石银盛

(舟山市人民医院,浙江舟山 316004)

品质管理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QMA)是借助质量控制的方法,由同一现场的人员,自觉自发地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以全员参加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2]。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多功能的心电监护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同时监测各种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脉搏氧饱和度等,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患者生命活动的信息,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但心电监护仪如果使用不当,监测数据就不能反映患者真正的生命活动,会误导医生、护士,从而引发治疗护理失误,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为了规范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本院胸心外科对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实施QMA,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QMA 小组 成立由2 名责任组长、6名护士组成的QMA 小组,设圈长1名。设计圈名和圈徽,其中圈名为“知心圈”,意义为“彼此契合,胸心相照;敞开胸怀,拥抱健康;双手托举,凝聚大爱”。QMA 实施日期为2013年7月15日至8月20日,活动主题为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2013年5月28日至6月24日为活动前期,每天由2名组员检查心电监护仪的性能,记录存在的问题;每周由责任组长收集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1.2 分析存在的问题 利用鱼骨图[3]进行原因分析,鱼头为改善的重点,大鱼骨为主要原因,小鱼骨为导致主要原因的次要原因,见图1。

图1 心电监护仪使用影响因素原因分析鱼骨图

1.3 制定和实施质量改进措施

1.3.1 护士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

1.3.1.1 强化培训 如鱼骨图分析所示,交接班不规范、宣教方法和沟通能力欠缺、报警设置不合理是影响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科内护士相关知识培训及宣教沟通技能训练。首先由护士长对全科护士进行心电监护仪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和情景模拟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监护仪报警范围的设置、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护士心电监护仪规范交接班等。

1.3.1.2 定期考核 采取阶段考核和随机抽查的形式对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形式采用情景模拟和床边实地考核两种。第一阶段考核为护士长授课后,由护士长组织情景模拟考核,做到人人过关;第二阶段考核为前一次考核1周后,采用床边考核,目的为巩固操作技能;第三阶段为第二次考核1个月后重复1次床边考核。随机抽查则由责任组长负责落实,对护士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点评和指导。

1.3.2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沟通工作,使其了解心电监护仪的相关知识及使用的重要性[4]。采用口头宣教联合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制作心电监护相关知识宣教卡,内容包括活动时防止电极片牵拉、脱落,氧饱和度指套的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边上禁放水杯及禁止近距离使用手机等,将宣教卡悬挂于监护仪旁,便于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1.3.3 简化和规范使用流程 在日常监护中规范心电监护仪使用流程,本活动将原来繁琐的文字流程简化为图文操作步骤,并附在每台仪器上,便于低年资护士快速熟悉操作流程。此外,强调交班中监护仪交接的重要性,使用六步交接法:第一步检查电极片的使用情况,皮肤有无过敏,电极片有无脱落,做到及时更换;第二步关注袖带的使用情况,手臂皮肤有无出现压力性紫癜,有无压疮,并重新绑定袖带测量血压值;第三步评估手指皮肤及指甲情况,更换氧饱和度探头的位置;第四步对监护及测量的数据进行简要病情分析;第五步根据监测值,结合安全因素,调整监护报警范围,其中报警音量设置在夜间1档、白天3档;第六步整理心电监护仪导线,使其整洁规范。

1.3.4 及时排除干扰因素 监测期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因电极片松动、患者床上活动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基线漂移,以及使用手机引起的周围信号干扰,排除干扰,保证心电监测信号的正常[5];因监护仪性能不良会导致监测数据有误差,频繁报警,因此对长期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每日用血压计人工测量血压1次,以便及时发现心电监护仪误差;对监护仪测得较高的血压后要手动矫正1次,使监护仪恢复正常的监测性能。

1.3.5 调整监护仪参数设置 监护仪参数设置不当,“患者类型”选择错误等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甚至无法测量等,如有心电波形而没有心率、对高血压患者测不出血压。因此,合理设置各参数功能选项,调整波幅、波速参数及波形,便于监护仪识别,同时使护士能简易观察及计数,选择合适的监护模式,设置滤波功能,消除电滤、肌电干扰;设定合理的通道、报警音量、报警限、屏幕亮度及准确的系统时钟等,使心电监护的监测达到最优化状态。

1.4 评价方法 比较QMA 前后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监护仪报警设置正确率、患者对监护仪宣教知识的掌握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小组由护士长及2名责任组长组成,分别在活动前1个月和QMA 实施后1个月进行调查评价。

1.4.1 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 采用自制的“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调查表”,该调查表内容包括电极片安放位置正确、与皮肤接触良好,血压计袖带宽度适宜、捆绑位置正确、松紧适宜,测血压时体位正确,氧饱和度探头安放位置正确、无灰指甲及涂指甲油现象,患者情绪稳定、无躁动不安及末梢循环不良等,共15个条目组成,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合格。

1.4.2 报警设置正确率 正确的报警设置:HR为基础的20%~30%,波速25mm/s;血压为基础的20%~30%;氧饱和度为90%~100%,波速25mm/s;呼吸10~30次/min,波速6.25 mm/s。必要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各项参数,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者,均认为不正确。

1.4.3 患者对监护仪宣教知识的掌握率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含如何识别警报、如何呼救、床上活动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共3个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询问患者或其家属,80%以上能答出者为对宣教知识掌握。

1.4.4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科室每月1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QMA 前后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QMA前后心电监护仪规范使用情况比较 例(%)

2.2 QMA 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QMA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79份,回收79份,活动后发放72份,回收72份。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QMA 前(91.9±8.79)分,QMA 后(96.0±4.26)分,t=-3.59,P=0.004。

3 讨 论

3.1 QMA 后心电监护仪监测处于最优化状态 QMA 实施后,护士重视对心电监护仪功能的合理设置,重视波幅、波速及波形的选择,设置滤波功能、屏幕亮度及准确的系统时钟等。交接班过程中使用六步交接法,使护士注重电极片、袖带、氧饱和度指套等的观察,重视报警范围设置及导线的整理等。经过培训,护士掌握了影响监护仪的干扰因素及干扰排除方法,护士能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使心电监测更好地达到最优化状态,提高了心电监测的准确性。由表1 可见,QMA 实施后,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由活动前的79.8%提高到活动后的95.7%。

3.2 QMA 提高了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正确率 报警范围设置的目的是预先设定监测参数的报警范围,当监测参数数值超出报警范围时,机器发生声光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预先调整好主要监护参数报警值的上、下界限,并随时调整设置,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本活动中罗列了各类报警范围设置的参考值,在交接班中的第五步强调了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监护报警范围,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83.5%提高到活动后的96.9%。

3.3 QMA 提高了患者对心电监护宣教知识掌握率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通过全员参与学习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护士增强了质量管理意识[6],自觉参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更加注意对患者的宣教;巡视过程中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设置报警参数,减少了误报警的发生,避免刺激患者;在处理报警过程中能安慰患者,解释报警的原因,使患者对监护仪报警有正确的认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实施QMA 后患者及家属对监护仪宣教内容的掌握率较前提高,能自主识别某些干扰因素,共同参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2]童兰丹.品质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18):3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王秀芳.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3.

[5]沈建新,陈春兰,冯子安.心电监护仪干扰排除方法探讨[J].临床影像技术,2010,25(1):115-116.

[6]石蓉,龚仁蓉,蒋娜.品质圈活动在心脏外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1,26(3):464-466.

猜你喜欢
监护仪心电监护报警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