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析

2014-08-04 05:52王媚娥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王媚娥

摘 要:本文从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依据,并从施教主体、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方面构建了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接受能力不一,导致英语水平差距甚远。要解决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本文就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做如下探讨。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基础不一,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高职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不牢,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不甚科学。一部分学生感觉高职英语学习难度大,缺乏兴趣,放弃英语;另一部分学生虽有一定基础,但误认为英语与其专业无关,缺乏动力,荒废英语;少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环境影响,缺乏激情,漠视英语。

(2)自我约束力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绝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英语太难,我不是学英语的料。”如口语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发音不规范使得学生害怕说英语,继而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越是没有信心,越害怕学英语,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英语教学现状

(1)对学生的认识不足,顾虑重重。教师对高职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偏见,认为他们对英语有抵触情绪,因此带着消极情感教学,导致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在授课时,并无特别关照,用同一份教案面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用“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来应付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观念等因素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传统英语教学与学生期盼的学习模式相左。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此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冲突。虽然一部分学生仍希望老师以讲授为主,但是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二、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1.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生源类别越来越复杂,若按照“大一统”来进行教学,无疑存在一定的弊端。分层教学根据高职学生各自的特点,按照不同水平进行分班,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提高。

2.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我国的“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根据他们的才能与个性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他的这一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水平,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水平。”因此分层教学是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

(3)Krashen的i+1“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1982)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的i+1“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是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和接近或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均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其原因在于语言材料输入太难或太容易。从语言教学实践来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便是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者要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促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不断进步。

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刚进校的学生都是雄心勃勃,下定决心学好英语,但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大部分学生慢慢放弃英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我们实施有效分层,对新生进行一次英语摸底入学测试,结合高考成绩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将学生按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并且根据不同的班级选用不同的教材,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对高职学生的观察、访谈发现,分层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四、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施教主体分层

学生是施教的主体,而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特征、知识水平、智力因素、性别等进行客观科学的分组分班。

2.教学要求分层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A、B、C三个层次分班。入学水平低于入学要求的学生编入C层班,毕业时争取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中等水平者编为B层班,毕业时争取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编为A级班,这部分学生毕业时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甚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要求。

3.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现有的个体差异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对C层学生,教师应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精讲多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口头交际能力;对B层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对A层学生,除了要求通过A级考试外,鼓励他们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是公共英语三、四级考试。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计划进一步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检测。

4.教学内容分层

参照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可适当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C层学生,补充一些初高中的重点难点语法知识,适当增加趣味性强的内容,贯穿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重在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对于B层学生,重点以把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A层学生,教师可增加课外知识,以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中除了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外,更应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5.教学手段与方法分层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于C层班级的学生,重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讲解为主,鼓励学生跟读、模仿,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B层班级的学生,教师以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采用情景法和互动法相结合进行教学,以幻灯片等教学工具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让他们对已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达到有效输出;A层班级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自主性强,教师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采取的英语教学方法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6.作业布置分层

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布置要求不一样。对C层学生可要求他们多背诵单词、短语以及模仿造句,意在提高语言基本功,巩固现有知识;对B层学生在造句、句子改写、句子翻译等方面的要求稍多,适当布置阅读理解方面的作业;对A层学生侧重于综合能力考查,多布置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作业,对写作和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

7.考试分层

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业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对C层学生可采取听力加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紧贴本学期所学知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长,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对B层学生的考核,采用相当于B级水平的试卷进行测评,侧重语音、语调的考查;对A层学生,可实行听力+笔试+口试的考试方法。在口语测评方面,由教师给定一个或几个情境,进行比较流利的情境对话,或对某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8.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的分层,主要指学生在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中的表现,参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传统的评价体系以成绩决定学生的水平,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英语教学和评价体系应体现高职英语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9.教材选用分层

分层教学教材的要求与传统教学教材不同。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这样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以往学生的总体情况,组织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讲义,查缺补漏,以便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五、小结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构建“施教主体分层”等九个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文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