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归分析法的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实证研究

2014-08-06 05:48鲍盛祥
关键词:认同度连片信任度

鲍盛祥,张 情,魏 浩,周 蕾,贺 欢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土地是最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要素,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我国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大多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影响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个人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1,2];二是家庭特征,如非农就业情况以及非农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3].这些研究在不同的程度上证实,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均会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对于上述客观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的主观影响因素研究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根据农户理性行为理论,农民在流转土地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两方面是影响农民选择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民对流转土地的预期收益取决于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4];农民对流转土地的成本取决于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的认同度[5,6].此外,农民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预期也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政策作为影响农民认知的宏观环境对农民的流转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的认同度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政府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研究模型中,以属于贫困连片山区的咸丰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前述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形成逻辑一致的研究结论.找出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农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并为当前推进贫困连片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定义

1.1.1 自变量

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的预期收益,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越高预示着农民对受转方预期收益越高,越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信任度高的农民.

对“土地养老”观念的认同度.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的认同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成本.这种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的认同度越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这种依赖更多的表现在农民对土地经济和生活保障功能的依赖[8].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如果放弃了土地就等于放弃了他们赖以生活的基础以及以后的养老保障.

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会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起到重要的影响,国家为促进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同样也会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进而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

1.1.2 控制变量

目前学界已有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更通过实证分析证实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9],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户主的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和是否购买社会保险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的变量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

1.2 模型选取

作为调节变量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1)自变量必须显著的影响调节变量;(2)自变量必须显著的影响因变量;(3)当在自变量与因变量回归时,加入调节变量,会使自变量的显著性明显变弱.因此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构造了如下回归模型:

X7=∂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5+ε,

(1)

Y=∂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5+ε,

(2)

Y=∂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5+

β6X7+ε,

(3)

X7=∂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6+ε,

(4)

Y=∂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6+ε,

(5)

Y=∂0+β1X1+β2X2+β3X1+β4X4+β5X6+

β6X7+ε.

(6)

2 数据来源

在进行数据搜集时,综合考虑到劳动力转移等因素选取了劳动力转移较多的东门沟村作为调查的样本地区.本次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调查共发放170份问卷,回收调查问卷162份 ,剔除回答错误或答非所问的无效问卷,最后有效问卷共计154份,有效回收率90.6%.

本次在东门沟村除了进行问卷调查之外,还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围绕着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户主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第二部分是农民家庭非农就业情况,非农收入情况和社会保障购买情况;第三部分是农民对土地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认识土地有养老的功能,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是否了解,若流出土地,对受转方的要求,是愿意流出给自己亲戚朋友或者其他种植大户.

3 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表2所示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2可以发现自变量之间以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进一步做回归分析.

表2 相关系数矩阵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2 模型的回归分析

为了准确的分析调查数据,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数据的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反映的是变量X7对X5的调节作用.模型(2)表示的是变量X5与Y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为0.69,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知了检验,F值为24.69,说明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与其土地流转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模型(1)自变量X5与调节变量X7在0.0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模型(2)自变量X5与因变量Y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模型(3)当加入调节变量后,结果发现调节变量X7与因变量Y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而自变量的显性水平则下降,P值增大到0.272,这说明变量X7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能够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其土地流转意愿.

表3 回归结果(1)

注: Sig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概率

表4反映的是变量X7对X6的调节作用.模型(5)表示的是变量X6与Y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为-0.070,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知了检验,F值为27.238,说明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与其土地流转意愿呈负相关关系.模型(4)自变量X6与调节变量X7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模型(5)自变量X6与因变量Y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模型(6)当加入调节变量后,结果发现调节变量X7与因变量Y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而自变量X6的显性水平则下降,P值增大到0.131,这说明变量X7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能够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进而影响其土地流转意愿.

表4 回归结果(2)

注: Sig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概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经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与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正相关,农民更愿意把土地流转给自己信任度高的亲戚朋友;(2)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与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负相关,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越高的农民越不愿意流出自己土地;(3)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和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进而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

4.2 政策建议

4.2.1 加大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不愿意流出土地主要一方面原因就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失去承包权,这充分说明他们对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认知还相当不够,致使他们在土地流转中存在很多顾虑,另一方面人们长期生活在一种落后的认知,如“土地养老”这种认知都是根深蒂固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变.而且政府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着“失位”和“缺位”的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整体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应该充分发挥村组织的作用,做好宣传、引导、监管和约束,要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到村组织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去,要设有专门管理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长期抛荒的土地的管理,对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4.2.2 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降低土地流转的信任风险

我国农村社会属于一种“乡土社会”,由血缘、地缘关系产生的生产和协调组织之间的习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主导着资源配置功能,村庄内部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之间非常熟悉,对于土地流转,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而只是口头协议.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农民承包土地之后反悔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历史上部分地方土地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因此在这种非正式方式下流转的土地引发了很多后续的补偿问题,容易造成矛盾,久而久之造成了农民的信任感降低,不愿意流转自己土地.为了降低土地流转的信任风险,应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担保公司,在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进行担保.同时也要规范农民土地流转的交易过程,鼓励农民进行规范交易,签订书面协议.

参 考 文 献

[1] 杜培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1):53-56.

[2] 包宗顺,徐志明,高 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2.

[3] 刘卫柏.基于Logistic 模型的中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分析:来自湖南百村千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1(9):81-83.

[4] 罗必良,汪 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1-21.

[5] 钱雪飞.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的构成:基于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的问卷调查[J].改革与战略,2008(6):111-118.

[6] 孔祥智,徐珍源.转出土地农户选择流转对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综合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17-25.

[7] 杨学成,赵瑞莹,岳书铭.农村土地关系思考:基于1995-2008 年三次山东农户调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J].管理世界,2008(7): 53-61.

[8]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7-159.

[9] 叶剑平. 2005 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2006(7):81-84.

猜你喜欢
认同度连片信任度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