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对称构文的考察

2014-08-06 09:42
关键词:接受者对称性主体

孙 鹏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在日语语言学的先行研究中,一般把使用了相互动词①的句子看作“相互构文”。动作主体和动作接受者之间不存在相互性的句子(例如“共同行为者”这样的句子),按照先行研究也属于相互构文。为了与没有相互性的共同行为者构文相区别,动作主体和动作接受者之间有相互性的句子将被称为“对称构文”。

一、先行研究及本文立场

姫野以表示对称关系的「~合う」构文为对象,从对称关系的特征方面将「~合う」构文分为相互动作、共同动作、并列动作[1]。

例1.二人が抱きあう。(相互动作:与对方形成相互作用)

例2.子供たちが犬を抱き合う。(共同动作:以共同的对象为对方)

例3.ネズミがもがきあう。(并列动作:在共同的场合做一样的动作)

姫野从对称关系方面对「~合う」相互构文进行了说明:动作主体互为作用对象的是“相互动作”;动作主体互不影响,但以同一对象为对方的是“共同动作”;动作主体互不影响,分别进行同一动作的是“并列动作”。

日语译文:ツォルスはヨンヒと(○互いに/×一緒に)結婚した。←→

日语译文:ツォルスとヨンヒは(○互いに/×一緒に)結婚した。

日语译文:韓国と中共は国交を結んだ。

日语译文:ツォルスとヨンヒは交際を続けた。

日语译文:ギヨンイとソンヒは関係を切った。

仁田将「~合う」构文分为“一般相互构文(まともな相互構文)”、“第三者相互构文(第三者の相互構文)”、“所有者相互构文(持ち主の相互構文)”3类[3]。

例8.広志が武志と殴りあった。(一般相互构文)

例9.広志が武志と次郎を殴りあった。(第三者相互构文)

例10.広志が武志と頬を殴りあった。[3](所有者相互构文)

动词「殴る」的格配价是〈ガ、ヲ〉,ヲ格成分和ガ格成分没有相互性。在“一般相互构文”中,原动词「殴る」后加上「アウ」发生相互动词化,ヲ格成分也随之变成了与ガ格成分有相互性的ト格成分。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必须格成分的数量没有变化。

在“第三者相互构文”中,除了原动词「殴る」带有的两个必须格成分外,“共同行为者”也成为必须格成分。即,在“第三者相互构文”中,必须格成分比原动词多出一个。

在“所有者相互构文”中,必须格成分也比原动词多出一个。这个成分就是ヲ格成分的所有者,其与ガ格成分形成相互关系。

在用语的选择上,该文弃用“相互构文”而使用“对称构文”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用语间的矛盾。比如,姫野的“共同动作”[2]和仁田的“第三者相互构文”[3]虽然在形式上都使用了相互动词「~合う」,认为是相互构文,但是动作主体和ト格成分间没有相互性。这样的构文应该区别对待。此外,在名词构文和形容词构文中也存在ガ格成分(动作主体)和ト格成分(动作接受者)拥有对称性的对称构文。该文将动作主体和动作接受者间存在对称性的对称构文称为“典型对称构文”。这样相对于先行研究可以进行范围更为广泛的考察。

就对称构文的成立条件而言,满足所有条件的对称构文将被称为“典型对称构文”。但是有些构文满足部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视为对称构文,从对称构文的连续性考虑,这样的构文被设定为“疑似对称构文”。

二、对称构文

在日语中,有这样一种构文,就是将一个二项动词的两个必须格成分交换位置,交换前后句子的“逻辑意思”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构文正是主体和对方间存在对称性的“对称构文”。形式变换可以表示为「主体(动作主体)ガ对方(动作接受者)トV←→对方(动作接受者)ガ主体(动作主体)トV←→主体(动作主体)ト对方(动作接受者)ガV」。

例11.翌日、直貴は仕事には行かなかった。会社から連絡があって、町田の事務所に呼ばれたのだ。三階建ての小さくて古いビルの二階が事務所だった。といっても、社長の福本と度の強い眼鏡をかけた中年の女性事務員がいるだけのことだ。よばれた理由は分かっていた。寮で倉田と喧嘩したことが伝わったのだろう。[12]97

例11中的动词「喧嘩する」不能一个人完成,必须有对方的存在。既是主体(动作主体)又是对方(动作接受者)的「直貴」和既是对方(动作接受者)又是主体(动作主体)的「倉田」吵架。主体和对方间存在对称性,所以可以有如下的位置交换。

例11’倉田が直貴と喧嘩した。

例11’’直貴と倉田が喧嘩した。

(一)对称构文成立的条件

决定对称构文成立的条件共有6个。

1.ト格的必要性

对称构文成立的基本条件是ト格是必须格成分的对方格。

例12.「元気だったかい」

「まあな」そういって草薙は湯川と握手した。[13]25

例12是对称构文,ト格表示的是对方格。但是有的ト格表示的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仁田认为这样的ト格不是必须格成分[4]见例13。

例13.完三と琴子は居酒屋ののんきもんを出て、夜の道をほろ酔い加減で歩いていた。

「完ちゃん?」琴子が真面目な顔で呼びかけた。[14]62

例13不是对称构文,而是“共同行为者构文”。两种构文的构造都是「~ガ~トV」。例12的动词「握手する」不能一个人完成,必须有对方的存在,即必须相互抓着对方的手。这时的对方格以ト格来表示,是必须格成分。但是,例13的“共同行为者”虽然以ト格表示,但不是必须格成分,即使删去,行为也能成立。

2.主体与对方的可换性

第2个条件是ガ格和ト格可以换位。仁田指出,交换对称构文中表示主体的ガ格和表示对方ト格的位置后,逻辑意义不会发生变化[4]。

例12’湯川が草薙と握手した。

例12的主体和对方交换位置后成为例12’,但是句子的意思没有发生变化。

3.“共同行为者”意义出现的可能性

第3个条件是将对称构文中的ト格成分的「と」换成「と一緒に」后,ト格成分不再表示对方,而是表示“共同行为者”,或者成为不合文法的句子。对此,学界已有相关的讨论⑦。

例12’’草薙は湯川と一緒に握手した。

例12’’中的「草薙」和「湯川」两人不是相互握手,而是两人一起和另一个人握手。「湯川」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

另一方面,将共同行为者构文中的ト格成分的「と」换成「と一緒に」后,变化前后的ト格成分没有变化,都表示“共同行为者”。

4.主体和对方的等价性

第4个条件是等价性。主体和对方如果没有共同的性质,那么对称性不能成立。简单地说,主体是人对方也必须是人,主体是物对方也必须是物,否则对称关系不成立。

例14.誰もいない真っ暗な日ノ出警察署の刑事部屋で、完三はうどんをすすっていた。完三は顔に飛んだうどんのつゆを無造作に手でぬぐった。完三は二十五年前の記憶と戦っていた。考えに行き詰まると、完三はうどんを作って真剣に向き合う癖があった。[14]91

例14的主体是人,而动作的接受者是「二十五年前の記憶」这样的抽象概念。即使「完三」与「二十五年前の記憶」战斗成立,以下的例句也不成立。

例14’二十五年前の記憶が完三と戦う。

记忆成为带有意志主体与完三战斗是不可能的。

5.复数主体构文的可能性

主体和对方之间用表示并列的ト格连接,并在后面加上ガ格后,原主体和原对方形成新的“复数主体”。其形式变化可以表示为「(主体)ガ(相方)トV(合う)←→(主体)ト(相方)ガV(合う)」。

例15.その瞬間「バン」と銃声が響いた。更にもう一発。そして最後の一発で洋の呻き声が聞こえた。体が回転し、翼と洋は向き合った。[15]184

如例15中的「翼と洋」,主体和对方之间用表示并列的ト格连接后形成“复数主体”。

6.相互作用性的有无

最后一个条件是主体和对方的动作有相互作用性(働きかけ性)。作用性的强弱可以从主体(动作主体)和对方(动作接受者)之间的意义关系来考虑。

Wesley M.Jacobsen认为,动作主体和动作接受者间存在以下关系[5]225。

图1 二项动词构文ヲ格句、ニ格句和ト格句的关系

如图1所示,「NPガNPヲ」中的动词的动作是主体就对象完全支配的动作。「NPガNPト」句中的两个名词短语(名詞句)是对称的,可以相互换位,动作也是在两个名词短语间相互作用的。即,两个名词句既是动作主体,同时对于另一方又都是动作的接受者。

满足以上条件的不仅有二项动词构文,还有三项动词构文。这样的三项动词构文也是对称构文。例16是除了主体和对方外还加上对象的三项对称构文。

例16.「なぜなんだ。二階のほうが現場を見下ろしやすいから、犯行の日だけ、何か適当な理由をいって金森が前島の部屋を借りたのか。」

「いや、そうじゃない。あの二人は、もっと頻繁に部屋を交換しているのだ。」[13]68

在例16「金森が前島と部屋を交換する」句中,ト格是对方格,主体和对方交换位置后意思不变。如果将「と」换成「と一緒に」,「金森」和「前島」各自将房间和其他人交换,这时的「前島」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主体和对方都是人,具有同样的性质。例16可以用「金森と前島が部屋を交換する」这样的复数主体句来表示。动词「交換する」的动作是具有相互作用性的。

(二)对称构文的范围

森田指出,对称形容词构文有「N1-ガ N2-トA←→N2-ガ N1-トA」这样的变换[6]。这里ト格表示状态接受者,N1和N2交换位置后意思不变。

例17.太郎は花子と親しい。[6]202

例18.やっぱり俺と父親は親子なんだな……。[15]100

例17中的形容词「親しい」的格配价是<(状態主)ガ(受け手)ト>,表示的意思是既是状态主体又是状态接受者的「太郎」与既是状态接受者又是状态主体的「花子」之间非常熟悉。「太郎」和「花子」之间有对称性。

例18是一个名词构文,表示的意思是既是状态主体又是状态接受者的「俺」与既是状态接受者又是状态主体的「父親」之间是「親子」。其中的「俺」和「父親」之间具有对称性。

这样可以发现,对称构文中不仅有动词构文,还有形容词构文和名词构文。该文只对动词构文进行讨论。

虽然该文将满足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的句子称为“典型对称构文”,但是实际上还存在着以下的动词句。

例19.「ひとつ覚えておい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ですが、ものごとは見かけと違います。」[16]22

例19的谓语「違う」不是动作动词而是状态动词。所以,句子主体不是动作主体而是状态主体,随后的对象是状态接受者。例19中的状态主体和状态接受者互为比较对象和比较基准,具有对称性,可以视为对称构文。但是谓语「違う」是状态动词,没有作用性,所以两个名词短语「ものごと」和「見かけ」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因此,例19不能满足6大条件之一的“相互作用性”。该文将这样的不能满足全部6大条件、但是具有对称性的句子称作“疑似对称构文”。

另外,三项对称构文的形式是「主体ガ对方ト对象ヲV(合う)」。在典型的三项对称构文中,V应该是对称动词。在如下的3个例句中,虽然都有「主体ガ对方ト对象ヲV(合う)」的形式,但是不能说是典型的三项对称构文。

例20.太郎が花子と席をかえる。

例21.山辺照彦と藤本孝夫というのが二人の名前だった。…(中略)…

二人の中学生は、お互いを見た後で、小さく頷いた。[13]87

例22.「それでその女性客が騒ぎだしたと?」いえ、と店員はかぶりを振った。「その時たまたまそばにいた私をお呼びになって、小さな声で教えてくださったんです。おかげでほかのお客様に気づかれずに済みました。もちろん、すぐに新しい飲み物と交換しましたが」[17]191

例20中的两个名词短语虽然有对称性,但是动词不是对称动词。例21是附加了「お互い」这一成分并把它视为对象。例22虽然有对称性,但是这里对称性不在主体和对方之间,而是在两个对象之间。因此,以上3个例句都应该视为“疑似对称构文”。

由此可见,在二项对称构文和三项对称构文中都存在非典型的对称构文,所以要对此结构进行类型论的考察。

三、对称构文的种类

从宏观的方面来看,对称构文可以分为“典型对称构文”和“非典型对称构文”两种。

(一)典型对称构文

典型对称构文可以分为“二项对称构文”和“三项对称构文”两种。

1.二项典型对称构文

(1)~ガ~トV

二项对称构文「(主体)ガ(相方)トV」是对称构文中最基本的构文形式。

例23.静岡商業と清水工業の野球部OBのチームが24日、静岡市葵区の清水商業のグラウンドで対戦した。 (朝日新聞2013年2月25日)

例23中的动词「対戦する」是一个人无法进行的动作,必须有对方才能成立。「静岡商業が清水工業と対戦する」句中的对方格是用ト格表示的。两个名词短语等价,并且可以交换位置。

例23’a.清水工業が静岡商業と対戦する。

b.静岡商業と清水工業が対戦する。

c.静岡商業が清水工業と一緒に対戦する。

将「と」换成「と一緒に」句子变成了例23’c。这个句子表示「静岡商業」和「清水工業」分别与别的对手「対戦する」,ト格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另外动词「対戦する」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性。因此,例23满足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

(2)~ガ~ト(ニ)V

此分类中的构文中,对方格是既可以取ニ格又可以取ト格。当动词采用ニ格表示对方格的时候,句子称为非对称构文,当动词采用ト格表示对方格的时候,句子为对称构文。仁田将这样的动词称为“半对称动词”[4]。

例24.「ずいぶん大きく出たな。そんなに驚くような話なのか」

「驚くと思うよ。少々ね」言葉はおどけたものだったが、声は深刻だった。それから数十分後、草薙は帝都大学のそばの喫茶店で湯川と会った。[17]47

「草薙が湯川と会った」句中的动词「会う」还可以采用ニ格表示对方格。这样的话句子将变成「草薙が湯川に会った」。

例24’a.草薙が湯川に会う。≠ 湯川が草薙に会う。

b.草薙が湯川と会う。= 湯川が草薙と会う。

c.草薙と湯川が会う。

从例24’a可以看出,当对方格采用ニ格表示时,作用是从主体向对方单方向进行的。这样的句子没有对称性,所以不是对称构文。但是当对方格采用ト格表示的话,作用是在主体和对方间双向进行的。这样的句子有对称性,所以是对称构文。

例24中的对方格用ト格表示,两个名词短语具有等价性,并且可以互换位置。两个名词短语用表示并列的ト格连接后可以构成复数主体。如果把「と」换成「と一緒に」,句子的意思成为「草薙」和「湯川」两个人分别和其他的人见面,其中的ト格不表示对方而是表示共同行为者。例24中的动词虽然是半对称动词,但是句子满足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

由此可见,半对称动词采用ト格表示对方格的句子是对称构文。

(3)~ガ~トV合う

例25.その瞬間「バン」と銃声が響いた。更にもう一発。そして最後の一発で洋の呻き声が聞こえた。体が回転し、翼と洋は向き合った。[15]184

例25中的谓语动词原本是非对称动词「向く」,格配价是〈ガ、ニ/ヲ〉。当动词「向く」附加上接尾辞「合う」成为「向き合う」时,格配价变成〈ガ、ト〉,其中的ト格表示对方格。既是主体又是对方的「翼」与既是对方又是主体的「洋」相互面向对方,动词的作用性在主体和对方之间相互进行,这样的句子有对称性。

例25’翼が洋と向き合う。=洋が翼と向き合う。

例25’’翼が洋と一緒に向き合う。

例25中的对方格用ト格来表示,主体和对方拥有等价性,可以像例25’那样交换位置。当把「と」换成「と一緒に」成为例25’’时,「翼」和「洋」分别与其他的对方「向く」,其中的「洋」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例25还可以用复数主体句来表示,作用性在两个名词短语间相互进行。因此,例25满足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

2.三项对称构文

(1)~ガ~ト~ヲV

例26.そこであの日主人と言葉を交わしたというおばあさんにも会いました。[17]133

例26中的动词「交わす」的格配价是〈(主体)ガ(相方)ト(対象)ヲ〉。既是主体又是对方的「おばあさん」和既是对方又是主体的「主人」之间相互「言葉を交わす」,可以看出两个名词短语之间存在对称性。句中的对方格用ト格表示,两个名词短语拥有等价性,并且可以互换位置相互。动词「交わす」的动作在两个名词短语间有相互作用性。句子可以用复数主体句表示。当将句中的「と」换成「と一緒に」时,句子不符合文法。由此可见,例26满足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

(2)~ガ~ト~ヲV合う

动词附加「~合う」的三项动词构文也具有其自身特点。

例27.青豆と環は同じベットの中にいる。…(中略)…二人はそれぞれの身体の細かいところをさわりあい、どこの部分がいちばん感じるか、情報を交換し合う。[16]60

例27中的动词「交換する」的格配价是〈(主体)ガ(対象)ヲ〉,是非对称动词。但是当动词加上「~合う」成为「交換し合う」时,对方格成为必须格成分,格配价是〈(主体)ガ(相方)ト(対象)ヲ交換し合う〉。既是主体又是对方的「青豆」与既是对方又是主体的「環」之间「情報を交換する」。主体和对方相互进行着传递信息的动作,两者之间有对称性。对方格用ト格表示,两个名词句等价,可以相互交换位置,可以用复数主语句来代替。将「と」换成「と一緒に」后,句子的意思成为「青豆」和「環」分别和其他的人交换信息,「環」不是对方而是成为共同行为者。这样,例27满足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这样的三项构文是对称构文。

(二)非典型对称构文

非典型对称构文也可以分为“二项非典型对称构文”和“三项非典型对称构文”两种。

1.二项非典型对称构文

(1)~ガ~トV

例28.問題のT字路で第二の怪事件が起きたのは、湯川が予言してから三日目のことだった。現象は第一の事件と酷似していた。[13]61

例28表示为「第二の怪事件が第一の事件と酷似している」。动词「酷似している」的对方格用ニ格或ト格表示,是半对称动词。状态动词「酷似している」虽然没有作用性,但是对方格用ニ表示,两个名词短语等价,可以互换位置。用表示并列ト格连接两个名词短语后可以复数主体句。将「と」换成「と一緒に」后句子不符合文法。这样除了没有相互作用性外,例28满足6大条件中的5个条件,可以视为“疑似对称构文”。

(2)~ガ~トV合う

例29.青豆と環は同じベットの中にいる。…(中略)…二人はその違いに笑い合う。二人はそれぞれの身体の細かいところをさわりあい、どこの部分がいちばん感じるか、情報を交換し合う。[16]60

例29表示为「青豆が環と笑い合う」。「笑う」加上「~合う」的动词「笑い合う」看似具有相互作用性,也就是说「青豆」和「環」两人相互让对方笑。但例29实际表示的是「青豆が笑う」和「環が笑う」这两个事实,青豆和環是共同行为者。因此,将例29视为“疑似对称构文”。

例29’青豆が環と笑い合う。= 環が青豆と笑い合う。= 青豆と環が笑い合う。

例29’’青豆が環と一緒に笑い合う。

从对称构文的成立条件看,对方格用ト格表示,两个名词短语等价,可以互换位置,可以用复数主体表示。将「と」换成「と一緒に」后,句子的意思不变,仍然表示「青豆」和「環」的“共同行为者”关系。因为二者的动作平行,所以句子没有相互作用性。因此,例29满足6大条件中的4个条件,可以视为“疑似对称构文”。

(3)~ガ~トNP+V

仁田指出,有些“名词短语+动词”形式的功能相当于相互动词,并将这些形式分为「Nヲスル」、「Nニスル」、「Nガスル」3类[7]。

b.日本はアメリカと交渉に入った。 (Nニスル)

c.僕は彼と差が開いた。[7]324(Nガスル)

以上例句应该与典型的对称构文相区别,该文也把其看做“疑似对称构文”。

例31.その一方で細谷は、小杉に内緒で清美に近づいた。何度か一人で店に行き、やがて誘いをかけた。彼女は意外なほどあっさりとなびいてくれた。

「あたしも初めて会った時から波長が合うと思ってたんだ」初めてホテルに行った後、彼女が口にした台詞だ。[17]69

例32.「うちの課長はお前と同意見だよ。細谷が夢か幻かでも見たんだろうといっている」

ははは、と湯川は声をたてて笑った。「いつものことながら、君のところの課長とは気が合う」[17]79

例31和例32都是「Nガスル」。例31的「波長が合う」和例32的「気が合う」都相当于惯用句。动词「合う」是没有作用性的自动词。两个例句中的对方格都是用ト格表示,两个名词句式等价的,可以互换位置。用表示并列的ト格连接两个名词短语后可以构成复数主体。将「と」换成「と一緒に」句子不符合文法。这样除了没有相互作用性外,两个句子满足6大条件中的5个,可以视作“疑似对称构文”。

2.三项非典型对称构文

(1)~ガ~ト~ヲV

有些句子在加入「お互い」后拥有了对称性。

例33.山辺照彦と藤本孝夫という二人の名前だった。眼鏡のほうが山辺だ。彼は四角い紙の箱を持っていた。「君たちがこれを作ったんだね」草薙は二人の顔を交互に見ながら訊いた。二人の中学生は、お互いをちらりと見た後で、小さく頷いた。」[15]23

例34.貴子がパッと顔の向きを変え、融の顔を見た。こんなに近くからお互いの顔を見たことがなかったので、二人ともどぎまぎするが、それでも貴子は目を逸らさなかった。[18]418

这两个例句中的动词原本是非对称动词「見る」,其格配价为<(主体)ガ(対象)ヲ>。但是「お互い」出现在对象格时,对方格就成了必须格成分。这样,句子成为三项构文,其形式为「(主体)ガ(相方)トお互いヲV」。例33表达的意思为既是主体又是对方的「山辺」与既是对方又是主体的「藤本」相互看。例34表达的意思是既是主体又是对方的「貴子」与既是对方又是主体的「融」相互看脸。由此可见,主体和对方间存在对称性。

(2)~ガ~ト~ヲV合う

仁田还提到“第三者相互构文”。他指出,动词加上接尾辞「~合う」后成为相互动词[3]。句中的ト格表示共同行为者,是必须格成分。仁田把这样的“第三者相互构文”也看成相互构文,但是其性质与一般的相互构文有所不同。

例35.広志が武志と次郎を殴り合う。[3]23

从例35可以看出,主体「太郎」和对方「武志」都进行「殴る」的动作,但是他们的动作是作用给第三者对象的「次郎」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性。所以,例35中ト格成分「武志」不是对方而是共同行为者。但是,仁田又指出,这个表示共同行为者的ト格是必须格成分,所以对句子不好定性。该文通过设定“典型对称构文”,从类型论的角度考察,可将上述的构文看做“疑似对称构文”。

(3)对象和对象间的对称

仁田把表示“与对象的对称性”的动词分为“半相互动词”和“相互动词”[7],表示对象和对象间的对称性的构文一般也是采取「~ガ~ト~ヲV」的构文形式。但是,因为这样的构文不是“典型的三项对称构文”,所以该文把它们看做“疑似对称构文”。

例36.「文学と株式を比較す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その二つはまったく違うものだ。」[16]55

例37.少年は悪びれる様子もなく貴子の顔をしげしげと見ている。

「ええと、タカコ?タカコ·コウダ?」少年はにこやかに話し掛けた。

「へっ?」二人は顔を見合わせた。少年は、ポケットから出したスナップ写真と見比べている。[18]167

上面两个例句表示的不是“主体和对方的对称性”,而是“对象和对象间的对称性”。这种构文的谓语没有特别的限制,对称动词、半对称动词、非对称动词都可以。

综上所述,该文将先行研究中的“相互构文”称为“对称构文”,以便就对称性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最初是将谓语限定为动词来进行考察。该文设定了对称构文成立的6大条件,并将满足所有6大条件的构文称为“典型对称构文”。该文还将“典型对称构文”作为原型,就对称构文进行了类型论角度的考察,将满足部分条件的构文称为“疑似对称构文”。这样在先行研究中出现的难以归类的“第三者相互构文”和“共同行为者构文”就可以与“对称构文”区别开来。此外,因为一般只注重“对称性”,忽视了动作动词「戦う」和状态动词「違う」的差异,都被视为对称构文。通过设定“相互作用性”这一条件可以将动作动词的对称构文和状态动词的对称构文进行区别。

在构文形式方面,二项动词构文有「~ガ~トV」和「~ガ~トV合う」两种形式,三项动词构文有「~ガ~ト~ヲV」和「~ガ~ト~ヲV合う」两种形式。

此外,该文将以下3种构文也设定为“疑似对称构文”:第一,虽然不满足对称构文的成立条件,但是结构类似的构文;第二,表示对象间对称的构文;第三,「NガV」、「NヲV」、「NニV」被看成一个动词的构文。

除了动词作谓语外,还有「~ガ~トN」、「~ガ~トA」的构文形式。

该文只是考察了动词谓语的对称构文,而形容词谓语和名词谓语的对称构文也同样需要考察。只有将它们也列入考察范围,针对对称构文的研究才能更加全面,更有意义。这将作为今后的课题进行考察。

注释:

① 这里主要是指「V-あう」。

② 从类型论的观点来考察某种属性的程度。

③ 带有两个必须格成分的构文。

④ 带有3个必须格成分的构文。

⑤ 因为韩语与日语的句法特征极为相似,所以对韩语的句法分析对日语同样有效。

⑥ 动词所带有的格成分可以分为“必须格成分”和“副次格成分”(日语原文分别为“必須補語”和“副次補語”)。“必须格成分”是动词描述事态时必须出现的格成分。

⑦ 仁田指出,在“花子は太郎と結婚する”句中,花子和太郎互为结婚对方。但是在“花子は太郎と一緒に結婚する”句中,花子和太郎分别和其他人结婚,花子是太郎结婚动作的“共同行为者”。

参考文献:

[1] 姫野昌子.対称関係を表す複合動詞-「~あう」と「~あわせる」をめぐって-[J].日本語学校論集,1982,(9):19.

[3] 仁田義雄.相互構文を作る「Vシアウ」をめぐって[J].大阪日本語研,1998,(10):2.

[4] 仁田義雄.語彙論的統語論[M].日本:明治出版,1980.

[5] Jacobsen W M.日本語学の新展開[M].日本:くろしお出版,1989.

[6] 森田良行.動詞·形容詞·副詞の事典[M],日本:東京堂出版,2008.

[7] 仁田義雄.語彙論的統語論の観点から[M].日本:ひつじ書房,2010.

[8] 仁田義雄.日本語文法研究序説-日本語の記述文法を目指して-[M].日本:くろしお出版,1997.

[9] 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現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M].日本:ひつじ書房,1995.

[10] 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M].日本:むぎ書房,1972.

[11] 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第Ⅰ巻)[M].日本:くろしお出版,1982.

[12] 東野圭吾.手紙[M].日本:文春文庫,2006.

[13] 東野圭吾.探偵ガリレオ[M].日本:文春文庫,2002.

[14] 北川悦使子.空から降る一億の星[M].日本:角川文庫,2004.

[15] 山田悠介.リアル鬼ごっこ[M].日本:幻冬舎文庫,2004.

[16] 村上春樹.1Q84 BOOK1[M].日本:新潮社,2009.

[17] 東野圭吾.予知夢[M].日本:文春文庫,2003.

[18] 恩田陸.夜のピクニック[M].日本:新潮文庫,2006.

猜你喜欢
接受者对称性主体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Flu Study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巧用对称性解题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基于有限承诺审核的信息传递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