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监理说“不”

2014-08-08 15:16滕海兰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监理软件标准

滕海兰

大型的ERP项目本质上是管理项目,对于游离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企业管理工作来说,现在还很难形成一套标准提供给监理来检验项目双方的工作。

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建筑行业产业链里面,监理是很成熟的一环,在信息化领域中又如何呢?

世纪集团的情况很普遍:工作有一定基础,也有一定资源,迫切期望通过比较全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来提升竞争力。同时由于信息化项目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强烈系统特性,只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寻求外援是当然之选,信息中心主任肖林提出两条路子,一是外包,二是请专业的IT监理公司保驾护航。对企业领导来说,对第一条否决是有当前的时代阶段局限的,但也是很现实的,这里面存在领导人心理安全感的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如何帮世纪集团做监理决策,根据以往经验,我对这样的企业引入监理机制持保留态度,先说理由。

标准缺失是信息化监理致命伤

肖林劝老总:“既然您下决心,要花几百万上ERP,为什么不给咱们的ERP项目买份保险呢?”从这个角度考虑,推荐用监理的方式来规避项目的风险,确实有道理。

但我们非常清楚大型ERP项目本质上是管理项目,它面临复杂需求界定问题、系统迁移问题、系统自成长问题及大量的内外部沟通工作,对于游离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企业管理工作来说,现在还很难形成一套标准提供给监理来检验项目双方的工作。

曾有个机构牵头做了《ERP标准》草案,引起很大争议。如果有一个企业和软件公司都认可的标准,引进监理机制还有一定现实意义,事实上,我认为那个标准永远不可能出台,它不能规定企业运营中的细节,而恰恰许多细节才代表了企业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水平,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恰恰也是这10~30%“个性”的东西才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是它却不是标准能体现的。管理信息化项目监理难的地方是标准不好建立,是技术路线?是业务流程?是二次开发?是项目效果的考核?还是其他什么?

监理失去了公共的标准,在项目中的实际作用只能做联络员以及“和稀泥”。话又说回来,信息化项目中硬件与网络的项目可能还有监理的工作空间,这些工作都有非常丰富的标准可参照,结果也很直观,容易表达。

因此,在信息化项目中,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引进监理机制是不合适的,具体到世纪集团来说更不合适。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外,目前的监理资源稀缺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且不说在企业与软件公司、监理公司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单是长期依赖他人,不停地向外求援和输出服务费就很让企业头疼了。

牢牢把握主动权

所以我认为,世纪集团除了软件公司外,最需要的是咨询顾问,而非监理。

世纪集团必须考虑先把企业信息化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与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甚至是监理公司的合作问题,离开这个前提考虑项目是很危险的.

务实的选择是世纪集团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把ERP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配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确保自己的主动权,对整个项目能有绝对的控制,在这个前提下再配置资源。

如果一定要引进监理,那只能把咨询公司的一部分功能分出来外包出去。最后说个我身边真实项目案例,在这个项目中,监理在方案起草阶段派了5~6人蹲在企业里1个多月,企业基本是委托他们与软件公司谈,项目实施的时候,监理公司派了1人负责联络,结果是企业的人听不明白监理公司和软件公司的人说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做了什么。结果项目拖了两年多还没结束,监理公司的人早就撤了。

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办。

猜你喜欢
监理软件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禅宗软件
忠诚的标准
软件对对碰
美还是丑?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