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以知识审计为基础

2014-08-08 15:19祁延莉冯静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隐性流程

祁延莉+冯静

无论是知识管理战略的确立,还是知识管理实施初始阶段的建模,都要以知识审计为基础。许多知识管理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之前,并不清楚组织现有的知识、潜在的知识以及知识需求。

所谓知识审计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流程,它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察和评估,分析企业已有的知识与缺乏的知识,针对企业的情况,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此外,知识审计需要由一个审计团队来实施。

知识审计的对象

知识审计的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主体:人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这部分,一方面要审计人的知识流程、彼此的关系等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熟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目标,以便确定知识需求。

知识: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存在于数据库、文档等载体之中,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所以,审计知识时,不仅要审计结构知识,也要审计隐性知识。

知识环境:知识环境有两方面: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组织环境包括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组织设计指组织的流程和结构,组织文化间接地反映了知识共享的文化和组织的价值观。

知识审计的流程

知识审计是动态的、循环的,完整的知识审计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要定义知识审计的目标、识别各种限制条件、制定知识审计的计划、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

实施阶段:在准备阶段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要依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选择知识审计方法,实施知识审计。知识审计的实施阶段包括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完成阶段: 这个阶段,要整理和评价知识审计完成后得到的数据,形成审计的意见和建议,编写知识审计报告。

知识审计方法的选择

知识审计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还没有成熟的审计方法。 从现有的知识审计方法看,执行知识审计的关键有四步。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调查。因为大部分的知识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知识本身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对知识的审计需要从人对知识的理解入手。

分析调查数据。一般可以借助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这个阶段,要对调查的数据量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

形成知识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般包括两部分:绘制知识地图、提供建议。在审计完成后,也应该对组织知识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

知识审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组织的具体情况。组织类型、组织知识的组成结构、主体业务、员工构成、审计目标等都是影响知识审计方法选择的因素。即使同一种审计方法,用于不同的组织时,也会有所变化。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基本上都应该包含以上步骤。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隐性流程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