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国家矿业周期分析*

2014-08-08 00:59北京大学徐铭辰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8期
关键词:矿产品矿业工业化

北京大学 徐铭辰

中国地质大学 岑 况

典型国家矿业周期分析*

北京大学 徐铭辰

中国地质大学 岑 况

通过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矿业生产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国矿业产业周期主要受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水平、矿产品贸易、环境保护、全球经济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矿业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将各国矿业分为资源短缺型、理想型以及资源富足型三种发展模式,揭示出不同类型国家矿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同时,结合中国矿业海内外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1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判断我国矿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促进我国矿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矿产资源;矿业周期;工业化;中国矿业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资源需求高速增长,促进全球矿业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期。对此,我们除了关注当前矿业的繁荣与成长外,还应进一步探析影响矿业发展的众多因素,把握矿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就目前国内外对矿业产业周期的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于全球矿业、部分资源行业(煤炭、钢铁、有色)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一国矿业产业生命周期总体特征的研究较为缺乏,更缺少长时间尺度的矿业周期分析。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多国家、长周期的矿业产业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矿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结合当前中国矿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预测中国矿业的发展周期并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

一、矿业周期

(一)矿业周期影响因素。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产业周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回顾、对比历史上全球及主要矿业国家的发展历程后发现:无论是一国矿业还是全球矿业,其产业周期的变化大都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工业化。工业化是矿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一方面,矿业内部不同矿产品行业的兴衰与工业化的阶段特点密切相关,在轻工业、重工业时期,矿产资源的消耗主要集中在能源和铁矿石、铜、铝等大宗金属矿产方面,矿业主要表现为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行业的繁荣;而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除了有色金属外,新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了更多的矿产资源规模化应用,突出表现为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等行业逐步兴盛,进一步推动矿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全球矿业的繁荣离不开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推进。在工业化初期,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业发展带动了煤炭业和铁矿石行业的繁荣,而到了20世纪,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石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开发和应用,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的生产也随着电气化、电子化时代的开启走向兴盛,随着不同国家工业化的演进,不同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推动全球矿业发展。

2.资源禀赋。矿产资源是矿业发展的根本。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最有可能发展繁荣的矿业,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依托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外主要进行矿产品出口;英国工业化初期,矿业空前繁荣,离不开本国丰富的煤铁资源;而现今美国页岩气革命同样归因于其丰富的资源。但资源禀赋好并不一定能够转变为矿业发展的潜力,它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3.国际矿产品贸易形势。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全球陆运、海运交通网络的发展,矿产品贸易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英、法、美等国矿业发展所显示的阶段性特征与国际矿产品贸易紧密相连。20世纪随着油气资源、有色金属矿产的广泛应用,无论日本这类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还是美国这类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矿业的发展都更加依赖于海外,依托跨国矿业公司开采海外矿山、进口大量矿产资源,国外矿产资源保持长期有效地供给使得这些国家的国内矿业部分向海外转移。

4.全球经济发展周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矿产品需求是各国矿业生产的风向标。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全球重要的矿产品供应国,其矿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有着密切联系。20世纪50~70年代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的升级、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以及21世纪金砖五国等新一轮的工业化带动了矿产品的大量需求,而这类需求直接刺激了全球矿业的繁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缺少有力的经济增长点,矿业发展长期处于低迷期。

5.本国环境保护。矿业是一个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产业,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将直接制约着本国矿业发展的方向。到了在20世纪40~50年代,环境保护成了影响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国内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颁布了《地表采矿管理与复垦法》、《国家采矿控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环保立法的方式,不断提高环保标准,保护性地开发各种矿产资源。对于早期矿业发展来说,环境保护还并不是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全球矿产资源更加多样化、规模化地开采,各国政府对环保的考量将直接影响着一国矿业的发展。

(二)矿业产业周期模型。

在矿业发展众多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国矿业发展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其矿业发展的周期也有所区别。因此,根据对全球典型矿业国家发展历程的归类,现建立如下矿业发展模型(见图1)。

图1 典型国家矿业发展模式

其中,横坐标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纵坐标代表一国矿业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亦可解释为一国矿业发展的周期变化。

根据一国矿业发展的特点,可将其矿业发展分为三种类型:

1.理想型。矿产资源具有全球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里的理想型矿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假定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均衡,本国矿产资源足够充裕,且能够满足实现本国工业化完成的理想情形。在理想模型下,矿产品将不存在进出口。

2.资源短缺型。即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本国矿产资源数量及品种有限,不足以支撑本国工业化的完成。资源短缺型国家矿业发展模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已完成工业化的资源短缺型国家,如早期完成工业化的英、法、德、日本等国。这类国家矿业产业经历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周期,自工业化初期,国内矿产资源尚能自给,仅少量从国外进口,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迅速提升,本国矿业产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本国资源的消耗殆尽,矿业在进入成熟期后,很快进入衰退期,本国矿业开始萎缩,工业化继续发展所需的大量矿产资源将主要依赖于海外进口。另一类是尚未完成工业化的资源短缺型国家,如亚洲、非洲以及南美一些国家。这类国家刚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或尚未进入工业化社会,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本国工业经济基础的落后,被动地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出口本国大量的矿产资源以换取经济的发展。对于这类资源短缺型的国家而言,在国际贸易的带动下,正逐步向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迈进,矿业已然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矿业产业正进入成长、成熟期,但随着工业化发展所拉动的大量矿产资源消耗,本国矿产资源将或多或少地出现短缺,届时,受外需所拉动的矿业发展将逐步进入衰退期,矿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将逐步被矿产品进口国的地位所取代。

3.资源富足型。这类国家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除满足本国工业化需求外,其国内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对外出口,其矿业周期与本国矿产资源的开采程度和全球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密切相关。这类国家矿业产业的周期将遵循理想型产业发展的轨迹,但随着本国矿产资源数量的减少、开采难度的加大,以及国外需求的进一步减缓,资源富足型国家的矿业产业将逐步进入衰退期。

二、典型国家矿业产业周期

根据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结合经济、环境等相关因素,现选取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矿业生产周期作如下归类分析:

(一)理想型国家矿业周期。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基本上满足了本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全球矿业大国,一直以来,矿产资源出口、依靠矿产品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并不是美国矿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这有别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因此,美国的矿业发展模式更接近于本文所定义的理想型矿业发展模式。

从美国矿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见图2),先后经历了成长期:人均GDP5000美元之前的矿业生产快速增长期;成熟期、人均GDP5000~15 000美元之间的矿业生产缓慢增长期;衰退期:在完成本国工业化后,矿业生产逐步呈现缓慢下降的时期。

就其本国矿产资源的禀赋,以及矿业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来看,美国更接近于理想型的矿业发展模式。预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矿产资源整体上依旧丰裕,矿产资源高消费的特点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其矿业呈现出衰而不亡的趋势,这有别于英国、日本等国在工业化完成后,矿业迅速衰落的特点。

(二)资源短缺型国家矿业周期。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本国矿产资源的储采难以供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矿产品是其矿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其矿业产业周期变化就与理想型国家矿业周期有着显著的区别,综合分析各国历史以来矿业生产指数,这类国家矿业产业周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增长期。即人均GDP5000美元之前,这类国家矿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人均GDP5000美元之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相继经历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国内轻纺、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拉动了煤炭、石油、铁矿石及有色金属的大量消费。

2.缓慢增长期。即人均GDP5000~12 000美元之间,这一时期内,此类国家相继进行了工业化改造,重化工业特征显著,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70%左右,正处于现代工业化加速完成时期。重化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主要矿产资源铁、铜、铝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随着金属二次利用规模的逐步扩大,部分替代了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

图2 典型国家矿业周期

3.缓慢下降期。即人均GDP12 000美元之后,这段时期内,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矿业产值和人均矿业生产指数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矿业的发展受本国资源禀赋的影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本国矿产资源在经历近百年的开采后,资源后续开采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类国家在完成重化工业后,矿产资源需求迅速下降,伴随着全球矿产品贸易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矿产品的消费更多地依赖进口,本国矿业发展呈现衰退的趋势。

(三)资源富足型矿业周期。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是全球重要的矿业国家,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由于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矿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加拿大、澳大利亚矿业发展可归类为资源富足型矿业发展模式。

如图2所示,在人均GDP15 000美元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两国工业化完成以后,矿业生产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矿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已不是本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矿产品的生产也主要用于向资源短缺型国家进行出口,在本国矿产资源足够丰富以及全球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前提下,这类国家矿业产业将保持波动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矿业产业周期

(一)中国矿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显著特征。从矿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1998~2010年,我国矿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21.3%,矿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2.5%上升至2009年的4.9%,矿业作为上游产业,其地位日趋重要,并且自20世纪末,中国矿业整体上处于快速成长期,显示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见图3)。从矿业内部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煤炭、油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产值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25.9%、13.8%、34%、21.2%和19.3%,煤炭、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矿业内部各行业同样处于快速成长期。由此可见,中国正处于矿业发展的成长期。

图3 中国矿业周期及矿业产值占GDP比例

(二)制约中国矿业发展的因素。

1.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2010年,我国煤炭、铁矿石、矿山铜、铝土矿、矿山铅、矿山锌、矿山镍、稀土产量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48%、30%、7%、40%、45%、31%、5%和96%,其中,我国铁矿石、铝土矿、铅锌矿、锡、锑等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年限急剧缩小,已低于30年;石油、天然气、铜等矿产储采比均不足20年。如果按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我国矿业将逐渐转变为资源短缺型矿业发展模式。

2.国内矿产资源供应难以满足工业化大量需求。如前文所述,一国在人均GDP3000~12 000 美元这个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随后步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增长期,重化工业发展的特征依旧显著,“世界加工厂”的发展模式促使矿产资源消费量成倍增长。

3.全球矿产品贸易形势严峻。当前我国重要矿产品严重依赖进口,2013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所需的重要矿产资源石油、铁、铜、铝、镍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到达61%、58%、81%、74%、70%。然而,受全球矿产品供需分离、矿业跨国公司垄断、金融资本操作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获取海外矿产资源的风险、难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将不得不加大国内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

4.环境成本上升,矿业开发模式不合理。我国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粗放式矿业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主题。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将更加严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我国国内矿业发展及海外矿业投资的效率。

(三)中国矿业产业周期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1.未来10~15年我国矿业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随后矿业进入成熟期。从资源禀赋上来看,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静态保障年限普遍高于20年,为矿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增长期,重化工业发展的特征依旧显著。综合“十二五”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可测算:我国在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2 000美元左右(见表1),按此发展情景,我国未来10~15年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将带动矿业产业向纵深发展,随着工业化对不同资源需求的急速增长,矿业仍将持续繁荣。同时,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矿产品进口对我国资源需求满足,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国矿业产业的发展。

表1 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2.矿业周期条件下的矿业可持续发展对策。面对当前我国矿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矿业发展的预期,可以看出,2020~2025年,我国矿业将逐步进入成熟期。为保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矿业的持续繁荣,现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加速矿业产业向海外转移。未来 10~15年,是我国矿业的成长成熟期,随着工业化基本完成,矿产资源的需求将趋于平缓和减少,与此同时,未来10~15年我国矿产资源的大量生产将致使我国资源的禀赋严重削弱,2025年以后我国矿业将逐步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为保证我国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矿业海外投资力度,立足周边国家,拓展至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再到有选择地进入全球矿业大国作为转移方向,根据我国与矿业转移承接国的经济发展特征,通过商品换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种投资方式取得在他国发展矿业的机会,建立矿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加工冶炼企业,实现矿业产业向海外转移。

其次,促进矿业产业向高端演进。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的变更大致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端组装型工业、第三产业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未来5~10年我国仍将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矿产品贸易形势,因此,加速产业演进,从资源开采——加工生产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技术创造性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能够尽快渡过重化工业资源需求的高峰期,缓解中国进口矿产资源的紧迫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主导产业由重化工业向第三产业、信息产业转变,将带动矿产资源新品种的需求,使矿业产业出现新的增长点,因此,随着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铁、铜、铝等资源需求峰值期到来,我国应未雨绸缪,更加关注国内外稀有金属、稀土金属、贱金属以及新能源等资源的勘察开发,重点培育这些行业的发展,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矿产的勘探开发,进而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对高新技术矿产的市场需求,使矿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最后,促进矿业内部行业、矿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在本国矿业产业进入成长成熟期时,众多国家的矿业跨国公司成为本国海外矿业发展的主体,一直演绎着矿业上游矿产资源品种多元化和上下游一体化的过程。就我国而言,若想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全球矿产资源的争夺博弈中更好地掌握主导权,促进矿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矿业上游资源领域各行业的融合,为避免单一品种的市场波动对企业造成的冲击,我国矿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握不同矿产资源的长短期需求趋势,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品种经营的多元化,促进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矿企进行合作、合并,通过技术、资金上的相互渗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品种多元化经营,增强融合后的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强矿业与冶炼制造业的融合。冶炼加工业作为矿业的下游产业对矿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带动作用,因此,为确保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矿业企业和冶炼企业可通过参股、控股国外矿山企业、冶炼企业的形式,实现矿业与下游产业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矿业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以需定产,从而把握海外矿业的投资方向,防范投资风险。

[1]刘国平:《全球有色金属矿业现状、趋势和对策》,载于《世界有色金属》2009年第1期,第68~70页。

[2]王小溪:《全球矿业投资推迟 减产迅猛》,载于《中国金属通报》2009年第2期,第30~33页。

[3]李才元:《实业金融资源三者关系与金融危机》,载于《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2月23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国际话语权研究”(编号:14CGJ018);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编号:2013M530449);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课题:“大国能源外交与能源政策”。

F426

:A

:2095-3151(2014)68-0027-07

猜你喜欢
矿产品矿业工业化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主要矿产品形势分析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2017年一季度化学矿产品及相关产品进口数据
关于PPP项目尽职调查浅谈——以某矿产品运输专用线PPP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