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内镜漏诊原因的临床调查

2014-08-10 12:26黄欣荣
微创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胃镜内镜胃癌

黄欣荣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贵港市 537000)

胃癌内镜漏诊原因的临床调查

黄欣荣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贵港市 537000)

目的对胃癌内镜漏诊原因进行临床调查,为胃癌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胃癌内镜漏诊患者的筛查及复诊,运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漏诊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胃癌内镜漏诊主要包括观察不充分导致没看见病灶;因为病灶小而无法辨认;内镜下看见病灶了,却误判了病灶的性质;胃黏膜舒展不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结论规范胃镜检查过程、提高内镜操作人员的水平、注重随访复查、 引进新兴检查技术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临床工作中造成的胃癌漏检。

胃癌;内镜漏检;原因

目前内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但在内镜下肉眼观察胃癌仍有不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这不仅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还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明确造成漏诊的原因十分重要。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对胃癌内镜漏诊的原因进行了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胃癌诊断及鉴别的专科门诊患者共1 200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筛选。1 200例患者中男性823例,女性377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6.20±2.24)岁,筛选的标准为:1年内接受过胃镜检查,怀疑是胃癌患者,但是却没有活检病理学依据,所以无法确诊的患者;或者是经过诊断确诊为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但是仍有胃癌相关症状的患者。筛选出来的这些患者作为重新检查的对象,对他们统一进行筛查胃癌的胃镜复查。除进行常规复查外,还要对他们的病历进行查阅分析,并记录先前胃镜检查次数及治疗的情况,特别是一年内的检查情况及活检病理诊断情况。

1.2 方法 为了保证复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查前先让所有患者空腹饮服消泡剂西甲硅油乳剂400 mg,并在20 min后统一接受胃镜检查。为了更好调查胃癌内镜漏诊的原因,此次检查所用的内镜是医院常规检查胃镜。胃镜由专业人员操作,胃镜下做全胃细致观察,若发现可疑病灶则利用相关设备做活检。对于活检病理证实胃癌的患者,或者胃镜下发现了病灶但活检病理为上皮内高级别瘤变的患者,统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所有被检出胃癌或其他胃恶性肿瘤者,根据胃镜下形态表现,并结合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原胃镜报告诊断分析胃镜漏诊的原因。

2 结 果

2.1 胃镜筛查胃恶性肿瘤情况 经过筛查最后选择出来的患者总共有296例,但是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有282人,占专病门诊患者的23.5%。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最后确诊为胃恶性肿瘤的有26例(占参加胃镜检查者的9.22%), 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7.50±2.23)岁, 其中原胃镜诊断胃炎者 11例(42.3%),胃溃疡9例(34.6%),胃黏膜粗糙3例(11.5%), 胃溃疡瘢痕形成2例(7.7%),贲门失弛缓症1例(3.8%)。26例患者平均经胃镜检查3.01次后才得以确诊,所花费时间为9.92个月。在检查结果中胃癌患者有18例,占筛选确诊为胃恶性肿瘤患者的69.2%;胃淋巴瘤病例3例,占筛选确诊胃恶性肿瘤患者的11.5%,在这3例病例中有2例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患者有5例,占筛选确诊胃恶性肿瘤患者的19.2%。9例患者在 1年内进行了原胃镜检查,并出现了可疑病灶,但无活检病理学依据,只简单采用临床对症治疗的方法;另外17例患者原胃镜诊断及活检病理学诊断的结果是胃炎等其他良性疾病。

2.2 漏诊患者的病灶形态分类及漏诊原因分析 根据诊断结果,本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相对应的治疗。确诊为胃癌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其余15例都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早期胃癌患者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11例; 4例患者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3例胃淋巴瘤患者中有2例经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MALT淋巴瘤。26例患者的病灶形态分类及漏诊原因分析详见表1。

表1 26例患者的病灶形态分类及漏诊原因分析

3 讨 论

在日本,接受早期胃癌治疗的患者中有大约一半的人没有发现任何的临床症状。这些人群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在经过胃镜或(及)胃钡餐 X线检查后才能得到确诊。而我国胃癌患者进行确诊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患者自主去门诊接受检查,而胃癌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就会导致接诊的医师仅仅进行临床对症处理,而未对患者进行胃镜等关键性的检查,这样就容易导致出现漏诊。由于胃癌的特殊性,其具有的表现形态较为多样,内镜的实施操作者如果对于胃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复杂的程度没有足够的认知,就会因为临床的识别能力不足而出现漏诊。此外,内镜下对病灶的活检取材如果偏离癌组织集聚处,就会导致活检病理学检查呈现阴性的结果,部分临床医师以及内镜操作者都不会坚持再次进行活检而出现漏诊。临床上胃癌的内镜检查漏诊率为 20%,胃癌漏诊患者在其他医院进行复诊或复查中检测出来的事例时有发生。目前内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但在内镜下肉眼观察胃癌仍有不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这不仅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还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明确造成漏诊的原因十分重要。

我国胃癌内镜漏诊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主要是与我国患者的就诊习惯有关,我国很多胃癌患者都是在身体出现严重症状的时候,才意识到要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患者的情况都比较严重,大部分都到了胃癌进展期,甚至出现腹腔转移的情况[1],所以胃癌检出率比较高并不能说明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高。其次,我国胃癌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门诊就诊检查,这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如果门诊接诊医师缺乏胃癌专业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导致胃癌漏检[2,3]。另外一个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是由这种疾病的特性决定的,一般来说,胃癌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内镜操作者若缺乏相关的认识,或出现疏忽情况,就很容易导致漏诊[4,5]。漏诊还跟病灶的活检取材有关,如果取材的时候偏离癌组织集聚处,这样就很可能导致活检病理学检查阴性结果,从而提高漏诊或误诊的几率[6,7]。虽然导致漏诊误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概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方法之一[7,8]。同时,还要经常进行总结与交流,提高对疾病症状及病灶形态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误诊及漏诊率[9,10]。其次,要加强对疾病治疗流程的规范,对于出现疑难症状的情况,要进行彻查,而不能为了减少麻烦或别的原因将疑点忽视掉。要增强患者的防范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针对胃癌内镜的严查过程,定要做到规范化,强化内镜操作人员的水平,并定期随访进行复查,引进一些新兴的技术,从而避免临床工作中出现胃癌漏检的情况。

[1] 细川治.内镜下胃癌的筛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1-103.

[2] 丸山雅一.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治经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3-124.

[3] 丸山雅一.早期胃癌-2012年及未来展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13.

[4] 吴云林,吴 巍.提高中国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几项建议[J].中国肿瘤,2011,18(9):738-740.

[5] 上海市早期胃癌临床协作组.上海不同等级10个医疗机构早期胃癌的筛选结果比较[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4(1):19-22.

[6] 吴云林,吴 巍,许 斌,等.胃镜胃癌检漏的临床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3):240-242.

[7] 綦盛健,吴 巍,陈佩璐,等.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3):243-245.

[8] 李延青,何克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图谱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03-108.

[9] 日本胃癌学会.日本胃癌治疗指南[M].金原出版株式会社,2012:6-21.

[10]于中麟.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7-39.

黄欣荣(1979~),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R 735.2

B

1673-6575(2014)01-0106-02

10.11864/j.issn.1673.2014.01.35

2013-10-25

2014-01-07)

猜你喜欢
胃镜内镜胃癌
眼内镜的噱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