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2014-08-11 20:03王云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孩子

【编者按】

好学校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随着时代变迁,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呢?2014年3月27日晚7点30分,本刊编辑部联合小硕群开展了主题为“我心目中的好学校”的网上研讨活动,活动由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郭红老师倾情策划,全国各地部分学校校长、小学生、学生家长、一线教师、教科研训机构专家、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参与互动分享。本刊特约请参与研讨的核心成员王云老师对研讨成果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并欢迎大家继续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研讨综述】

一所好学校,是学生之福,教师之幸,更是社会之净土、家长之期待。一所好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和诉求。

一、学生的心声:让学校成为我们永远会怀念的乐园

好学校既是学园又是乐园,环境幽雅,学习氛围好。

一所好的学校,就像一个好的框架,这个好的框架里还需有好的东西,这些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

我们认为的好学校,不要做好多的作业,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常实验、讨论、交流。在这里快乐地学习,我们的理想学校有各种教学设施,有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这样我们就能在必要的时候查找想要的资料,还能参加许多有趣的课外活动,学习、娱乐相结合。

教师不但在学习上引导我们,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们。学生学得很快乐,很自由。教师发自心底地爱学生,学生也拥戴教师,两相和。长大后我们会永远怀念美丽的小学时光,怀念曾经儿时的乐园。

二、家长的期待:让学校成为我们放心的家园

我们的观点是:有好教师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而要有好教师的前提是肯定需要有好校长。如果有一位好校长,我们相信他在哪,就能把哪办成好学校。

我们觉得一所好的学校,表层上看,要有好的校风,学生爱学校,爱学习,有良好道德品质。但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决策者具有先进的教育、管理的理念,而且还要有实施这些理念的能力。

每个孩子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习惯、能力皆不同,来到学校首先希望和需要的是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接纳。我们成人如果在一个团队里得不到接纳很难把工作做好,孩子更是如此。

校长要带出一个健康、正直、专业且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和学生有归属感,亲切感。所以好学校,是好校长能够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为家长,保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尊重教师,才能虚心学习知识。对老师都不尊重了,自然对教师讲的知识就打折扣了。告诉孩子教师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可能有的不好习惯有师也会有,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有师,你就应该把这个学科学得更好,你的人生不能受他的影响。

如果一所学校或一群有师,对教育有热爱和信仰,他们就会有智慧和能力去应对一切问题。好学校就是能帮助孩子们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好老师就是能够给予孩子们缺失的爱。

教书育人,育人才是终极目标。把育人挂在心上时,教书就不再是问题。眼里会是满满孩子们的笑脸,毕竟小学阶段孩子们真的是很纯真!

三、教师的夙愿:让学校成为我们生命绽放的花园

好学校的“好”应该体现在教师和孩子的笑脸上。好学校让所有人都有家的感觉。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孩子的乐园。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

一位教师到美国执教一年,她说美国假期学生也返校,但是返校的内容不是检查作业,而是玩游戏。学校通过这种手段吸引孩子到校。一所好学校应该关注“人”的生长,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一所好学校应该是生态的校园,好的学校应该有很多学生玩的空间,现在的学习不好玩,学生好累。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把上课当成好玩的事情,那多好!

好学校应该拥有“自由”,教师、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校长不仅要先进的理念,还要有很好的修养,博大的胸怀,敏锐的头脑,才能做到使“学校应该是个深思明辨的地方”。如果校长能真正爱每一个老师,老师能真正爱每一个学生,这样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成就孩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成就老师、愉悦学生,我觉得就是理想学校的标准。

教育不是快餐,那是慢火烹饪。学生身上有所改变也许要几年才会看见。创造条件去帮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但每一朵花也是不一样的,不求百花一样,但求朵朵美丽,要让每一朵花都绽放,我们必须按照他们的习性提供给他们需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所以学校就应该成为让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一位教师到一所城郊小学支教,那里的教师抱怨没有发展机会,抱怨这样,指责那样。支教的教师到他们的图书馆一看,那里有很多新书还没有拆封。我们的教师把新书拆封并且上架借阅,他在那所学校一年一个人的借阅数量,超过那所学校教师所有的借阅量。于是他告诉那里的教师,发展的机会其实一直在你面前,只是你被抱怨迷住了眼。

好学校应该是一块净土,教育的圣地,与名利无关,教师和孩子在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

其实,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何能让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动力?那就是培养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具有学习的动力。

爱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孩子会变的,付出真心,静等花开!有时候就要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接纳他,等待他成长,顺应他的天性,给他发挥自己的空间,关注并帮助他,不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他,也许会好一点。

我们是学生的教师,学生也是我们的教师。教学相长。要永远当一个好教师,学生成就我们教师。豁然开朗——月满西楼,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教书的替读书的多想想,读书为教书多考量。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找到自己的成长点,有成长的平台,在已有天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教育需要智慧,有时候还需要心理干预,有些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不缺乏爱,所以爱只是基础,还要手段,要做到始终如一的坚持,更要会爱。

【观点直播】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易家墩小学熊有才:

小学这个话题很简单,也很复杂。老子论道时有“强为之名”的无奈与智慧,我们今天论“好学校”不妨也“强为之”。什么才是“好学校”?各人评判标准迥异。作为校长对教育价值观的引领即是协调统一一个标准。“我”是作为一个曾经学生、教师,现在的家长、校长以及社会人的多重角色的集合体出现。在“我”的心目中,“好学校”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一、山巅一寺,风景这边独好,学校应该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地方。

好的学校应该有一个优美的环境,学校最好建在山上,建在海边,建在林中……我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都建在什么地方?现在看来是何其奢侈?回到现实,以城里的学校为例何谓好的环境?第一,面积足够大。翻翻所有武汉市小学的家底,有几家生均面积达到了武汉市制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很小气。没办法,城里的土地太值钱了。)第二,设施足够用。电脑配备、健身器材、实验用品、活动场地、网络覆盖、教具学具……配齐配足。第三,装饰足够雅。按山水园林的建设思路建设每一所学校。有茂林修竹,有小桥流水,有两片真实的“农场”“牧场”,最好还有个小型工场。第四,环境足够安全。无论周边环境还是设施设备都要足以保障学生活动安全。

二、两小无猜,爱到天荒地老,学校应该是令人永远眷念的地方。

学校的好坏,有自我评价,也有社会评价,我所指的社会评价不是指某个“中介机构”,而是无数个从学校走出去的社会人,他们的评价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我们可以做一个推论,如果此生难以忘怀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 我想难以忘怀的应该是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场景……其实学校的文化正是这样呈现与传播的。某些人!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前提的。佐藤学说:构建教师之间的同僚性已经成为左右学校成功的关键因素。据此推论,好学校,是靠“好关系”建立起来的。什么样的关系最好?两小无猜!佛教则讲是无有“分别心”。有道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小无猜自然是无法实现的绝美境界,但让校园的人际关系变得淳朴简单是一定能够做到的。好关系到了近乎“两小无猜”的境界,那么这样的人群之间发生的事,想必都是温暖的,值得怀念的了。什么东西最难忘?教育,尤其是在人格品性方面,让人震撼、影响人一生的多半是如此这般的“场景”。场景,有时候是“摆拍”,有时候是“抓拍”。前者是作为教育者设计的一些“教育活动”,活动有了些特色就是被人记下了,就是“摆拍”。后者是作为受教者,在某些特定的情绪、情感下对某些双边、多边活动产生极深刻的印象。两者,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记得我上学时,班主任特意奖励我一本《小蜜蜂》的连环画,其时,我看中的是《奇袭》,我那时就明白她的用意:激励我大胆一点。我一直觉得,我所上过的学校、教我的教师都是好的。

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校应该是个深思明辨的地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想用这首词来描绘我们优质的课堂。课堂如斯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学生也好,教师也罢,能够对课堂如此“缠绵”,家长们所渴求的“分数”还是个问题么?所谓“深思明辨”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光景?简单地描绘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对教师来讲,是要有些“风骨”的意味,要受得住清淡,要耐得住寂寞,太过追名逐利的人是不适合进入此行当的,误入的,还是早些离去为妙,否则害人害己。

所谓“轻解罗裳”是要放下牵牵绊绊,再“独上兰舟”进行独立、饶有滋味的思考。这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适合的。深思,就是这个意思,独立思考是前提。唯有经过深思的问题,学习起来才会高效。为了课堂高效,师生双方深思是必要的条件。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是学校、课堂真实写照。课,是一节又一节,优与不优,都过了;学生,是一茬又一茬,留与不留,都走了。尤其是课,有多少堪称“精彩”?有多少“记忆犹新”?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的回答是“寥寥无几”。这是真实,课堂最常态的是平实的,这其实就是优质。细想想,能够觉得每节课都很稀松平常,并非易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学习苦,教书也苦,大家都是苦命人,苦命的人儿能够相依为命、心心相印,这苦中至少带有甜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此情无计可消除”的事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似乎也是真理。教师的责任是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逐一解决这一群人的疑惑,给出答案不一定是教师,但催生答案的一定是教师。教师责任不仅是让一群人的眉头舒展开来,更重要的是让这些舒展下来的“果实”挂上各自的心头。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郭红:

我心中的好学校应该是这样的:领导对教育高瞻远瞩且有德行;教师热爱本职工作且具开拓创新精神;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在学校,学生的潜质只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学生每天都在进步着,快乐着。

这样的学校有它自己的远大理想,它一定是除了重视“知识、智育、课堂”外,同样也会重视“能力、体育、课外”等方面。它不盲从,不功利,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它会从学生长远利益着想,关照学生的快乐,这样的教育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一种教育。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孩子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