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2014-08-15 00:45
作品 2014年7期
关键词:杨怡代际共性

多年前,编辑家和评论家们提出了“70后”这个文学研究的概念。转眼,当年的“70后”如今已到中年,被寄予厚望的他们有的淡出了文学场,有的依然坚守。现实是,70后被认为是“晚熟的一代”,在“夹缝中的一代”,“被遮蔽的一代”,等等。

如今,顺应市场而生的“80后”席卷书市的辉煌也已是许多年前的传说。

悄然间,“90后”已登场。

用十年来命名一代作家,并概括其整体的写作特征,自然容易被人诟病。

每个作家都是独特的个体,代际研究的问题是在发现共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遮蔽了作家的个性。但也不能因此抹杀代际研究的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人是时代的产物,没有人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说说我刊的“浪潮1990”。

这个栏目自开设以来,得到了90后作家的支持。因为这个栏目,我们得以比较集中地了解中国“90后”作家们的写作。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他们的困惑与迷惘。当然,还有他们的文学理想与传承。两年的坚持,我们刊发了周恺、李唐、周宏翔、国生、杨牧原、林麦琪、高品孑秩、林为攀、李早晨、张其鑫、静颜、良牧来、李泓业、徐衍、辜妤洁、殷若成、魏市宁、焦雪莲、颜语、杨怡、诺诺、封尘、熊丽丽、苏笑嫣、玉珍、汪亚萍、莫泊桑的祝福、张元、潘云贵、朱嫣然、丁鹏共31位“90后”作家的短篇小说。

阅读“90后”作家的来稿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他们或许青涩、稚嫩,但他们会给我们这些职业阅读者以惊喜,并感叹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与80后的不同。这一批作家的作品风格各异,但也有鲜明的共性——他们没有70后作家们那么多的顾虑,写作时更加能直面自己的内心;他们也没有“80后”那样贴近市场。这一代作家,大多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多是本科生、硕士生,有的现已在海外深造。他们写作,似乎并未有抱定要成为作家的梦想,或指望通过写作变成富豪,更多的只是一种热爱,一种表达的需要。因此他们可以尽情实验。读他们的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枷锁更少,内心更加自由。

当然,也有我们忧心的问题。很大一部分“90后”作家的作品,明显有着动漫,而且是日本动漫的影子,而经典文学作品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少。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不急于评判。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有了新的元素。

关注这个新,是我们选稿的方向。

为90后鼓掌!

猜你喜欢
杨怡代际共性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共性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