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中诚信观对维吾尔族社会交往的启示

2014-08-15 00:47艾扎木艾拜都拉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诚信智慧

艾扎木·艾拜都拉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由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以下简称玉素甫)用回鹘语,即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一部带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长诗。玉素甫在《福乐智慧》中通过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的儿子贤明和修道士觉醒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间的对话,描述了当时喀拉汗王朝的社会生活形态。重要的是,诚信在此书行文中不断闪现,突出了其在作者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我们甚至能够将诚信称为他为学、为人、为政思想观点的理论前提。

诚信不仅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标准,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要素。《福乐智慧》中的诚信思想对于维吾尔族诚实信用文化传统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它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极为发达的今天,维吾尔族群体当中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如拐卖儿童、明抢暗偷、不务正业、尔虞我诈、谣言惑众、坑蒙拐骗,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成为愈加突出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不断降低。因此弘扬诚信思想对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一、《福乐智慧》中诚信观的主要内涵

人离不开交往,良好的交往能力既能使我们取他人之所长,又可以使我们能很好地与人交往。然而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惟有诚信,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作者在《福乐智慧》中所提及的“诚”即忠诚、诚实、正直;“信”即讲信用、信任、遵守诺言。“诚”与“信”相统一,“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在社会交往中,缺少了诚信,社会的各种交往关系便会“散架”而无法进行。

(一)治国:兴衰之根在于诚信

玉素甫劝谕国君时写道:“对广大的庶民要心怀仁慈,要仁爱关怀,要保护人民”。[1](P2170)并告诫君王要正直“须知正义乃社稷之基石,君王正直,社稷才能永存”。[1](P819)而君王要施行仁政,诚信是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之一。作者还特别重视和强调君王对诚信原则的遵从,认为诚信是治国的根基,国家要是失去了诚信,那么亡国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君王应当以身作则,信守承诺,为百姓做出表率。“国君要语言真诚,行为完美,才能永存富贵,深得民心;[1](P2038)要说真话,要言而有信,贵人食言就会失去民心;[1](P2324)国君倘若食言,会失信于民,若失信于民,财物也难久存”。[1](P2812)纵观历史长河,大多数时期都是治国权倾天下,而黎民百姓则处于被统治和无权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治国者的为所欲为会长久,历史总会在某个时期清算和惩罚他们的罪恶。千百年来,王朝倾覆,皇冠落地,沧海桑田,此起被伏,屡见不鲜。导致最终这种恶果的原因显而易见,治国者并没有得到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是靠诚信来换取的,治国者只有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江山才会坐得稳,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二)为人:荣辱之分在于诚信

对个体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针对这一点,玉素甫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标准是因为“信义是处事为人之本;[1](P2040)讲人情,守信用,慷慨之人,必会报答他人衣食之恩”。[1](P2321)可见做人必须言而有信,只有有了诚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才能使他人信服。对那些说谎、虚伪、食言的人作者又斥之为“言而无信者危害他人,危害他人者,即是畜生。别指望食言者会有信义,这句话曾得到岁月的证明;[1](P2041)谎言欺人者不是好人,言而无信者更是孬种”。[1](P5077)行为和语言一样,都能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人若失去了诚信品德的支撑,就谈不上做人之道。同时,作者还强调“你若正直,生活会幸福美满,愿你在福乐中永享太平;[1](P2759)口信一致,表里如一,这样的人方为正直之士”。[1](P863)在这段诗文中,作者指出正直也是诚信中的一种相当重要的因素,它是一种对人诚恳的坦荡态度,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正直和诚信情同手足,密不可分,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其前提是自己要诚信正直,别人的尊重和爱戴是对自己诚信行为的最好奖励。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言而有信,口心正直。

(三)经商:成败之本在于诚信

诚信是经商之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又是企业和经商者的无形资产。以诚待人,以诚经商,终究会得到长久的利益;靠搞欺诈,蒙骗等手段取不义之财,虽然会尝到一点小甜头,但继之而来的肯定是更大的损失。从古至今,凡是成功的经商者都十分重视诚信问题。基于此作者认为“做生意要讲和气公道,缺什么东西定能找到[1](P2806);正直是本钱,善心是利息,这利息会给你带来永恒的乐趣[1](P2756)”。作者鲜明的指出,和气理财、买卖公平、诚信无欺才是商业道德的重要规范。而在经济活动中善待别人其实最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获得收益的也是自己,只有以诚信待人,赢得别人的信用,才能为今后的发展谋求更宽的途径。对利益的追求,是商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目标,作者在肯定人们正当合理的利益追求时,同时也提出“谋求私利者怎算得是人,真正的人应该造福于他人”。[1](P393)他主张用呵护道义的手段去谋取利益,如果在追求利益和谋取利益的过程中不顾道义、不择手段,那他便不能称为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二、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日裔美籍思想家福山在他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说过“信任是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2]他强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网络中,诚信代表着社会风尚和民族精神的那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现代化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维吾尔有失诚信的事情却不绝于耳。因此继承和弘扬《福乐智慧》中的诚信思想、挖掘传统诚信资源,确立正确的诚信观,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克服社会交往中信用危机和失信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第一,诚信是一种长远的投资。《福乐智慧》中写道:“要口心正直,行为端正,幸运和财富会向你降临”。[1](P2759)说实话、办实事,有可能意味着吃亏,但是这种吃亏就像是储存中的零存整取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肯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回报。人们因为你的谦卑,不计回报的处事方式而相信你,便会自愿与你合作,也愿意在危难时帮助你。所以,诚实会给一个人带来长远的利益,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用金钱无法对等换取的东西。

第二,诚信还会带来“品牌效应”。对于此《福乐智慧》中提到“对可信之人应当无话不谈,可信之人说什么,你要奉行;[1](P5621)莫交拨弄是非之人,要躲远”。[1](P4212)由此看来,人只要诚实,就会有信誉、有佳名、有道义上的优势。而那些满嘴谎言者,早已臭名远扬,大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更不会与之做真心的朋友了。这就好比是商业中的品牌,知名品牌、优质品牌其本身就有价值,只闻其名,无需看货,便知道是好产品,在市场上自然就畅销,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三,个人是维吾尔族群体中的一员,个人的行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维吾尔族群体的行为,个人的形象或强或弱地塑造着维吾尔族群体的形象。《福乐智慧》说道:“人之所以变好或是变坏,可以从他的交往找到原因”。[1](P886)在一个群体中,个人交往对象的素质水准高,诚信成为公认的准则,自然有助于提升群体的信誉。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彼此之间尔虞我诈,相互戒备,人人都不以诚信为本,这样的群体是很难成为诚信群体的。

(二)讲求诚信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交往

第一,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的接触,有些是一次性的,有些是重复性的。在重复性交往中,不讲诚信就无法把这种关系继续下去,就不能使这种交往重复进行;在一次性交往中,不讲诚信可能会一时获利,但如果个人诚信信息能够记录并传播,那么也会在其他交往活动中付出代价。基于此《福乐智慧》指出,在与他人相互交换时要有良好的信誉,讲道德,以诚信为本,服务周到,信守诺言,才会赢得市场,最终获得最大的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维吾尔族群体中产生了道德失范、背离诚信、对物质利益贪婪追求等现象。例如不久前发生的切糕事件,由于卖切糕的商人不诚实,强买强卖促使双方引起争执,引发了一系列事件。经此事件后,切糕生意惨淡经营。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卖切糕人为了贪图一时获利,没有讲诚信,从而断绝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第二,人生需要友情的慰藉。“朋友”包涵了多种意义,其核心就是友情中存在的高度的相互信任感,也正是诚信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一方面是由于对他人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其对他人失去诚信。我们在《福乐智慧》中能够看到,只有交往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与那些正直诚实、宽容谦逊、博学多识的人交往可以受到他们良好品德的熏陶和感染;而与那些口是心非、花言巧语的伪善之人交往是非常有害的。由此看来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确保一个社会拥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秩序。

(三)诚信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满足个人的安全需要

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把安全需要解释为对生活环境的确定;其次是生活秩序的稳定;再次需要社会交往可靠、可依、安危相处。《福乐智慧》中对诚信所持的观点,与马斯洛所说的安全需要不谋而合。在《福乐智慧》中作者呼吁统治者不要和社会的每个阶层、职业者敌对,不要你争我斗,不要弄虚作假,应该确保他们生活有规律、无后顾之忧、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者的个人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在社会和集体中获得的,因此良好的社会交往不但可以降低挫折感、宣泄痛苦和压抑,而且可以缓解内心的冲突;不但可以增强自我价值感,而且可以满足安全的需要。但是良好的社会交往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诚信才能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稳定而祥和的状态。

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保证一个社会拥有和谐的关系。诚实守信不仅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有助于形成一种令人放心、满意的社会环境。[3]近几年维吾尔族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有些商家虽然表面上打着由本企业制造的口号,贴着维语商标,但实际上这些商品并非是他们企业制造的,而是委托内地的厂家制造和加工的,加工完后再贴上维语商标,进而在新疆市场上进行销售。一个企业不讲信誉不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而且会损害企业的名誉,因此这些企业不仅加大了他们成功的成本,还无法得到维吾尔族群体的诚信。因为得不到安全感,因此每个人都得提高警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止被欺骗。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之中,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幅度地降低。与此同时,诚信被破坏,经济不能正常地持续增长,人类社会就不能健康地发展,因此个人也很难顺利地达到成功的阶梯。

(四)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严峻而又迫切的任务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法律和制度环境。有关法律《福乐智慧》中提及“正道直行,执法公正,只有如此,社稷才能鼎力长久”。[1](P5170)由此看来只有把法律和制度作为维护诚信的保证,建立健全惩罚失信行为的机制,使那些不讲诚信、失信的个人或组织感到惧怕,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持续有效地打击失信,切实保障诚信者利益。

第二,加强舆论监督。《福乐智慧》虽然没有直接谈及舆论监督,但是作者提及,若看到人们卑鄙无耻的行为时要“规劝人们弃恶扬善,阻止人们的邪恶行径”。[1](P6472)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的,因此社会舆论的好与坏,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基于道德对人自律性约束,舆论既可以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约束作用。因此利用舆论,宣传诚信知识,普及诚信观念,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

第三,改善社会交往关系,优化交往环境。《福乐智慧》认为“飞鸟都懂得同类而结伴,人与人交往更应该有挑选;[1](P4200)莫于坏人为友,应当回避,坏朋友会把你引入歧途”。[1](P419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交往圈,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应该增强改善交往关系、优化交往环境。而优化交往关系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择优而处”,要把那些诚实守信、忠诚老实的人纳入自己的交往圈,把那些不老实、不讲信用、奸诈狡猾的人剔出自己的社会交往圈。另外还要经常主动地对身边的人进行帮助、教育,用自己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影响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只要我们有了“优化诚信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相信我们社会的诚信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

结 语

《福乐智慧》诚信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诚信的道德要求遍布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诚信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和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对诚信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对诚信的呼唤也越来越紧迫。因此,我们只有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无欺无诈,才能互相信任,和谐共存。这些我们可以从玉素甫的诚信思想中得到借鉴。

[1]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福乐智慧[M]. 郝关中,张宏超,刘宾,译.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出版社,2012.

[2]佛兰西斯·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 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 李宛蓉,译.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42).

[3]焦国成. 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诚信智慧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智慧的羊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