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课堂话语模式研究

2014-08-15 00:54薄艳丽王晓静
科技视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话话语交际

薄艳丽 王晓静

(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48)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是一个具有双重角色的英语使用者群体,他们不仅是新手教师,而且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未来主力军,因此了解他们的课堂会话结构特征,有利于改善教师课堂会话技巧,进而提高我国高等阶段英语教育水平。

近年来,以Sinclair和Coulthard(1975)为代表的伯明翰学派提出的“伯明翰模式”是最具影响力的课堂话语分析理论之一。该模式把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分为五个级阶:课—课段—回合—话步—话目。其中回合是师生会话交流的基本单位。在传统课堂中,师生交互典型的回合是一种三段式的I-R-F会话结构,即由教师首先引发话题,然后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给出反馈或者后续话语。

IRF会话模式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主导作用,因而长久以来一直在我国英语课堂上广泛使用,“也一直是语言教师和课堂语篇话语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由于课堂是个真实的交际场合,语境复杂而多变,因此常常会出现更加复杂和灵活的会话结构。此外,英语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掌控还不够灵活,因此他们的课堂会话结构可能会更为复杂多变。鉴于此,笔者将以我国西北地区某大学一位青年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试图得出青年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结构特征,以期帮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各种IRF交互模式来推动语言教学朝着交际化方向发展。

1 研究设计

为了解我国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课堂会话结构使用情况,笔者采用自然调查法,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我国西北地区某大学一位青年英语教师的两节时长为90分钟的英语课进行了全程录音、观察和记录,之后又对录音资料进行了转写。该教师具研究生学历,讲师资格,教龄5年,授课班级为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分级教学A级班,班级总人数为72人。

2 研究结果及讨论

根据录音转写的资料,笔者发现,这次课上,师生间最主要的交流模式是典型的IRF三话步会话结构。此外,本次课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IRF变体结构,其中有小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也有大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小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主要表现为学生应答缺失;而‘大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则体现出与传统“伯明翰模式”不同的特征,表现类型也更为复杂’。下面,笔者将对本次课出现的三类会话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描述。

2.1 典型IRF会话结构

在本次课出现的34个交流回合中,IRF会话结构共有17个,占交流总回合数的50℅,这说明本次英语课上“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课堂内容和操作”。请看这个转录文本:

T:对于那些热衷体育的人来说,if you don’t have the latest shoes you are hopelessly committed to embarrassing yourself,latest shoes,what’s latest shoes?(I)∥Ss:新买的。(R)∥T:不是新买的,是最新款。(F)

在这个师生交流回合中,教师首先创设一个场景,然后引出什么是“latest shoes”这一问题。学生接到问题后,随即做出一个简单反应。显然由于教师并不认同学生的答案,因此在第三步给出了纠错性的反馈。这种孤立的提问——回答——反馈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开放思维,很难给学生创造许多的交际机会。根据录音转写的文本,笔者发现本堂课出现的IRF会话结构,都以“反馈作为交际的终结,无继后行为”,这抑制了学习者进入高层次的思考。而且教师占课堂主控地位,决定由谁说、对谁说、交际话题以及话题时间长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等待教师判断,长此以往,会导致产出能力差,交际性不强”。

2.2 小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

在本次课中也出现了小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其表现形式为应答缺失,即I-0-F/I-F结构。该结构出现次数高达14次,占交流总回合数的41.18℅,是仅次于IRF结构的会话模式。请看这个转录文本:

T:So what is“serious music students”?(I)∥S:…(R缺失)∥T:“Serious music students”认认真真学音乐的学生,是吧?(F)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针对学生是否理解“serious music students”的意义提出一个问题,对此学生没有给出任何回答。然而笔者并不认为这个R缺失表示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因为教师给出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任何思考和答题时间,相反她直接给出了答案,这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很明显,这段对话中R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归咎于教师。事实上,本次课中所有IF结构中的R缺失均是这个原因。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仍存在一定问题,至于为什么教师喜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处理课堂提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大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

在本次课中还出现了大于三话步回合的会话结构,即更加复杂的会话结构。虽然这种结构仅出现三次,所占交流总回合数的比例也仅有8.82℅,但是这种新型变体结构同样很值得研究。请看这个转录文本:

T:Can you give me a definition of hobby?For what is hobby?(I1)(停顿3s)∥Ss:爱好。(R1)∥T:我们都知道“hobby”的汉语意思是爱好,是吧?那么在汉语中我们怎么定义它呢?(I2)∥S1:喜欢做的事情。(R2)∥T:那么用英语怎么解释“hobby”呢?(I3)(停顿5s)∥S:…(R3)∥T:Yes,very easy.The thing you like to do.That’s hobby.(F3)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首先用不同的表述方式重复提出问题,并且给学生留了3秒思考应答时间,然而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给出“hobby”的定义,相反仅是说出了它的词义。继而教师给出一些提示,并进一步重申问题,然而在5秒的沉默之后,教师仍然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最后教师自己给出了答案。纵观此对话,不仅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目的语输出练习,教师的反馈也不恰当。这可能是因为青年英语教师教学经验少或紧张,因此还不具备及时调整问话引导学生语言输出和做出适当反馈的教学能力。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会话模式给学生争取了更多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会话结构要比单纯的IRF结构更能激发师生互动,因为长、短话轮相间,会形成一个持续的交际过程,带有自然谈话不可预见的特点”。

3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课中IRF会话结构仍然占据师生互动的主导地位,这说明青年教师的英语课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师掌控课堂”的原则。然而笔者认为IRF结构中学生话语的沉默现象又进一步揭示出教师在课堂掌控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这究竟是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应答时间,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本次课上频繁出现的R缺失现象也揭示出教师完全掌控师生话语交流的弊端,即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教师在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显然不符合当今交际教学法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最后,本次课堂出现的复杂会话结构虽数量少,却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激发师生课堂互动,从而形成持续交际的有效模式。

[1]Heap,J.L.Discourse in the production of classroom knowledge:Reading lessons[J].Curriculum Inquiry,1985(3):247-279.

[2]范文芳,马靖香.中国英语课堂上的IRF会话结构与交际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1(1):65-71.

[3]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7(1):32-36.

[4]咸修斌,孙晓丽.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2007(5):37-41.

猜你喜欢
会话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