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创新

2014-08-15 00:52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4年2期
关键词:词组创新型程序

现在,一个陌生的词组让我们越来越熟悉:创新型国家。

比起这个词组的熟悉程度,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成为其特征的几个标准: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最后则是创新产出高。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到全世界总数的99%。

目前能统计到的最新数据是:2012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0298.4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98%。可以肯定,我们目前还不是创新型国家,因为我们还不能满足它的第一条定义特征。

回过头来看看近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其支撑力主要还是来自对包括低价熟练劳动力、矿产、能源和土地以及金融等资源的占有,甚至是垄断和排他性占有。当然,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专利报表、生产程序和工艺环节上的创新还是硕果累累的,企业需要利用生产工艺与程序的创新维持低成本的量化生产,我们不能否定生产工艺与程序创新的意义,但是,这些行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相距甚远。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很明显,市场也会成为检验科技型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当然也会成为我们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原动力之一。

事实上,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着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比较成功的科技企业,没有得到各种类型的政府支持,包括政策的支持与金钱的补贴。但要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第一在于科技创新比起其他条件更能够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二在于如果不搞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

资本对品牌、项目的投入和运作,永远跳不出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但惟有技术创新为一个企业、为社会带来的边际效益可以不断增加,因为技术进步是层层递进永无止境的。事实上,技术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文明就是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的。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已具有研发能力,但在创新方面仍显不足。换句话说,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在利用创新技术产生出经济效益方面还没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制,目前还存留在动员式的国家意志体现的阶段。只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特别是在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日益丰富的社会中,我们相信企业对与科技的依赖、对于创新机制的重视和实践,会越来越自觉和勇于尝试。

猜你喜欢
词组创新型程序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