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第四缘——学缘关系

2014-08-15 00:44张丽英
关键词:校友会同学会母校

杨 勇,张丽英

(1.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044000;2.运城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山西 运城044000)

在社会学研究中,从联系人际关系纽带的角度出发,很多学者根据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和性质将社会关系划分为三个方面: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60,而对于人际关系中具有多重社会价值的第四个方面:学缘关系,则从校友、同学会方面研究的甚多,而对学缘关系理论的研究则较少。随着学缘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因素的研究,本文将对学缘关系及其特性、功能进行探讨。

1 学缘关系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

什么是学缘关系?现在尚无统一的定义。就“学缘”而言,古代有同门、同窗、同年之称谓,现代则衍生出同学、同级、同校、校友之概念。根据社会学家对学缘关系的研究,我们认为学缘关系是指在共同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校友、师生等构建成的各种人际关系。

建立在同学、校友、师生、学校同事等基础上的学缘关系,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基础同时又超越血缘、地缘的因缘,它可产生一种与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及业缘共同体不同的新的共同体,是将不同血缘、不同地缘及不同业缘的人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已成为具有多重社会价值的第四种关系。

袁先海先生在“论校友母校情结的形成作用及加强”一文中将学缘关系分为四种类型:①同学与学校的联系,学校改变命运;②学生与专业的联系,专业成就事业;③学生与老师的联系,老师引导做人;④同学与同学的联系,同学帮助进步。[2]我们认为,第①,②种关系应属于母校情结,而不属于学缘关系,第③,④种关系即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应为学缘关系的两种类型。

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一样,学缘关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学缘关系的形成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校教育

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各类大学、研究生院等,这些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3]102-104学校一方面通过教师系统传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学习和遵守学校规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培养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克制自己来适应社会环境,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师生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学缘关系。

1.2 培训班学习

学缘关系的形成不仅局限于学习周期较长的小学、中学、大学等传统教育所形成的同学关系。随着人们学习意识的不断增强与现代交际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短期、中长期培训班包括各类在职进修班中,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学缘关系。随着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不断深入,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会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培训班进行充电,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同学关系,这种新同学关系与由传统学历教育产生的同学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各抱有自己的目的和动机,故通过培训而形成的学缘关系有着特殊的能量。

1.3 各类学术会议

各类学术会议不仅可对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达到促进学术交流、探讨新的科研方法、解决实践难题、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参与学术会议的过程中,部分参会者形成了松散的学术合作体。在长期学术研究的合作过程中,参会者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新型学缘关系。

2 学缘关系的特性

学缘关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关系,其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永恒性关系

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角度来看,学缘关系是人类的永恒性关系。学缘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一样,学缘关系一旦确立,学生与学校、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便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终生相随。

2.2 混合性关系

从参与社会互动的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析,学缘关系属于混合性关系。学缘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故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如同学、校友是单体,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使单体变成群体,首先要组织起来,这就产生了同学会、校友会等。同学会、校友会是一个具有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的社会团体。关于校友会的作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项职能是被公认的,即在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起到纽带或桥梁作用,也起组织作用。我国高校组建校友会主要在1983年前后。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站的粗略统计,截至2012年7月在其注册的高校、中专、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校友会已超过25 000个。实践证明,校友会对聚合高校校友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最近几年,同学会、校友会之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可见学缘关系的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

2.3 友谊性关系

从人的预期社会化的过程分析,学缘关系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学生在长达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与老师、学校领导、同学朝夕相处,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也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老师可以说是整个学缘关系的核心,他们不仅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而且还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于是就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2.4 群体性关系

根据感情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从社会群体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两种类型。同年级、同班、同宿舍的同学经过长期交往,关系比较密切,相互比较熟悉与了解,他们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了较稳定、较亲密的关系,具有初级群体的特性;而不同系别、不同年级的校友之间,情感联系较少,面对面的接触有限,在发展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以相同的学校、相同的任课老师或其他缘由联系在一起。

3 学缘关系的作用

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相比较,学缘关系在对个人发展、母校建设、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学缘关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较深刻,相互促进的作用较显著。人们可以从自己所属的学缘关系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情感的支持,满足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需求,丰富个人的社会生活。无论各行各业,许多人的成功都会得益于同学、老师或学生的帮助和提携,他们不但能帮助你解决某些问题,而且还可能提供各种机会。微软总裁巴尔默是比尔·盖茨的大学同学,盖茨不但将他推荐到微软公司,而且还给予股份与职位。如今巴尔默身价几百亿美元,还曾担任微软公司总裁。[4]

企业创业初期,合作者若在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关系上结成强大的联盟,由于蕴含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将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显著作用。上海复星集团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变革,核心团队却始终是二十年前的那5张面孔。[5]这种蕴涵于同学关系中执着坚守的团队理念,使“五人复星系”将往日同学间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情感关系,成功地转化为商业合作伙伴的互利的工具化关系。

3.2 对母校的影响

学缘关系对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高校毕业生及其校友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与高智力的群体。他们不仅是重要的社会财富,同时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是学校的重要成果,是学校发展中可以依赖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校友作为一个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是教育产业特有的人才资源,他们可为母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技术、经济等支持。

校友与母校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属学缘关系。正是这种学缘关系使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关心、爱护、支持、回报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体现在校友对母校的各种资助上,尤其是经济资助,母校也把校友对社会的贡献视为对母校的最大支持。校友是分散的,校友向学校的捐款也是个体行为,要把分散的校友对学校的经费支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设立捐赠基金是一种有效途径。设立捐赠基金,在国外高校中十分普遍。如美国耶鲁大学不仅设有“耶鲁捐赠基金”,而且耶鲁大学每年向校友寄信告知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请求他们慷慨捐赠,回应率(捐赠率)达到50%。有关资料显示,近10年来,“耶鲁捐赠基金”所提供的经费占学校运作收入的14%以上,对学校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哈佛大学每年接受校友捐款已超过1亿美元。我国许多高校也设有不同名称的捐赠基金,采用“聚沙成塔”的办法聚合校友资源。如武汉大学1995年设立了校友基金,对聚合校友资源起到很好效果。2003年,武汉大学在举办110周年校庆期间,又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接受的捐款有70% 来自于校友。[6]112-114这些捐款主要用于学科建设、奖学金和奖教金等事业发展上,对学校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友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国外大学十分重视校友的参政议政(所谓参政议政是指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或批评),并设有相应的制度。例如,耶鲁大学董事会有19名成员,其中有6 名直接由校友会组织从校友中遴选,几乎占总人数的1/3。耶鲁大学专门成立的由企业家、社会名流组成的“大学参议会”,其中不少是耶鲁毕业生。校友对耶鲁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具有发言权,近年来耶鲁大学公布的本科教育改革报告就是在校友们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

聘请杰出校友出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一方面补充了学校的师资,另一方面利用在校青年学子的成才。校友们将他们精湛的技术以及他们所了解的最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校[7],使在校的青年学子们看到自身的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压力。

3.3 对社会的影响

因学缘关系而建立的校友会、同学会等在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等方面的作用显著。1913年在北京创立的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而且至今仍在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归国留学生组织“欧美同学会”[8],他们遵循“团结合作,勇于奉献;尊重历史,放眼未来;加强交流,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民主办会”的方针,以“修学、游艺、敦谊、励行”为宗旨,定期组织各种会务活动,举办各类研讨会,以便会员交流思想、探讨学术,成为联系海内外留学人员的桥梁和纽带。

2003年,武汉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建校110周年的庆祝活动,校庆活动的主题为:“聚焦校友,弘扬学术”[9]。

港大复旦iMBA 同学会认为,勤奋、敬业、爱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特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友资源,塑造沪港项目的品牌和核心价值,传承沪港项目的优良传统。向社会表明我们不但是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拥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专业训练、对事业不倦追求的商界精英,而且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厚重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为此他们倡议成立了沪港爱心助学基金,为打造沪港项目的品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每个人的微薄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MPA 同学会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届MPA 及在校MPA 研究生组成,同学会的宗旨是[10]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及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联谊、交流、合作、发展;构筑同学会会员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MPA 同学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促进广大MPA 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加强MPA 同学和母校的联系,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做出最大的贡献。

4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人际关系的角度对学缘关系从概念的界定、学缘关系的特性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前学缘关系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许多理论与观点尚不成熟。我们将从学缘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构建正确的学缘关系体系,为在现代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生出版社,2013.

[2]袁先海.论校友母校情结的形成作用及加强[J].西部大开发,2005(11):20-21.

[3]樊志新,张德龙,张世原.当前校友工作要“适应变、研究难、立足干”[G]∥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集:高校校友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鲁成钢.人物:微软总裁兼CEO 巴尔默奏响微软商业节奏[N].网络报,2002-06-27.

[5]夏楠,梁信军.我们在一起是因为相互需要[N].北京青年报,2003-07-23.

[6]李建科.发掘校友资源积极为学校人才工作服务[C]∥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集:高校校友工作理论与实践.兰州大学,2004-12-02.

[7]杨勇.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11(2):58-61

[8]欧美同学会.欧美同学生总会章程[EB/OL].2007-09-17[2014-03-14].http:∥www.chinaorg.cn.

[9]晏金柱.聚焦校友 弘扬学术——武汉大学隆重庆祝建校110 周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675-680.

[10]华东师范大学MPA 教育管理中心.华东师范大学MPA 同学会章程[EB/OL].2011-07-04[2014-03-14].http:∥www.mpa.ecnu.edu.cn.

猜你喜欢
校友会同学会母校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同学会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5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省侨办建立联谊共同体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父子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