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真挚感情,渗透教材德育思想

2014-08-15 00:49杨洪生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德育精神教材

杨洪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真挚感情,渗透教材德育思想?有的文本的思想是显性的,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有些文本的思想教育是隐性的,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必须深刻挖掘教材,通过富有情感、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真挚情感,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熏陶。

(一)感悟美的华章,引领学生有高洁的志趣和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试读《归园田居》:宅院的四周有十多亩地即可,简陋的茅草屋有八九间便可满足,淳朴生活让陶渊明怡然自足、淡泊宁静。屋檐后榆树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春天争相怒放,秋天硕果累累,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袅袅融入暮霭;天宇苍茫,心胸多么旷达,心境多么和谐!侧耳谛听,依稀听得远巷的犬吠鸡鸣。大自然送来了一份宁静悠闲,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 他远离了自己不适和厌倦的官场,俗事杂务逝去了,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时光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田园生活给陶渊明带来了轻松、宁静、淡泊和喜悦,展现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世界。诗的世界寄寓精神、理想。感受其华章,志趣变得高洁。再看《再别康桥》: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依依不舍变成了永恒,眷恋、热爱化作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赏析《死水》:如火的热情,表达的却是零度的冰冷,铜绿的翡翠,锈满的竟是伤心的冷艳,满眼的繁华理想,看到的是一汪绝望的死水,忍不住大痛哭一声:我的中国。再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尘世的忧伤化作优美的诗句,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人类的关怀,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却把自己拒绝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堂之外。

这一切就是美的教育,这一切就是德的教育。教学中需挖掘、感悟这些美的华章,引领学生养成高洁的志趣。

(二)赏析作品形象,引领学生做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在课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离骚》词句震古烁今,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激励后者的极具“永久的魅力”的篇章。读诗中蕴藏着的爱国激情,饱含着的悲伤怨愤,读诗人一心向善,追求美德的情怀。屈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一心向善,追求美德,九死不改。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谣诼,时俗工巧。屈原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他退将复修初服,保持高洁,自我完善。在鲁迅心中,国人精神的麻木是先觉者难以言表的伤痛,清醒者的呐喊换来的是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寂寞。可老槐树下,依然有毁坏铁屋子的希望,依然有撑起民族的脊梁。“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这个在用音乐舞蹈精神的男人,将生活的苦难看到一粒灰尘,看一眼就轻轻地弹去,弹去一地纯洁。解读苏轼,朝廷容不下他的八斗才情,“乌台诗案”的风波涟漪将他推荡到穷山恶水之地,一爿草屋,一杯辣酒,一支怨曲,再加上清风明月,然而天地横贯豪迈之气,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一立就是千年,转过烟云之身,苏子依然是遨游的飞仙。外国人中也不乏这样充满理想的伟人。史怀哲号称“非洲之父”,一生致力于非洲的医疗事业,挽救人的生命,还不断地吁请敬畏生命,谱写了一曲高昂的生命之歌。

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课文中优秀文化的分析,促进情感体验,促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震撼人心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们积极地思考,思考他们能否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使者。是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优秀文化合格的传承者和爱心阳光的播撒者,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一定会阳光灿烂。

(三)把握作品真情,使学生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让学生细心体察关爱,才能感悟爱的真谛。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母亲面对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她活得最苦,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她整日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儿子的一切;她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希望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能等到。自己成功之日,多么渴望母亲能和他一起分享,感受他的快乐呀!他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思悟中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他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重新审视。海伦·凯勒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海伦·凯勒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万仞高峰之巅,细石耸立对江而望,在那充满神奇缥缈传说里。我们仿佛看到夜色中,狂风暴雨,船覆灭顶,妻子抱着小孩从峰顶眺望,盼望打鱼人的归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呢!眺望化作一曲真爱永恒。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平凡的孝行演绎伟大的人间真情。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既要把握作品流露的真情,又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充分使用这些资源,能帮助学生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

猜你喜欢
德育精神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教材精读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