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08-15 00:49张海霞
中学语文 2014年30期
关键词:查字典工具书词义

张海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具体到文言文的学习,高中生要培养哪些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第一步 养成“裸读”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以下两种现象较普遍:一是部分较“懒惰”的学生依靠注释和文白对照的方式来读通文本,二是部分较“勤快”的学生,无论是阅读课本还是阅读课外文言选段,只要碰到难理解的字词,就马上停止阅读而去查字典。真正不依靠任何工具书的“裸读”似乎只存在于考场。其实,以上两种做法都不妥。学习文言文,第一步就要养成“裸读”的习惯。“裸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没有任何背景资料、注释、赏析和讲解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工具书,无所依傍地直面文本,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去理解文本。也即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学会暂时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叫不求甚解识大意。在初读文言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将已知的文言知识在运用中巩固,在巩固中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疑难困惑之处标出,为接下来进一步“细读”文本奠定基础。要养成这一习惯,需要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增强信心,需要学生摒弃“没有工具书就读不懂”的错误想法。

第二步 养成大胆推测实词词义的习惯 进行第一遍粗读时,难理解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硌得生疼。面对这些字词障碍,是应该马上查字典吗?笔者的看法是,首先要做的是大胆推测词义。因为在考场上你不可能查字典,所以在平时学习时就要养成大胆推测词义的习惯。所谓“推测”,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依据语境分析、鉴别、比较,从而推断词义的过程。分析学生推测词义的过程,正是他们经过独立思考、选择,克服一定困难而得到结果的过程,这样学生对该字词的记忆会深刻得多。

当然,这种推断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也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比如推断文言词义的常见方法有回归课本法,课外选段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大胆推测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还比如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夫晋,何厌之有?”联系成语“贪得无厌”、“兵不厌诈”就能推测“厌”字是通假字,为“满足”之意。“愿大王少假借之”联系成语“少安毋躁”就能推测少为稍微之意。养成了依据具体语境推测词义的习惯,在考场上你将胜人一筹。

第三步 养成勤查《古汉语字典》的习惯 在独立思考推测一些字词的词义过程中,你能确定自己的推断一定是正确的吗?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查字典来印证了。这时查字典不仅能弄清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还能及时积累下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如“卒”,通过查字典就知道它有4个义项。“其”作语气副词时,可表达4种语气。工具书毕竟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彻底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勤查工具书,以逐步养成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促使学生在读文言文时,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就要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主动翻字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经常翻查,见得多了,这些陌生的词语就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第四步 养成勤于张嘴熟读成诵的习惯 学文言文要勤于张嘴,因为文言文是很讲究声韵和谐的,古人对文章的美感有特别的追求,表现出来就是押韵、平仄与节奏。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随着文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尤其是美读环节,它可促使你进入作者内心,激起情感流动,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力争背诵全文。若能坚持下来,经过“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磨炼,高中三年背诵的文言文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第五步 养成深入思考鉴赏感悟的习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是为了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古代作品中汲取民族的智慧”。一言以蔽之:学习文言经典是为了传承文化。鉴赏感悟是一个感觉与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活动。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的意味。课本上所选的文言文,无论从立意、写法还是语言风格上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它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深入思考鉴赏感悟的习惯。这种“感”,是反思,是感悟,是总结,是发现,是创造,它能将自己的思维导入更深更远的境界。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做如下尝试而逐步培养其深入思考鉴赏感悟的习惯。第一,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含英咀华,深入品语言的情感、意蕴和韵味。如在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要求学生谈一谈写一写读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受。第二,撰写读后感,交流体会。即学生学了一篇文言文后,将自己的感悟形诸笔端,写成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了苏轼《赤壁赋》,学生就“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撰写了自己的看法,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养成鉴赏欣赏的习惯,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性情,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

当然,文言文学习习惯远不止以上这些。文言文一直是学生们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语文工作者如果能引导他们培养一个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定能使他们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查字典工具书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查字典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查字典
查字典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