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与诊疗

2014-08-15 00:55李生华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156200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脊髓炎悬液毒株

李生华 (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 156200)

1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PTE)是由猪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猪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而导致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传染病。本病的病猪感觉过敏、振颤、麻痹、瘫痪和惊厥为特征。猪是肠病毒的惟一宿主,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幼龄猪比成年猪更易感。病猪、带毒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

本病经由摄食、滴鼻以及肌内注射可引起发病,病毒在肠道内繁殖,通过粪便排毒达数星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因此,隐性感染的猪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呼吸道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本病变为地方性流行并产生畜群免疫时,主要局限在断奶猪和生长期的仔猪排毒,成年猪通常具有很高的循环抗体水平,而吮乳仔猪则因乳中含有抗体而不被感染。此时,未免疫或抗体水平低的母猪哺乳的仔猪也可能存在散发病例。本病可通过人、动物运输、家鼠进行间接传播。

2 临床症状

PTE的临床症状依毒株的不同而异,由血清Ⅰ型毒株引起的PTE症状最为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Ⅱ、Ⅲ、V型也能感染,但症状较轻,病死率也低,潜伏期的长短因感染毒株和病毒量而异。

本病按临床症状可分脑脊髓炎型和脊髓麻痹型两种,脑脊髓炎型由强毒株引起,多呈急性经过。病猪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委顿,厌食和后肢麻痹,继而共济失调,呈犬坐式或前、后肢瘫软。随着病情加重,病犬出现脑炎症状,四肢僵硬,不能站立,倒向一侧,继而肌肉、眼球震颤,出现剧烈的阵挛性惊厥。病猪食欲废绝,呕吐,受到刺激时引起强烈的角弓反张。病猪对声音敏感,可激起病猪发出尖叫,惊厥可持续24~36小时,体温急剧下降以后昏迷,于发病第3~4天死亡。脊髓麻痹型多由较弱毒株引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病初也是一过性体温升高,运动失调,后肢轻瘫。严重病例四肢麻痹。本型病例多无脑炎症状,轻者预后良好,经数天后康复。但耐过猪可能出现肌肉萎缩、麻痹或瘫痪等后遗症。

3 病理学诊断

病理剖检变化。因脑脊髓炎死亡的病猪,除有时可见肌肉萎缩之外,无其他可视病变。

病理组织学变化。脑脊髓炎病猪的组织学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典型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灰质炎变化。病变主要分布于脊髓腹角、小脑灰质、间脑和脑干。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常局限于灰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细胞浸润,形成明显的套管现象。在神经浆细胞内可见有嗜酸性包涵体。

4 病原学诊断

从早期表现脑脊髓炎症状的仔猪采集病料,捕杀仔猪后,无菌采集脑和脊髓样品,放在pH值为7.4的等渗磷酸盐缓冲盐水甘油中(PBS和甘油等量混合)保存。使用时将病料用PBS制成1∶10倍悬液,加入双抗(青霉素及链霉素溶液),4℃放置12小时,4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组织块切碎,用PBS制成10%待检组织悬液。稍离心后,上清液用作组织培养的接种物。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待细胞形成单层后,取10只单层细胞培养管,做上标记,并弃去营养液。每管加0.1毫升供分离病毒组织悬液的上清液,加塞后放在旋转培养箱内培养,1小时后弃去接种物,每管用PBS洗3次。最后每管加入1毫升不含犊牛血清的维持液,再把培养管放回旋转培养箱中,37℃培养。每天用显微镜观察,如果3~4天后可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则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PTEV)的存在。其特征是出现小病灶,病灶中的细胞圆缩,有折光性,进一步培养,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增多,直至所有的细胞脱壁。经过数代培养,病毒生长良好,24~48小时出现完全的CPE。用特异性抗血清可以鉴定PREV。病毒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理想的鉴定方法。

病毒的鉴定,将被检样品用磷钨酸染色液上负染,电镜下检查。如果含有病毒,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肠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22~30纳米,无囊膜,核衣壳为20面立体对称。

5 治疗

强心解毒用40%乌洛托品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推注,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400毫升,静脉注射。防止并发症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2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防止并发感染,减轻病情,促进病猪康复。

猜你喜欢
脊髓炎悬液毒株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针药结合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验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