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情水来——浅谈记叙文表情艺术

2014-08-15 00:50钱正高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真情记叙文文章

○钱正高

(宝应中学,江苏 扬州225800)

一、要激发学生潜藏于心底深处的情感因子

长期以来学生的记叙文没有真情的流露,首要原因是学生这个写作主体对写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应试教育等原因使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已然麻木了,心中无情怎能笔中有情。但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情是潜藏在心底里的,只是没有激发出来罢了,所以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悟到人间的真情,从而把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因子激发出来。如何做,笔者发现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很好的文章可以利用。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一篇歌颂亲情的佳作,我在讲授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到文中找出母亲给儿子关爱的感人的细节。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1.“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2.“母亲仍站原地,还是送我走的姿势,望着我摇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3.“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此时学生兴趣很高且眼含泪花。再后来一篇篇传递着真情的文章就产生了,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年冬天的早晨,那天还没有亮,温度大约是零下五度,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我缩在暖和的被窝里懒得起床,可此时我见妈妈轻轻地穿衣服,轻轻地下了床,又为我做早饭了。只见她先把米放到米篓内,然后在水中轻轻地淘,为了把米淘干净,妈妈不得不把手伸入冰冷的水中使劲地搓,啊!水太冷了,妈妈为了给手取暖,每在水中搓几下,就把手拿出来用嘴呵几下热气。如此反复,才把米淘干净,然后下锅煮饭。等到饭煮好后,她又轻轻地关上门,上班去了。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这样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每每想起,总令我热泪盈眶。”看,多么具有真情实感。

二、要精心选材,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一篇记叙文,无论作者多么“多情善感”,无论文章运用了多少写作技巧,如果没有来自生活中的,新鲜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那文章也只能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毫无真情实感可言。那如何才能选择又如何才能找到这类材料呢?

第一,要写“我”。时下不少中学生作文已难觅“我”。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专家何永康教授在阅完考生试卷后感慨:“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房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所以我们写文章材料一定要实话实说,要写“我”的生活,“我”的经历、积累、体验,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千万不要过多心思用在“古人”、“名人”、“故事新编”、“童话”、“科幻”上。

第二,要到生活中找“米”。也许有的同学会这样认为:我们每天奔波于学校、路上和家庭之间,三点一线,活动范围很小且单调又乏味。怎么会有新颖的真情实感的材料呢。罗丹认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对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悟,小处也能发现大世界,照样能找到我们羡慕的“米”。记得某年一位学生写了这么一篇以父亲为材料的文章:假期里我在我房间内写作业,门开着。隔壁父亲的房间门也开着,父亲正津津有味看着足球赛,时不时从父亲的房间内传来父亲轻声的喝彩声。这声音影响了我,我站起身走到父亲房间的门口,正要关起门,突然我手放下了,我思考着,实际上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孩童时虽与父亲在一起但感受不到父爱,上学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聚少离多,将来上了大学远走他乡,更与父亲难得见上一面,工作了心思全在妻儿身上,等真正闲下来,父亲已垂垂老矣或已不在人世。所以我要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感受与父亲在一起的浓浓的亲情氛围。看文章多好,来源于生活,多么有真情实感。学生听了以后大受启发,有位学生写了这样的片段:开启车库取出车,刚准备向学校驶去,却不经意被沙子迷住了眼,只好抬头等待风吹,却在迷迷糊糊中发现楼上的窗户有人影晃动,我眨了眨眼,依稀分辨出那是父亲的身影,刹那间,我恍然大悟,父亲关心我骑车的安全,为了看得清楚一些,不得不忍受布满灰尘的空气注视着我。我转过身去,眼泪顺着眼角流下,那不是悲伤,而是幸福的感动。

三、让好的语言为情感大厦添砖加瓦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我们说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固然很好,但没有好的语言,真情实感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里所说的好的语言,不是指堆砌辞藻华丽词语,而是指简朴、流畅、清新生动的语句。如何有这样的好的语言,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精心锤炼词语。众所周知北宋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可谓精心锤炼,他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而诗人的情感也全部寄托在这个字上。

第二,要善用修辞。修辞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美起来。请看学生的一段话:“天空中一片湛蓝,好像刚洗过的蓝色缎带,几朵云朵悠闲地飘过,不时还会有几只不知名的鸟雀来凑热闹。”该语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空美丽表现得淋漓极致,令人神往。

第三,活用句式。文章的语言要流畅,要有节奏感,不妨活用一下句式。有学生是这样写的:“透过窗口,我看到了娇柔妩媚的春,柳树的梢头染上了绿色,花儿开始吐露芬芳;透过窗口,我认识了热情似火的夏,艳阳高照,百花吐艳;透过窗口,我品尝到了瓜果飘香的秋带给人们的喜悦。透过窗口,我感受到了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的冬——”这段文字从句式上看,既整齐又错落有致,读起来既清新流畅,又有较强的节奏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就通过这优美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四、运用景物描写烘托真情

看到景就会触发情,景与情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事物,所以记叙文要想用情来打动读者,有时不能通过声嘶力竭的喊叫强迫读者接受你的情感,如果那样你抒发的情感,反而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不妨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氛围、烘托情感。现摘录两段学生文章的语句:“窗外,月如豆芽,调皮地拨弄着水波,透过窗,月光飘了过来,如白雪般可爱动人。”

“阳光钻过绿得发亮的叶子,一丝一丝地透过来,透过玻璃窗,略有些晃眼,云儿飘过,尘埃舞过,站在窗前的我,静静地注视着这些景物,渐渐地,醉了。”这些景物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气氛,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令人读起来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加观察,多加体悟,他们作文的源头一定会流出汩汩的真情之水,他们作文一定会如花一样美丽绽放。

猜你喜欢
真情记叙文文章
我用真情守护你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以心换心见真情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真情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