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的意义

2014-08-15 00:44汤琦袁兵
当代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隆乳包膜假体

汤琦 袁兵

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整形手术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各种乳房假体组织相容性很好,但是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当假体植入人体后,作为机体的正常反应,在假体周围会形成纤维包膜,但是程度不相一致。轻者仅形成一薄层纤维组织膜,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严重者发生挛缩造成局部不适、乳房变硬、乳房形状改变以及假体移位、扭曲、疼痛,部分病例甚至需要再次进行假体去除手术[1]。有关文献报道包膜挛缩的发生率为10%~40%,一般发生在术后1年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患者共60例,根据性别、年龄、病情等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平均年龄(31.8±3.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1.9±3.2)岁。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服抗包膜挛缩药物,干预组在常规口服抗包膜挛缩药物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讲授情绪与包膜挛缩的关系,强调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对包膜挛缩治疗的重要性,学习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如何调整情绪。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干预,制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患者倾诉、发泄,采用理解支持、安慰、疏导、鼓励、放松等方法,改变患者的认知和态度,并对A型行为性格进行矫正。(2)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培训,使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引导作用[2]。

1.3 疗效评价 采用Baker分类法评估包膜挛缩严重程度。根据隆乳术后乳房的手感、外观和患者自己的感觉,乳房包膜挛缩可分为4级。Ⅰ级:乳房柔软,如同未经手术的正常乳房;Ⅱ级:轻度变硬,乳房假体可扪及,但外表看不出;Ⅲ级:中度变硬,乳房假体容易扪及,并能看到;Ⅳ级:严重变硬,疼痛敏感,假体扭曲[3]。

2 结果

2个月后,对60例患者包膜挛缩程度进行判定。干预组30例患者中,出现Ⅰ级挛缩人数25例(83.3%),Ⅱ级挛缩人数3例(10.0%),Ⅲ级挛缩人数为2例(6.7%),Ⅳ级挛缩人数(0.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现Ⅰ级挛缩人数14例(46.7%),Ⅱ级挛缩人数10例(33.3%),Ⅲ级挛缩人数为5(16.7%)例,Ⅳ级挛缩人数1例(3.3%)。两组临床疗效效果对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包膜的形成原因 (1)假体的质量及性状。研究发现毛面型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型乳房假体;硅凝胶乳房假体的手感明显好于生理盐水乳房假体。(2)假体植入的位置。将假体植入到胸大肌后间隙,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将假体植入到乳腺后间隙。(3)血肿。如果术区的积血没有被充分引出,形成血肿,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率大大提高[4]。(4)感染。即使术区发生隐性感染,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率也会大大提高。(5)异物的存在,如:滑石粉等,会增加术后包膜挛缩的发生率。

3.2 包膜挛缩治疗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 (1)包膜挛缩测量困难,还未找到普遍接受的客观测量方法。目前常用Baker分级法,但该法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高,有学者认为MRI可用于包膜挛缩的判断,但该法费用较高,难以普及。(2)包膜挛缩的过程机制还未研究明确,其中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调控机制尚在研究中。(3)对术后包膜挛缩患者的随访存在一定的困难[5]。

3.3 心理干预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症状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30例患者中,出现Ⅰ级挛缩人数较多,为25例,Ⅱ级、Ⅲ级挛缩人数较少,共5例,未出现Ⅳ级挛缩病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现Ⅰ级、Ⅱ级挛缩人数相仿,分别为14、10例,Ⅲ级挛缩人数为5例,同时出现Ⅳ级挛缩病例1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心理干预对改善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症状有积极的意义[6]。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包膜挛缩的控制,除了干预患者自身躯体、心理因素外,还涉及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因此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医务人员与家属可共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放松疗法等多种形式,从而对乳房重建术后包膜挛缩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7]。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31-31.

[2] 张志升,张磊,沙荣珍.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预防与治疗[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6):139-140.

[3] 袁伟伟,罗锦辉,刘春利,等.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机理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19):46-48.

[4] 郭树忠.患者心理状态对美容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美容医学杂志,2004(15):278-279.

[5] 范林军,姜军,杨新平,等.全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6):484-487.

[6] 范林军,姜军,杨新平,等.腔镜手术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81-183.

[7] 张婷,陶春英,杨晓娟,等.乳腺癌术后硅凝胶假体重建与放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57-58.

猜你喜欢
隆乳包膜假体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不同自体脂肪移植容积对隆乳术的效果的影响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
含氮、磷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其采用接触式施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五种隆乳切口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