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观察与分析

2014-08-15 00:54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监护室呼吸机气管

班 倩

(贵州省罗甸县人民医院 贵州 罗甸 550100)

人工气道指的是在空气或其他气源和生理气道之间建立的一个有效连接,此气道可使人体的呼吸保持畅通,并能使患者的生理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把其应用在急救及治疗中,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堵塞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可使呼吸机的治疗更加有效,近几年来,其在临床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主要就3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作相关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2013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全部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90岁,平均(62.1±6.7)岁,其中气管切开10例,经鼻气管插管12例,经口气管插管8例,且均有程度不同的基础疾病,心肌梗死7例,复合外伤8例,呼吸衰竭5例,喉癌2例,颅脑损伤4例,农药中毒2例,其他危重病2例。人工气道使用时间为2~28d,平均(12.1±3.4)d。

1.2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且常会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以对患者病情及需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此外,还应使患者知道医务人员一直在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从而使患者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并积极配合治疗,且这样还能使患者的紧张及焦虑等心理得到有效缓解[1]。

(2)气管导管护理。

1)人工气道的固定 须在气管导管上作相关标记或使用胶布对其进行固定,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每天对胶布进行更换,一旦发现胶布出现松弛或受到污染,都应立刻更换,给患者变换体位时,应对导管移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其出现脱落及扭曲现象。以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对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对套管进行固定,并使其松紧程度处于适宜状态,当导管和呼吸机相通时,应使其和导管和呼吸机的高度保持一致,以防止导管出现下垂现象,从而使通气始终处于畅通状态有效的约束,对于清醒且烦躁的患者,如有拔管倾向,应采取适当有效的约束限制活动,防止拔管的发生。用约束带固定四肢,约束患者时手腕的松紧度要适宜,经常检查约束带有无松散。

3)气道的湿化 常用方法有保持充足液体摄入,运用加温湿化器以气管插管的温度达到37℃,使吸入气体温度达到100℃为宜。还可使用湿热交换器,放于“Y”型管与气管导管之间,为被动湿化。湿化应达到以下效果:痰液稀薄,容易吸出或咳出;吸痰管上留有少量痰液,容易被冲洗干净;听诊呼吸道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4)气囊的管理 理想气囊压力为18 mm Hg。气囊压力过高会引起气道粘膜淤血,过低,则不能能够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的间隙。所以,应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使其保持在合适状态。

(3)预防感染。建立人工气道后,病人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应对其口腔中的分泌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对口腔内部进行有效清洗,操作前,应先使套管气囊充盈,然后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一般而言,每日应对患者的口腔进行2次清理,以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禁止反流入气道内,集水满1/2杯时经500有效氯消毒处理后再到掉,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此外,还需定期对病房中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4)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比较危重,因此,患者的反应会比较迟钝,一旦呼吸道中有分泌物出现积聚现象,就会使患者气道出现堵塞现象,从而会对患者的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应让患者取半卧或平卧位,并使患者的肩、颈头都处于同一平面[3]。另一方面,为了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果痰液对气道造成堵塞,插管前,应先给患者吸痰,吸痰前后应让患者吸入1~2 min浓度为90%~100%的氧气,并在气道内注入湿化液3~5 mL,并把吸引负压控制在50 mmHg以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神志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导致出现、支气管痉挛、缺氧、气道黏膜受损等症状,把每次抽吸时间控制在15s以内,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避免吸痰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的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后建立相应的人工气道,然后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呼吸机中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并注意观察面罩给氧是否存在漏气现象,一旦发现漏气,应及时处理。通气过程中,应对患者的SPO2、血气、脉搏、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没有出现感染、呼吸机管道脱落、气道阻塞等现象,且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及相关资料可知,许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人工气道出现感染或堵塞现象,如设备感染、口腔护理不规范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气道受到感染,痰痂、分泌物过多等很可能会使患者气道出现阻塞,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相关的医务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此外,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中的相关规范,并坚持每天对患者的口腔进行2次清理。结合本研究可知,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人工气道时,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1] 周德清,游永华.3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观察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125-126

[2] 黄荣芬.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5):123-124

[3] 王静.ICU人工气道管理存在的高危因素及对策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9):154-155

猜你喜欢
监护室呼吸机气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