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4-08-15 00:49任莹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教师

任莹辉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成长成才。迄今为止许多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积累了相关经验,但是总体上来看还不完善,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但从总体上来看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从校领导到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都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某些高校校领导认为学校办得好不好,重要的是招生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率,思政课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思政课实践教学根本没有必要搞;有的在压力之下即使同意搞,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评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不给予有力支持。某些思政课教师认为只要把课堂理论学习搞好了,学生理论课考试及格了,就是完成教学计划了,实践活动可以放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开展;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将在课内进行的专题讲授、演讲、辩论等完全等同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大,在思政课上学习英语、专业课、看小说甚至睡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是不重视。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学校部门包括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财务处、后勤处和思政课部等的分工负责、领导与管理。这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1.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组织协调。要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各部门分工负责,如果缺乏协调、责任不明,人员及经费难以保障、工作量计算不清、成果难以评价,实践教学也就难以有效展开,甚至会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模式,如果没有充分准备,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南,随意安排组织会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丰富而有效的形式及内容。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停留于专题讲授、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上。有部分高校搞校外实践,但也主要是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这些活动还只能派出学生代表参加,多数同学根本没有机会参与。

4.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完成大量繁杂的工作。如果制度不全、工作量计算不合理、奖罚不明,将严重挫伤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1.经费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系统而复杂的教学活动,与相关社会单位的接洽非常密切,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以及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费用。因此,各高校理应按照学生总数和生均思政课社会实践经费的数额来安排思政课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没有,缺乏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

2.后勤保障不力。由于前文提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组织协调,学生所在院系和学校后勤部门难以及时有力的提供相关保障,使得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后勤保障支持,比如带领学生去校外实践时所需的车辆、饮用水、食宿等。这也成为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3.师资短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与组织者。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思政课教师的数量、水平以及精力投入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就需要大量经验丰富、有责任感的思政课教师。与庞大的学生队伍相比,思政课教师明显不足。而且实践教学组织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授课和科研任务,对开展实践教学缺少热情,也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实践教学。

4.基地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积极配合、协同开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基地建设时都遇到了程度不同的各种困难,如:由于经费不足,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基地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企业、单位怕实践教学影响其正常工作而拒绝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地;一些免费的社会单位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又缺乏针对性和特色等等,高校很难与实践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问题都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的成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思想保障机制,树立起实践教学是常态教学的教育理念

前文提到的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首先就要构建思想保障机制,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学生都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实践教学不重要或者认为课内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就是实践教学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实践教学是常态教学,是走出课堂,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活动而获得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的教育理念。

1.要将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分和课时,是有效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比如武汉东湖学院就把思政课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必修课程单列,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系统,与其他实践类课程一视同仁,将除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外的其他三门思政课都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学分和课时。从而保证了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2.要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大纲、实施办法等,明确规定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目标、步骤、要求、方式方法、考核指标等各项教学环节,并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对社会实践的时间作出适当安排,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每年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构建有效操作机制,设计切实可行的多种实践教学方案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构建的核心是操作实行过程。在设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案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思政课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感染力。

1.要坚持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形式。这里所说的校内实践教学并不是课堂实践活动,而是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三爱”教育活动等。同时,也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社区、农村,回报社会。

2.要坚持社会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果几门思政课全部单独搞社会调查,会造成重复、浪费资源。因此,我们主张社会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社会调查可以是单独的、广泛的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参观访问,但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结合四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结合对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参考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讨论,进行实际调研,完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使学生对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构建组织协调机制,探索多部门全方位合力保障实践教学的方式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点,要构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还要关注多部门全方位的组织协调,为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要成立学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为了保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个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有效分配资源。要成立以分管思政的校领导为组长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财务处、科研处、思政课部、校团委和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具体工作由思政课部负责。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能使各部门、机构分工有序、责任明确,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性互动格局;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2.优化师资队伍。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一支数量充裕,素质较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写作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发展大局出发,尽量按师生之比合理配备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教师的岗位培训,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出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促使思政课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做到统筹安排,合理调配,优先保证安排好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

3.加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要以学校名义出面组织协调,统筹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中所拥有的具有典型性的革命历史遗迹,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公园等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落后地区建立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与高校附近的中小学建立校外辅导员实践基地等。”在建立和管理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应当坚持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力争每门思政课都建有几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构建动员激励机制,建立起系统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动员激励机制的构建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既有利于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和制度措施的落实,又为广大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支持及参与实践教学提供精神、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1.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应当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对相当认真又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比如评奖评优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都要参考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以提高其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等。应坚持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相互之间的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承认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而且应当与理论课工作量等同。其次,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教研室和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实践教学敷衍了事、教学效果极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惩戒。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热情,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1]熊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2]郭纯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1).

[3]罗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6).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