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 建立高校“反四风”长效机制

2014-08-15 00:49吴霄玮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服务型流程师生

吴霄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一、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与高校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高校是“反四风”的重要阵地之一

“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不仅存在于党政机关,也存在于如高校等事业单位,现今高校的“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

在形式主义方面,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主观主义严重,不实事求是,一味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在工作上,不抓落实,文山会海,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在官僚主义方面,某些高校的个别领导在管理上作风粗暴,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一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在决策时,不注重教师和学生利益,不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屁股决定脑袋”,拍胸脯决策,凭想象办事。

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员安于现状、贪图安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追求享受,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

在奢靡之风方面,则存在个别教师滥用科研经费,个别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乃至滥权腐败。

高校“四风问题”不仅严重妨碍了高校教育方针与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也导致高校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失灵,决策失误。同时,由于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四风”也导致了高校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败坏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名声,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成为“空谈”。

(二)“反四风”对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首先是人格的教育,人文的教育,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高尚品质。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教育最重要的形式和方法,只有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为人做事作风正派,自律勤勉,亲和民主,才能给我们的莘莘学子树立模范榜样,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因此,“反四风”不仅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不仅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是推动高校持续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制度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地解决“四风”问题。唯有解决好高校“四风”问题,才能切实维护好广大高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在高校形成正常、健康、良好的校风,才能使广大学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与生活服务,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

(三)制度建设是高校转变工作作风的根本之策

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制度是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与导向。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形成良好的整体风气、减少个体行为不确定性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创新高校体制与制度,以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虽然转变工作作风也能够从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但是只有建立起解决“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监督干部,制约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才能抓住作风问题的本质。通过制度管权,权力才不敢肆意妄为;通过制度管事,权力才不能违规枉法;通过制度管人,权力才不愿突破底线。解决“四风”问题有了制度性保障,“四风”的解决才能是根本的,长远的,“四风”才不会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二、高校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三个维度”

(一)打造服务型组织,破除行政化思维

从制度的角度看“四风”问题,是制度的漏洞给了“四风”问题以滋生的土壤。其中,首要的就是权责的不统一与权力使用的无度,其本质原因在于“服务型”思维的缺乏和“服务型”组织建设的缺失。

高校有些权力部门,有些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频出,就是因为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以一种“职能型”组织与“掌权者”心态而存在,而没有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角色上。

因此,建立“服务型”组织和相关配套制度,才能为解决高校“四风”问题提供制度性保障。高校各部门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变革与群众的需求,处理好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积极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把“管人、管事”的行政思维转变为“服务师生、服务员工”的服务思维,切实做到“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并按照服务型组织的体系框架与各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打造服务型组织。

服务型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根本还是要从流程治理着手,高校要建立起清晰明确、权责统一的服务流程和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工作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服务流程。要分析、确立每个服务流程环节、要素及要求,将现行的各项相互独立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衔接,并从工作机制上采取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措施。通过规范和强化单位的控制流程,量化落实工作职责,发挥全员按照制度办事的工作作风,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促进,形成规范运转、有序执行的工作态势。

第二,强化流程落实。流程制定好了,没有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就会流于形式。为此,要全面推广和强化服务流程,可以通过服务对象评价,服务技能竞赛,监管机构考核等来强化服务流程的落实。

第三,推广电子服务流程。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电子化设备等实现电子化办公,弥补现实服务流程的不足,让高校的服务与工作更具有便利性、大众性和现代性。

第四,引入服务评价流程。通过建立服务评价流程,对每项服务工作进行综合、多元、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促进工作不断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除了权责明晰的服务流程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并完善高校工作公开公示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通过完善高校党务、校务、教务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并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和异议,听取民意、汲取民智、凝聚民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服务型组织与坚持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组织。

同时,要完善督促检查、巡查暗访制度,做到常态化,长效化。一方面要制定督促检查机制与流程,建立检查组,定期对高校各个部门和组织进行服务质量和“四风”问题的检查,特别是在重大活动、重要工作、节假日期间,要加大查访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检讨,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暗访组,不定期地进行巡查暗访,对各部门和组织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组织特邀监察员和热心师生、员工,采取事前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以及模拟办事、跟踪办事等方式,进行经常性暗访,并将暗访情况向全校各单位通报,予以警示。

(二)创新高校干部与教职员工考核制度

高校干部与教职员工的考核制度不仅关乎人事组织工作的运转,也关乎高校“四风”问题的解决。用人问题对高校工作人员来说具有强烈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对风气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用什么样的人,就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用真抓实干的人,就形成求真务实的风气,用吹吹拍拍的人,就形成吹嘘遛马的风气。

所以,高校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从而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而在考核制度中最核心的是选举与任命制度。要根据高校党务、校务、教务等不同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特点,来划分、选举、任命和聘用不同类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在选举和提拔干部时,要加大高校师生、员工等各个群体的参与面、参与比重和参与力度,实行“脱离群众就会被群众淘汰”的干部任用制度。干部好不好,请师生和各级员工来评议。例如,高校后勤部门可以通过师生评价、群众评议等形式开展后勤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评价,可以仿照行政中心和银行窗口的服务即时评价方法,也可以由第三方如委托学生组织,来进行全面的满意度测评或服务效能测评,以此作为评价和判断后勤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同时,要完善人事惩戒制度,提拔是“正向激励”,而惩戒是“反向督促”,二者不可偏废。完善惩戒制度,一定要在权责清晰的基础之上细化各项工作考核的“界点”,细化相关惩戒规定,以保证制度的科学合理与公平公正,即“违规必究”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深入落实惩戒制度,工作人员犯了错误,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惩戒机制,依据客观事实进行问责与惩戒,而不应依据职务大小、资历深浅以及有无“关系”和“背景”来决定惩戒,这样制度的警示性与公平性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就能很好地“鞭策后进”,体现公平。

(三)完善高校管理与教学议事决策机制

第一,建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高校可结合领导干部具体分工和实际需要,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师生和员工的途径、方式、流程、要求以及考核评价等作出具体规定,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作风。例如,有的高校实行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学校每位校级领导、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都必须确定至少1个对口联系的学生班级。

第二,发扬民主作风,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会人员应由领导干部、师生代表、员工代表等组成,要求领导干部在会上态度诚恳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剖析原因,起到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通过“民主评议表”的方式征求师生及员工意见,获得群众反馈,以改进民主生活会的各项工作,充分保证群众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议事决策机制。高校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可实行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以避免个别领导干部主观臆断,独裁作风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与重大损失。

三、建立“协调小组”,深化高校改革

解决高校“四风”问题,无论是高校各部门职能的转变,还是建立完善各项配套制度,都要面临众多的利益阻碍与利益分配问题,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能够集中权力,统筹规划,协调各方,推进改革。

高校可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者“改革推进机构”,来落实各项制度的建设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由高校领导(书记或校长)牵头,亲自挂帅,将高校各部门负责人纳入其中,分解任务、推进落实、深入改革。通过制订计划,执行反馈,沟通整改,监督考核,持续深化的方法,推进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这其中,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与团组织的作用,把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宣传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推动高校作风建设,夯实反“四风”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四风”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能够解决好高校“四风”问题是事关高校长远发展的重大历史性命题。我们一定要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从制度建设入手,抓住根本,辅以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出重拳,下猛药,以解决高校的“四风”问题,并紧紧围绕“四风”问题,解决师生和员工反映突出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发展的“长治久安”打下牢固的根基。

[1]韩保江,张占斌,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13.

[2]刘文富.电子政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康之.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许才明.公共行政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5]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峥嵘,杨龙波.高校党的优良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12,(15).

[7]张国宝.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服务型流程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