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2014-08-15 00:49尹士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尹士花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一目标的导向使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大多以读写类、听说类教程为主,致使在教法的实施上也自然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特别是阅读方面能力的为重心,而“译”则被排在能力要求的最后,常被弱化。

2.教材改革滞后

尽管在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中增加了翻译考试的分值,由原来的5%调整为15%。但是,在现行各类教材中非英语专业同学的翻译任务大多还是限于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汉、汉英翻译,强调课文中讲授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系统的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特别是有关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独立板块几乎难以找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存在文法不通,以及不知所云的表达。

3.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多年以来,翻译教学一直被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认为是专业英语的范畴,都是那些英语专业的同学应该掌握的,如果要说与大学英语的联系的话,那也就是应付考试。非英语专业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读懂本领域的英文资料即可。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我们的受教育者是可塑性高而又复杂的群体。实践证明,本领域中较有成就的学者往往都是精通翻译的非英语专业人。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翻译能力的建议

1.根据需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有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比如在中学就已经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需要修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导致重复学习,而与此同时,新鲜的知识还学不到,产生厌倦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虽然,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认为翻译能力非常重要,可课堂教学实践中基本没有翻译课程的开设,导致他们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不满。可见,翻译教学已成为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必须被高度重视的一部分。

各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层次和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采取分层分级的管理模式,重新组合已有的自然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压缩基础英语课程时间,给翻译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证。这样,翻译教学就能和大学英语实际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大翻译教学的比重,当然也会给学生将来的专业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制定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大纲,引起重视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翻译知识,尽管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翻译技巧,但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设计,教师的讲解既传统又随意,而且强调的不是翻译能力,而是翻译知识,翻译只是肤浅地涌来比较源语与译语的不同。翻译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对翻译课程的设置、翻译能力、翻译速度等方面给以具体明确的规定。

翻译教学大纲的制定能使翻译教学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让大学英语教师明确翻译教学的目标,还翻译教学原本该有的地位,重视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大纲还是检验翻译教学效果的依据,对考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公共英语考试中的翻译部分的考试,基本是课文中的课后题,目的是督促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语句的掌握,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翻译水平。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给考试带来出题的依据。

3.将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

理论指导实践,翻译也并不例外。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忠实地向另一种语言传递。做好翻译两种语言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否则,虽然语言符号都认识,翻译也无从谈起。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常常追求两种语言中词句间的等值,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和偏差。翻译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深刻领悟,提高理解力。

翻译水平的提高不能仅依靠单纯语言符号的转换,还得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大量的例证分析和练习,做到讲练结合,但只有与翻译理论相结合起来翻译水平才能得以高效的提高。如果顾此失彼,等于纸上谈兵。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学生生先讲解理论,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或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反过来重新认识理论,反思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翻译知识。

4.将翻译教学融入精读课堂教学中

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做习题—教师组织学生核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讲,不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因此,除了专门开设的专业翻译课程外,还应将翻译教学有意识地融入到大学英语基础阅读教学中,并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策略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大有裨益。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多渠道探讨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更加专业、水平更高的翻译人才。有效拓展精读课程,将其与翻译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和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翻译,可以说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的产出性技能之一,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逐渐改革,教师要依据翻译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翻译人才。

[1]刘和平.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0,(4).

[2]潘卫民,李巍.格式塔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