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综合护理

2014-08-15 00:50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急性期压疮缺血性

张 晶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及坏死的一类疾病。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在西方是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1],并占全球10%的死因[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700万例,每年新发病人约为150万例,发病率为每年219/10万人。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3],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4]。脑卒中残留的后遗症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除了必要的医疗手段外,精心得当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对脑卒中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予以综合护理,探讨其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救治情况。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2例,其中男86例,女36例,年龄38岁~86岁,平均59.3岁。分别于急性脑缺血性发作24h~48h头部CT检查后,明确显示缺血病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2例病人中,死亡1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予以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以往病例对比减小,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发生率较前减少68.5%,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前减少85.0%,压疮发生率较前减少75.0%,下肢静脉血栓较前减少45.0%,病人于住院期间康复情况较前有较大改善,能提前下床走动病人数较前增加25.0%,半年后随访了解,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较前时间减少38d。

2 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①对于意识不清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15min~30min巡视病房1次,如有情况立即向医生汇报。由于大面积的脑梗死而导致广泛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导致脑疝形成威胁生命。因此,有颅内压增高病人要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5]。此外建立静脉通道,颅内压过高时给予甘露醇预防脑疝。②饮食护理对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及促进康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脑卒中病人应注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低糖、低盐、低脂纤维的饮食,并且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避免辛辣食物和饱餐,急性脑卒中病人约50%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不但影响病人对营养物质的摄入,而起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对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可予以肠道营养或完全肠外营养[6]。③据统计约21%~40%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常出现发热[7],体温与脑组织耗氧量及脑血流量成正相关,体温每下降1℃,脑组织耗氧量和血流量平均降低6.7%[8],发热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而危及生命,对于发热病人,定时测量体温,高热惊厥抽搐时,应遵医嘱迅速给予抗惊厥药物。对于感染性发热病人,做好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对与非感染性发热病人,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枕、冰帽或冰毯等,也可温水擦浴,必要时给予人工亚冬眠。物理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1℃左右为宜[9]。④便秘为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临床40.0%~65.8%病人伴有便秘症状[10],便秘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对病人康复也有不良影响,用力排便可导致病人血压及颅内压骤升,发生脑血管破裂,因此,护理因视病人情况予以开塞露,缓泻治疗或灌肠措施。

2.2 急性期并发症的护理 ①由于病人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年龄偏大、咳嗽反应减弱,常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引起病人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脑卒中急性期,尤其是意识障碍病人最易并发的疾病,使病人病情加重,病死率增加,所以呼吸道护理也极为重要[11]。1h~2h对病人进行1次叩背咳嗽排痰,对于昏迷病人予以及时吸痰处理,防止病人吸入性肺炎。②脑卒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对尿潴留者,应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尽量避免或减少泌尿道插管,必须实施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留置尿管的病人,做好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一环[12],应每天用碘伏或洁尔阴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1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洁无菌,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酸碱度,保证pH值为6.5~7.0[1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除尿管。若膀胱持续高压力可予以病人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不但缓解膀胱压力,也减少了尿路感染的几率。若有感染症状,根据病人的尿培养、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要短程足量,不宜预防性用药,以免引起正常菌群失调。③由于脑卒中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营养及循环不良,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是压疮的高危病人。因此对于此类病人,1h~2h予以翻身1次,及时更换尿布和中单,保持皮肤清洁,对于受压部位放至海绵气垫。良肢位的摆放可以使压疮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增加[14]。医用控温床通过使皮肤处于低温状态从而降低了皮肤的代谢率,减少了局部组织对能量的需求,使血管收缩,缓解了受压后的反应性充血,也就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率[15]。④对于偏瘫长期卧床的病人,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因此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如拱桥运动、分腿运动,病情许可时应尽可能早期下床锻炼。对于偏瘫病人,病人可穿弹力袜或教导家属行腿部按摩,亦可采用间隙充气压缩泵实施下肢加压,以周期循环方式施以下肢均匀的圆周可调压力,通过压缩气囊有节律的膨胀和压缩,排空深部腓肠肌静脉并且增加股静脉的血流,减少血液淤滞、达到加快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和激活自体纤溶系统。同时还能够治疗肢体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扩展活化血管、加强下肢氧合度的效果,有助于帮助瘫痪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16]。

2.3 急性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①对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病人,保持病人肢体良好的功能体位。偏瘫后应立即保持关节功能位,手呈半握拳状,肩关节呈“敬礼”位,肘关节90°,腕关节背屈30°~40°,膝下放枕头,髋关节伸直防止下肢外旋,踝关节90°。定时变换体位,帮助病人做患侧上、下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收、外展、内旋等运动,防止畸形。②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尤为重要。早期的康复可以提高病人的运动、感觉功能,同时还能降低医药费。当前很多学者主张在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就可以在48 h甚至24h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能卧床病人予以早期助其站立、下床,对于没有主动参与能力的,护理人员则给予病人良姿位的摆放,缩短病人卧床时间、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翻身训练和桥式训练等,促进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17]。

2.4 急性期肢体功能的心理护理 现在医疗模式除了关注病人身体情况,也要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脑卒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往往延缓病人康复,因此对病人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多安慰鼓励病人,消除顾虑,保持身心健康[18]。

3 讨论

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的疾病,需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更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发病快、发展迅速的疾病,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综合护理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病人多为老年偏瘫,常一人多病,若急性期护理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压疮、尿路感染、患肢功能失用等。所以经行回顾性分析,对122例病人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予以精心得当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在急性期予以综合护理,可以极大提高对脑卒中病人的救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率、减少致残率,促进病人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予以精心得当的综合护理,对病人的预后和康复效果满意。

[1] Feigin VL.Stroke epidemiolog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Lancet,2005,365(9478):21601.

[2] The World Health Report.Annex table 2:Deaths by cause,sex and mortality stratum in WHO regions,estimates for 2002[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1.

[3]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98.

[4] 胡勇善.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5] 刘康芝.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6):182.

[6] 秦卫英,丁海军.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8):68.

[7] 杨菊平.急诊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90.

[8] 饶明俐,王文志,黄如训,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8-109.

[9] 王成荣,许子莲.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1(13):64.

[10] 柳艳芳,陈翠兰,杨肖群.脑出血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1):161-162.

[11] 章凤珍,葛东方.脑卒中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56.

[12] 邹新娟,龚孝淑.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6):12.

[13] 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09.

[14] 陈伟红,夏春丽,李绣球.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软瘫期病人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22.

[15] 钟洁,崔晶,王青.医用控温毯物理降温影响重症脑卒中病人皮肤压疮发生率的研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9.

[16] 顾巧华,陈张洁.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5A):1166-1167.

[17] 张雪,万艳平.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1A):2893-2895.

[18] 蒋明霞.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0,16(7):873-876.

猜你喜欢
急性期压疮缺血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