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为明天

2014-08-25 09:20许雅健
江西教育A 2014年4期
关键词:遂川书院中学

许雅健

巍巍井冈山下,秀丽泉江河畔,前身为五峰书院的遂川中学在这块红土地上孕育、成长,筚路蓝缕地走过260个春秋。

据吉安书院志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杨焯与县绅梁玮等数十人合力捐资就义学建书院。大门与五峰并峙,故名“五峰书院”。五峰书院碑上记载:“龙泉之地山清水秀,溪谷深阻,绵亘数百余里,其县治南北遂水贯焉。烟火万家,既庶且富。吉安自欧阳公崛起于宋,自是名儒巨哲,代有闻人,且阅前代,吉安科名亦甲天下。龙泉,吉属也,熏蒸自昔,人文蔚起,于时为盛。今学之设也,诸生将唯是攻文艺、儌禄仕已乎?古之礼让兴,仁义行,然后风俗醇,教化覃。”书院创办以来推崇名儒执教,担任主讲者皆为名噪儒林的饱学之士。

坐落在遂川中学校园内的五峰书院旧址是一幢两层楼房,红墙碧瓦,古木葱茏,门前雕栏石砌,通向书院的拱桥用红石铺就,楼房前的圆池四周以青砖为壁,环境虽幽雅,却依稀可见当年辉煌。

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后,许多留日学子陆续回国,开展大规模抗日救亡工作。徐苏中亦是其中一分子。1938年秋,他和王迅川一起冒着战火硝烟,将上海私立江西中学从进贤迁入遂川,借宗祠设立“上海私立江西中学遂川分校”。徐苏中任校长,招收初中、高中学生数人,带领热血沸腾的学生铭记国耻,演出话剧《血祭九一八》,合唱《大刀进行曲》,同仇敌忾,抗日吼声震耳鸣。

随着日军在遂川县城扔下炸弹,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燃成熊熊怒火,成燎原之势。上海私立江西中学遂川分校的师生们奋不顾身,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有的在街头讲演、出墙报、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短剧,有的下乡宣传抗日,有的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救国的事业,有的加入战地服务队,到救护站协助护理伤病员,慰问抗日军民和抗战家属,为难民难童募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师生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救国的脚步。当日军侵扰遂川时,不少学生跟随遂川守军转入碧州山区坚持游击。当盟军第十四航空联队两名飞虎队员与日机鏖战后因跳伞下落不明时,全校师生全部出动,潜入深山中协助搜寻,很快把队员营救回来。

上海私立江西中学遂川分校创办一年后,改名为遂川县立中学,邱新民以县长身份兼任校长。此时,学校学生人数达500人。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讯息传入学校,学校立即集合学生声讨法西斯战争,声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批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学校就是在这样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一边教学,一边战斗。1942年元月,遂川县立中学迁入五峰书院。因日军入侵,学校疏散至禾源黄背、草林禾尚坪。经历了流亡的苦难历程,师生们更加明白“国家危亡、匹夫有责”,树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施效国之行。学校学生激增至近700人。

战乱导致国穷民弱,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呼声却一浪高过一浪。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在通过吟诵校训,磨砺意志,奋发图强。1939年,当时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同校训。校长丘新民亲笔题写了“礼义廉耻”作为校训,向学生们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为了推行礼义廉耻,学校大楼正上方镌刻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在校园里,耳所闻,目所视,口所言,人人皆知。

校训是历史的回声,是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学校的个性,而且育人的目标也涵盖其中。五峰书院创办时“礼让兴,仁义行”这一儒家文化的古训在遂川中学师生中深入人心,并在抵御外侮的抗战时期内化为一种昂扬的斗志和高尚的情操。

纵观我省的治学历史,遂川中学教师待遇之高仅次于萍乡县中,居全省第二。当年,留法归国博士欧阳冰代理校长一职时,倡导“厚禄招贤”,提高教师待遇,奖励学生奖学金,扩大办学规模,带领师生平丛冢,开操场,辟农庄,使学校拥有十万平方米的校园,引“群英戴月披星,并辔连镳而至”,教“多士驰风骤雨,担任负箧而来。”先后有留苏、日、法、美、比学者前来任教。20世纪80年代,遂川中学拥有一批历经“文革”磨难复出的名师。学校开全省先河确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件虽然艰苦,但教师工作起来却非常舒心,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段历史至今仍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学校提倡“青年教师早成熟,中年教师早成名,老年教师延长高峰期”。在弘扬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在实施“名师工程”、建立“首席教师”“星级班主任”“骨干教师”评聘制度的激励下,一个个名师在教坛涌现,一个个楷模享誉遐迩。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学艺术,像明丽的春光,映亮了校园。

提倡“礼义廉耻”,目的就是让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镌刻在古朴典雅校门上的“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校训,用更加直白的方式传播“礼义廉耻”,让学生明白做人比求知更重要。

进入20世纪末,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创办了江西省首个“中学生业余党校”,从学生中选拔优秀青年,让他们在春风化雨的教育中接受爱党、爱国的思想洗礼,在身体力行中锤炼出勤勉坚守的优秀品质。业余党校成立20多年来,共培育了千余名学员,遍布大江南北、神州各地;创办耕耘文学社和《耕耘》校报20余年来,笔耕不辍,为师生搭建了抒写性情、思想争鸣的平台;评选“十佳中学生”“优秀中学生”“自强之星”,肯定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开展“责任教育”“气节教育”“养成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把爱国、爱校的情怀深深地印在每一名学子心中;举行法制报告会和开办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常开常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艺术展览室内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学校连续五届在吉安市文化艺术节上夺冠,《库斯科邮车》在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化汇演节目中获得银奖,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学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多次获奖,并在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展出。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近年来,遂川中学历经“全面了解校史,深入基层调研,师生展开讨论,合理提炼内容,不断丰富内涵,逐步认同渗透”六个阶段,确立了“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的办学理念,以这一理念为中心,学校明确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和“靠质量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的立校之本,把新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新的管理制度,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富有成效。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身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从这片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发展成长,甚至对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遂川中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学校为师生共同成长、终身发展搭建平台,也依靠师生的智慧和探索实现自身的成长。

“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是遂川中学传承发展的文化脉络。

跨入新世纪,遂川中学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倾心关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新建楼馆,为师生创设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添置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征地扩建校园,为学校绘出新的规划蓝图。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师资雄厚、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现代名校正矗立于泉江河畔。

景色如画的遂川中学校园,氤氲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掩映在古樟树绿荫下的图书馆,记载着漫漫古稀沧桑;漫步在弯弯曲曲的校园小道,处处花香鸟语;花圃前、凉亭边、草地上,到处是一群群学子晨读的可爱身影。“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校风,展示出催人奋进的气氛;“精、新、实、活”的教风,折射着教师们积极向上的风貌;“严、勤、钻、恒”的学风,预示着学子们美好灿烂的明天。饱经儒林文化的浸润,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经历了和平的润泽的遂川中学,就是这样一片为社会捧出一季季丰收、培育一批批人才的土壤,为的是学生明天更加健康的成长,更为了国家明天更加繁荣富强。

“每一天,为明天”是遂川中学一路走来的精神魂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遂川中学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自设中学以来,遂川中学培养初中、高中毕业生万余名,校友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岗位的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校友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深造,还有一大批校友留学、讲学于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校友在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历史的足迹清晰凝重,文化的传承绵延不息。一路风雨,几多彩虹。峥嵘岁月里的一枝一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遂川中学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石。学校的每一天,都是为了师生的明天、学校的明天、国家的明天。学校的每一天,都凝聚着每一位师生的梦想。师生梦,校园梦;校园梦,中国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遂川书院中学
朵云书院黄岩店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遂川板鸭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白鹿洞书院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遂川金桔"一亩园一万元"高效栽培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