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分析及调适方法

2014-08-27 02:20马奎杰
卷宗 2014年7期
关键词:调适就业心理

马奎杰

摘 要: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初次就业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教委也在《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就业心理;择业;调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步伐日益加快,由于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就业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育方法,有助于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保持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本课题是从社会背景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的。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大学毕业生再就业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对在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择业价值取向、择业标准、择业自主性、影响因素、理想职业、工作单位及地域的选择、对专业的认同性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在工作地域的选择上,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愿意选择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学生非常少。在理想职业的选择上,从事管理工作受大学生的青睐。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心态

1.1 盲目求高

主要表现:自我期望值高,过分追分优越感,以自我满足为第一需要,把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薪酬待遇等作为择业主要标准,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非大城市、经济发展地区、大机关、大企业不去,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

1.2 实惠至上

主要表现在择业价值取向上,坚持功利第一,实惠至上。多数毕业生在“鱼”——学有所用,能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与“熊掌”——高地位、高工资、高享受难以得兼的情况下。多数选择了“熊掌”——高地位、高工资、高享受。以舍弃了自己的理想、人生价值、专业为代价,宁可留在大城市、大单位里当助手甚至忙一些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不愿到最需要人才的生产、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不愿到人才匮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去就业创业,没有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

1.3 优柔寡断

主要表现:择业时,东奔西跑,好不容易在面试中过五关、斩六将突围而出,联系了一个或几个单位,但在最后签约的时候,却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起来了,不知道该不该签或与哪一个单位签?究其原因:一是对用人单位了解不深,比来比去不知道如何取舍,更害怕上当受骗,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二是一山还望一山高,总期待后面会有更好的单位;三是希望拖一拖,用人单位会提供更优厚的聘用条件。但结果往往是坐失良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1.4 互相攀比

主要表现: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不管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总想找一个各方面都超过或不差过别人的工作,盲目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地点、用人单位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等,不为施展自己才华,只为互相攀比,满足自我虚荣心。

1.5 盲目从众

主要表现:在求职的过程中把别人的就业取向做为自己的“参照物”,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患得患失。随大流,别人准备什么,自己也准备什么,别人求什么职,自己也求什么职,别人参加什么供需见面会,自己也参加什么供需见面会,社会上什么职业热门,自己就一门心思往里钻,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合适的工作。

1.6 过分依赖

有的毕业生自立能力不强,无自立意思,在遇到一些情况后没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时,对工作性质、内容是否适合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缺乏自我认知的能力,依靠学校、老师、朋友帮其进行判断抉择,对学校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1.7 消极等待

主要表现:不主动进行就业准备,不主动求职,不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而只是希望学校给他们安排,等用人单位找上门,等家长和亲朋戚友托关系、找门路。

1.8 怨天尤人

主要表现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失败后,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和不足,针对性的调整方向,改变择业方法,而是一味的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认为社会存在不好的规则自己专业没有优势,埋怨自己运气差,没有能够利用的社会关系等。

2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惑和障碍。主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法有:

2.1 自我分析法

人要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理性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能保持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随时找出并修正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多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对学校在前期举办的各种就業指导培训班、成功校友经验交流会等并不热衷,只有真正在应聘时遇到困难时才“临时抱佛脚”,向老师和学长求助。 广大毕业生应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在接受传统的校园就业指导的同时,大学生还应通过网站和书籍寻找专业的应聘技巧及行业需求。与此同时,还可通过问卷或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和职业的匹配,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专业职业发展机构进行测试分析。从自身拥有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来分析适合自己的行业。

2.2 自我激励法

求职,面试等等场合许多人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之情。这个时侯我们就要经常自我激励,战胜自己,战胜恐惧心理。 首先明确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存在一定会有价值,我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对自己说:我能干好。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就会有自尊、愉快、好胜等良好的心态,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绩。

2.3 自我放松法

可采用深呼吸缓解法。紧张焦虑会导致呼吸不由自主地加快,从而导致“过度呼吸”。急促的过度呼吸会引起一些生理变化。当你在焦虑紧张时,想通过意志让自己不冒汗、不心慌是十分困难的。你能做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慢吐气来缓解焦虑。。

2.4 自我转化法

由于压力反应是一种生理与情绪方面的交互作用,让您的心灵休息一下,将会有助于放松身体。清除思绪是心理放松方法的基础,其原理非常简单:只要心中专注于一个平静的字眼、想法、或画面,您就可能产生高度松弛的感觉。常做清除思绪练习,可以帮助您改善心情,平衡心理压力。

2.5 自我慰藉法

也就是自我辩解的方法。当就业择业过程中遇上困难和挫折时,在自己已经努力而无法改变结果时,可给自己找一些正当的理由使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要学会忍耐与坚持!”使自己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2.6 自我适度宣泄法

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目的是要排解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调适就业心理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