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探讨

2014-08-30 20:43黄恩苟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

黄恩苟

摘 要 生态公益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品质,宣传教育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查清生态公益林现状,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解决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系,碳汇量提高等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营造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提升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包括防护林和特种林,是林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近几年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这不仅阻碍着生态公益林的成长壮大,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原因着手,建立相应的管护策略,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因素

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公益林森林质量不高。我国现有的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林较差,天然林相对较好。人工林幼中龄林所占比例较高,而单位蓄积量和生产力均较低,每公顷最低蓄积量仅28.4 m3,不及天然林单位面积蓄积的三分之一。生产力低的人工林有许多是几十年也不能成材的矮挫树。树种结构单一,混交林及阔叶林比过低,而纯林针叶林在生态公益林中占的比重较大。

我国濒危高等植物近5 000种,是世界上排前3位的生物多样性大国。写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濒危物种中,中国占四分之一。随着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些物种受到进一步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难以维系。与此同时,单一的树种结构还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随着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大幅度扩大。与1950年相比较,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猛增了11倍。

(2)生态公益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复杂。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国土地面积的33%。而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区,许多地段难以进入,管护难度大。在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缺乏投资基础,导致当地农民靠山吃山,滥砍滥伐。因此,山区复杂地形的阻碍是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重要因素。

(3)部分生态公益林尚存在权属争议、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等问题。当经济利益与生态公益林相结合的时候,特别是补偿标准提高后,生态公益林的权属问题就越发显现出来。比较普遍的是国营林场与周围村庄林地的权属争议,有时难以处理完善的争议地林木往往被偷采滥伐。2007年,广东省连山林场有超过200 hm2的生态公益林遭到非法采伐。在部分省市的森林资源调查中,存在工作疏忽,造成了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的问题。如对小班界线和小班面积的重新测量一定要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界定历史资料确定数据的修改,以免新旧数据不一致造成生态公益林的判定及补偿管理出现混乱。森林资源调查时还应注意不能把任何的农用地、水域、交通、建设用地等非林地划入林地,以免造成一系列的错误。

(4)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到目前为止,目测勾绘地形图、方格纸计算面积和手工的作业设计图仍然是大多数管护机构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测量技术发展迅速,老旧的人工测量方法已经被精确到厘米级别的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所取代。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避免人工目测定位、勾绘地形图造成的误差,准确定位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边界,防止采伐生态公益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的手写脑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然而受经济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数据管理没有系统化,只有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2 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制定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策略。首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品质。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改变以往人工造林采用单一树种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调整树种结构,避免纯林面积进一步扩大,改善成活率。这样可以人为提高林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改造林分,提升森林质量。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封山育林,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

其次,宣传教育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一定要让当地村民知道什么是生态公益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详细向当地村民宣传讲解生态公益林一旦遭到破坏会带来的灾难,让当地村民把管护生态公益林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改变靠山吃山的陈旧思想。鼓励当地村民将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和开发生态公益林,如开展生态观光等服务以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尽快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提高当地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第三,查明理清生态公益林现状,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清查生态公益林,对存在权属争议、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等问题一一调查落实,将确认后的数据全部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成熟的3S技术,将现场调查与卫星遥感解译相结合,准确判定生态公益林中的非林地成分。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及时将生态公益林的变化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决策。

3 结语

多种多样的生态公益林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适应各类社会发展需求,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尽管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提高管护能力,生态公益林就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
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价值初探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