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授言语合理结构的个案研究

2014-08-30 20:43王丛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新手教师小学语文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从教小学语文的两名专家型教师、两名新手教师课堂进行观察,寻找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自对比发现,新手教师重点言语分配结构较为合理,但讲课语所占比重过多,忽视启发性言语和归结语。从而构建出了较为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授言语结构,并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授言语结构;专家型教师;新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1-03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框架

1.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新课改以来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于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实践而言,教学言语是其主要构成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教学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活动效率”,美国学者弗兰德斯(Flanders)也同样认为在传统式教学中,教师谈话的时间占到了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言语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更对学生言语形成系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授言语作为教学言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合理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寻找语文教师课堂教授言语的相对合理的结构便成为了本次研究的焦点。

2.问题的理论框架。上世纪90年代末宋其蕤、冯显灿编写的《教学言语学》第一次把教学言语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书中按照教学言语的功能,把教学言语划分为两大类:教育言语、教授言语”,即将课堂教学言语按功能分划为图1的结构。本文将以各种教授言语为视角,充分展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和应占的合理比例,以便中小学语文教师引以为鉴,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特点,本研究采取了个案研究的方式。具体的数据收集上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观察法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用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归纳;用访谈法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二)研究过程

1.样本。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河间市某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四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她们均为女性,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她们的教龄从1~27年不等,其中,白老师和王老师的教龄都达到25年以上,均为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带领本校团队赢得了省、市级教学比赛的优胜奖,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属于专家型教师。而葛老师与张老师,教龄均在1年左右,属于新手教师。

2.数据收集。从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3月29日,我每天都到该小学,主要进行非参与是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最终,总计听取了24节堂课,参加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研会4次,观看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一次,并抓紧刻课后时间与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经过近一个月的交流沟通,与这四位老师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了访谈。

3.数据分析。根据文本分析法对课堂实录中四位教师各种教授言语的统计、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一些没有预想到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研究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对非参与式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访谈、与学生的访谈等材料做了反复的论证和印证。

三、研究结果

为了数据分析的确切性,在24节课堂中选取每位教师的五节课程实录进行对比,这五节课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与《冬阳·童年·骆驼队》。根据图1中教学言语结构分类方式,将这20节课堂的教学言语进行数量统计、比例计算和比较分析。

1.讲课语。宋其蕤在《教学言语学》中指出,讲课语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通过自身语言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言语。但通过对四位教师教学言语的观察和统计,发现教学的核心并不代表着数量居多。

由表1我们得出两个结论:(1)专家型教师在单节课堂教学言语中运用的讲课语比例要低于新手教师,但差距并不显著。这说明新手教师已经意识到应降低讲课语的比重,但是做的并不够。需谨记“‘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讲课语中都较为侧重分析语这种言语,可见在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分析性的言语更适合引领学生深入课文。

2.提问语。提问语是教学言语中数量最多、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言语。然而,多运用提问语进行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将归结语与之相对应的予以重视。在这方面,新手教师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根据表2可以看出,(1)四位教师都运用了大量的提问语,其数量均在60句左右,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正确的将提问语作为教学的主要言语进行运用。(2)但是,通过提问语和归结语分别占据的比例,不难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运用提问语的同时也注重了归结语的运用,归结语在提问语中的比例均在30%以上。根据观察,专家型教师更偏向于这样的结构:提问—引导—纠正—再引导—归结,其中引导步骤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答案的理解程度,新手教师在这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3.谈话语。谈话语是教师使用交谈的方式授课时使用的言语,共包括三种言语,首先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抛出疑问,然后运用启发性谈话语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接近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间或的运用指示性谈话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和指导,最后运用归纳性谈话语将结论道出,为整个谈话画上句号。

由表3可知,新手教师在此两个方面与新手教师有一定的差距:(1)在谈话语的总数和占整体教学言语比例的两个方面都远远低于专家型教师。首先,在数量上,专家型教师的谈话语均在45句以上,而新手教师都在36句以下,差距较大。其次,在比例上,专家型教师谈话语占据总体教学言语比例均在25%以上,新手教师只达到20%左右。这说明新手教师对谈话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谈话语的运用。(2)虽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谈话语中均将指示性谈话语作为重点,但是新手教师在关注重点的同时忽视了启发性谈话。由于近些年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注,探究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方式逐渐兴起,“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在认识活动的每一环节和阶段中都可以充分体现出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4.组织教学过程语。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清晰。这种辅助性的言语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体教学言语中数量的偏少。但,只有运用组织教学过程语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使一堂课条理分明、浑然一体。

通过表4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语中都较为重视导语,其次为过渡语,数量最少的是结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结语的数量较少,四位教师均为达到3句。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结课的现象,结语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讲解内容和课时之间相冲突的现象,这来源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回顾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追寻较为合理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那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言语结构较为合理,新手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调整,专家型教师又在教学言语中忽视了些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

根据以上研究对教授言语的细节分析,辅以4个表格的对比说明,充分展示了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同样的5堂课程中对各种教授言语的运用情况。由此,本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见图2。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各种言语应占教授言语总数的百分比,最终得出图2的结论。通过图2将单节小学语文各种教授言语应该使用的情况,新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图2,对课堂的言语进行实现的规划,避免出现重此轻彼、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效果。专家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图2检测自身多年以来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是否合理,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二)新手教师在教授言语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1.新手教师对课堂言语的控制权不够,课堂教授言语总数较少。由于新手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往往会出现课堂暂时空白和知识传达不够清晰的问题。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首先需将“启发性谈话语”、“评论语”与“归结语”等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差距的言语予以重视,适当增加其数量,加强它们在教学言语中的比重。

2.新手教师在太过注重阐述和分析,而忽视了启发和引导。新手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勇于、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往往将教学目标当做死任务完成,偏向于用自身言语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也就出现了“一言堂”。同时,新手教师将“启发性教学”只当作了启发式导入等教学方式,启发在其课程上成为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多下功夫,可以将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进行教学言语的预设,同时建立一个出现计划外情况的解决方案,如学生回答差距甚远时可以换角度思考、开玩笑式过渡等。另外,可以将启发和提问、谈话式言语结合,通过提问一步一步深入,通过谈话一步一步引导,最后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之后,再以标准言语强调一遍。

3.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言语上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言语的某些方面专家型教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组织语上,表现为:专家型教师在导语上往往没有新手教师用心多,形式过于平淡,言语较少;在过渡语上,不够明确,太过模糊;在结语上过于轻视,往往匆匆带过。通过研究,建议专家型教师要克服出现的职业倦怠,对教育要充满激情,注重导入方式,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和同学认知程度变换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过渡时,需明确,多使用“以上是……下面我们进入……”等类似言语;在结语上,要包括全课堂内容大概回顾、感情生发、课下任务等方面,不可以“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一句结束,过于生硬。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高巍.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8).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第一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

[5]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3,6.

作者简介:王丛珊(1991-),女,河北河间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学论。

4.组织教学过程语。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清晰。这种辅助性的言语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体教学言语中数量的偏少。但,只有运用组织教学过程语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使一堂课条理分明、浑然一体。

通过表4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语中都较为重视导语,其次为过渡语,数量最少的是结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结语的数量较少,四位教师均为达到3句。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结课的现象,结语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讲解内容和课时之间相冲突的现象,这来源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回顾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追寻较为合理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那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言语结构较为合理,新手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调整,专家型教师又在教学言语中忽视了些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

根据以上研究对教授言语的细节分析,辅以4个表格的对比说明,充分展示了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同样的5堂课程中对各种教授言语的运用情况。由此,本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见图2。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各种言语应占教授言语总数的百分比,最终得出图2的结论。通过图2将单节小学语文各种教授言语应该使用的情况,新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图2,对课堂的言语进行实现的规划,避免出现重此轻彼、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效果。专家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图2检测自身多年以来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是否合理,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二)新手教师在教授言语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1.新手教师对课堂言语的控制权不够,课堂教授言语总数较少。由于新手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往往会出现课堂暂时空白和知识传达不够清晰的问题。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首先需将“启发性谈话语”、“评论语”与“归结语”等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差距的言语予以重视,适当增加其数量,加强它们在教学言语中的比重。

2.新手教师在太过注重阐述和分析,而忽视了启发和引导。新手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勇于、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往往将教学目标当做死任务完成,偏向于用自身言语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也就出现了“一言堂”。同时,新手教师将“启发性教学”只当作了启发式导入等教学方式,启发在其课程上成为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多下功夫,可以将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进行教学言语的预设,同时建立一个出现计划外情况的解决方案,如学生回答差距甚远时可以换角度思考、开玩笑式过渡等。另外,可以将启发和提问、谈话式言语结合,通过提问一步一步深入,通过谈话一步一步引导,最后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之后,再以标准言语强调一遍。

3.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言语上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言语的某些方面专家型教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组织语上,表现为:专家型教师在导语上往往没有新手教师用心多,形式过于平淡,言语较少;在过渡语上,不够明确,太过模糊;在结语上过于轻视,往往匆匆带过。通过研究,建议专家型教师要克服出现的职业倦怠,对教育要充满激情,注重导入方式,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和同学认知程度变换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过渡时,需明确,多使用“以上是……下面我们进入……”等类似言语;在结语上,要包括全课堂内容大概回顾、感情生发、课下任务等方面,不可以“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一句结束,过于生硬。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高巍.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8).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第一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

[5]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3,6.

作者简介:王丛珊(1991-),女,河北河间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学论。

4.组织教学过程语。组织教学过程语用于教学环节的转换,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清晰。这种辅助性的言语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体教学言语中数量的偏少。但,只有运用组织教学过程语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使一堂课条理分明、浑然一体。

通过表4发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语中都较为重视导语,其次为过渡语,数量最少的是结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结语的数量较少,四位教师均为达到3句。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存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匆忙结课的现象,结语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讲解内容和课时之间相冲突的现象,这来源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回顾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追寻较为合理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那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言语结构较为合理,新手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调整,专家型教师又在教学言语中忽视了些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

根据以上研究对教授言语的细节分析,辅以4个表格的对比说明,充分展示了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同样的5堂课程中对各种教授言语的运用情况。由此,本研究得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合理的教授言语结构,见图2。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各种言语应占教授言语总数的百分比,最终得出图2的结论。通过图2将单节小学语文各种教授言语应该使用的情况,新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图2,对课堂的言语进行实现的规划,避免出现重此轻彼、比例失调等问题,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效果。专家型教师也可以通过图2检测自身多年以来的课堂教授言语结构是否合理,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二)新手教师在教授言语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1.新手教师对课堂言语的控制权不够,课堂教授言语总数较少。由于新手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往往会出现课堂暂时空白和知识传达不够清晰的问题。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首先需将“启发性谈话语”、“评论语”与“归结语”等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差距的言语予以重视,适当增加其数量,加强它们在教学言语中的比重。

2.新手教师在太过注重阐述和分析,而忽视了启发和引导。新手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勇于、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往往将教学目标当做死任务完成,偏向于用自身言语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也就出现了“一言堂”。同时,新手教师将“启发性教学”只当作了启发式导入等教学方式,启发在其课程上成为一种形式。通过研究,建议新手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多下功夫,可以将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进行教学言语的预设,同时建立一个出现计划外情况的解决方案,如学生回答差距甚远时可以换角度思考、开玩笑式过渡等。另外,可以将启发和提问、谈话式言语结合,通过提问一步一步深入,通过谈话一步一步引导,最后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之后,再以标准言语强调一遍。

3.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言语上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言语的某些方面专家型教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组织语上,表现为:专家型教师在导语上往往没有新手教师用心多,形式过于平淡,言语较少;在过渡语上,不够明确,太过模糊;在结语上过于轻视,往往匆匆带过。通过研究,建议专家型教师要克服出现的职业倦怠,对教育要充满激情,注重导入方式,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和同学认知程度变换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过渡时,需明确,多使用“以上是……下面我们进入……”等类似言语;在结语上,要包括全课堂内容大概回顾、感情生发、课下任务等方面,不可以“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一句结束,过于生硬。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高巍.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8).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第一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

[5]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3,6.

作者简介:王丛珊(1991-),女,河北河间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学论。

猜你喜欢
新手教师小学语文
例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
新手与经验教师伦理推理之案例分析
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及其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