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上颌后牙纵裂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14-08-30 01:21浦江赵宾高宝霞徐文瑞张大成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窦底牙槽骨牙根

浦江 赵宾 高宝霞 徐文瑞 张大成

·临床研究·

多层螺旋CT在上颌后牙纵裂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浦江 赵宾 高宝霞 徐文瑞 张大成

牙纵折;牙结扎;根管治疗;全冠修复

后牙冠根纵折在临床上常有发生,是口腔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且近年来增多趋势明显。尤其是上颌后牙从牙冠至牙根纵行完全裂开的或不完全裂开的,还有裂缝达到牙根部或根分叉达龈下的患者,在临床上给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常规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拔除,但是随着牙体牙髓病学、牙科材料学和修复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牙齿保存意识的逐步提高,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保存患牙,从而保持牙列的完整已成为了牙科医生的首选。当然全面系统的了解牙齿纵裂的程度,牙根及牙槽骨状况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上颌后牙纵裂的患者113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准备行保存治疗,其中男75例,女38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3岁,以30~40岁的男性居多。113例中,都有患牙在行使咀嚼功能时疼痛的症状,大部分在1周内就诊,其中伴发牙周炎症33例、上颌窦炎8例的患者就诊时间最长为9个月,就诊前已经行根管治疗者53颗。上颌第一磨牙78颗,第二磨牙35颗。

1.2 扫描设备及条件 应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2007) 16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80 mA,探测器采用16×0.6,螺距为1,重建层厚为0.75 mm。前牙用1个3.0 cm高的牙垫使上、下颌牙分开,以眶耳线(OML)为基线,自眶腔连续扫描至下颌体下缘。

1.3 图像后处理 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使用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结合原始横断位图像初步判定齿科疾患,并与多方位曲面图像进行结果对照,最后采用CT全景齿科扫描技术进行分析、重建、测量。

1.4 诊断内容与标准 上颌后牙纵裂深度,尤其注意判定是否累及牙髓、牙根。观察牙根周围有无骨质改变,尤其注意有无上颌窦底骨质改变。

1.5 保存治疗成功率追踪 保存治疗后1年后观察患牙:成功,患牙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牙周无红肿,咀嚼无不适;出现下列一项视为失败:患牙松动Ⅱ°以上,或冠松动脱落,牙周脓肿、窦道,咬合痛,咀嚼食物困难,已拔除[1]。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多排CT及全景图像可清晰显示纵裂的情况。其中,纵裂深度达牙根43例。根尖软组织影及牙槽骨吸收扩大12例(图1)。根间脓肿及牙根破坏7例。伴有上颌窦底骨质缺损6例(图2)。

2.2 治疗方式 根间脓肿、牙根破坏及牙槽骨吸收扩大并伴有上颌窦底骨质缺损的6例患者均未行保存治疗,采取手术拔除。纵裂深度达牙根并有根尖病变的13例患者中3例经抗炎治疗后拔除。其余104例患者均行保存治疗。

图1 牙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牙槽骨扩大

图2 牙纵裂达根部,根尖破坏伴软组织密度影,上颌窦底缺损0.53cm

2.3 治疗后回访 104颗纵裂的上颌后牙经保存治疗1年后观察,成功97颗,失败7颗,成功率93%。失败的7颗患牙均为根尖有软组织影及牙槽骨吸收扩大的患者。

3 讨论

牙齿纵裂后就诊时间及纵裂程度、牙根和牙槽骨破坏的情况、上颌窦底壁是否有缺损等因素是能否采取保存治疗的关键。而目前临床上经常用的牙片和X线曲面体层片,可以显示牙槽骨的密度和骨小梁排列结构,但不能准确显示纵裂的深度和累及部位,也不能显示上颌窦底壁的真实厚度及是否有缺损[2]。同时X线口腔全景片不仅存在10%~30%的影像放大失真,还不能显示小的骨吸收、破坏,例如颌骨破坏处因有颊舌侧未破坏的骨质的重叠影而造成漏诊,影响临床治疗[3]。使得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对于失败率高、不适合进行修复保存治疗的患者仍进行修复治疗,不仅增加患者治疗成本,还会增加患牙拔除时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精确的了解纵裂及牙根、上颌窦底的情况是尤为重要的。

多层螺旋CT通过MPR重建可以在不同角度、任意方向显示牙根及纵裂的情况,包括曲面重建达到口腔全景片效果,并且具有二维横断位图像同样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4]。因而可以更精确的显示根尖病变、牙槽骨的扩大吸收及上颌窦底壁情况。其中6例患者因为CT精确的显示出了牙根病变及上颌窦底壁缺损,确定不适合进行保守治疗,而直接进行了手术拔除,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

牙发生纵折后,根周与牙髓组织通过裂隙与口腔形成了潜在的通道,细菌及食物残渣非常容易由此进入而造成感染,形成根尖周围炎、根尖脓肿,甚至上颌窦炎。对于CT显示裂缝小、裂缝未达根尖,或裂缝达根尖但感染轻、根尖无病变、上颌窦底壁无吸收缺损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只要严密完善的封闭裂隙并消除髓腔内的感染灶,就可以避免牙周组织的感染。即便是原有的感染,也可以逐渐的恢复。保守治疗中采用超级粘接剂严密的封闭裂隙,由于洞壁牙体组织能与粘接性的玻璃离子形成了化学性结合,更好地减少了边缘微漏,同时全冠修复后由于进一步阻断了口腔环境与裂隙间的通道,从而杜绝了牙周感染的发生[5]。而失败的7颗牙的患者,均为根尖有软组织影及牙槽骨吸收扩大的患者,可见纵裂深的、根尖病变明显的患者并不适合进行保存治疗,所以在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案时,详细了解纵裂及根尖的情况至关重要。选择性的进行患牙的保存治疗,不仅保持了牙齿的完整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保护了患者的咀嚼功能,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纵折后牙的保存率,减少了失败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因而准确的判定患牙是否适合保守治疗,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筛选有重要意义。

牙齿纵裂与患者对患牙保护不够、未采取调合等有效预防措施有关。牙齿劈裂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喜好吃硬性食物,加重磨耗或高陡牙尖未及时调磨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6,7]。而且纵折后牙以上颌第一磨牙最多见,因为咀嚼运动中上颌第一磨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最大,加之上颌骨固定不动,不断受到下颌磨牙的被动撞击,所以牙隐裂及牙折发生率均较高[8]。也有学者认为牙齿的纵裂与牙齿组织的结构缺陷和咬合创伤有关。

牙齿劈裂后应及时就诊。因为随就诊时间的延长,折裂片活动,缝隙的加深、增宽,细菌侵入,会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加重,甚至造成牙根及牙槽骨的损伤,随着病变的加重将影响疗效,甚至不能选择保守治疗,只能拔除[9]。所以对于未能及时就诊且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筛选有重要意义。

1 戴馨香,李永太.纵折后牙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北方药学,2012.9:50-51.

2 乌兰其其格,刘汝平.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12:209-213.

3 陶学金,田思维,马净植,等.多排CT曲面重建在颌骨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评价.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481-483.

4 宋志巍,范家栋,胡碧芳.颌面骨螺旋CT扫描和三维参数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19:74-77.

5 王光琼.108 例纵折后牙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中外医疗,2010,29:80.

6 刘侠,王文梅,魏文佳,等.纵折磨牙的保存修复.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8:31.

7 薛雯.牙折裂保存治疗40 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74.

8 钱蕴珠.牙齿折裂的病因探讨.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32:483-485.

9 杜礼安,吴佩玉,王莹.115例纵折后牙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北京口腔医学,2009,17:165-166.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3.043

项目来源: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21302058a)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CT室(浦江);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 CT室(赵宾);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高宝霞),口腔科(徐文瑞);河北省乐亭县县医院放射科(张大成)

R 781.22

A

1002-7386(2014)03-0414-02

2013-10-17)

猜你喜欢
窦底牙槽骨牙根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