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4-09-02 05:23卢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习能力培养

卢燕

[摘要]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而“数学阅读”则是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 本文从数学阅读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数学阅读的指导策略、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旨在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培养;数学阅读;学习能力

阅读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由此可见,阅读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人文学科的责任,较少地受到自然学科,尤其数学学科的关注,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数学阅读”则是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 很多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解题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解答出错或无从入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数学阅读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较多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认为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对内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义,没有读出题中各数量的内在联系,以及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有些教师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仅注意解题的演算步骤,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划”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较少,而且,片面地认为,数学学习靠做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就行了,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下降的基本原因.

■ 数学阅读的指导策略

1.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这往往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极少有学生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循序渐进,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有无兴趣时阅读效果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有意义的阅读转化.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能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3. 对初中生进行系统的数学阅读指导. 刚进初中的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数学阅读习惯上;当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数学阅读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阅读(预习)和讲后阅读(复习);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如阅读后完成规定的练习,可以从练习的结果看出学生自学的效果;要求学生对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中,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又如通过阶段学习后,请学生根据个体学习情况,自行选题,完成数学小论文等.

■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 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觉察、认识和对待,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内在统一. 初中生正步入青春期,生理上迅速地趋向成熟,心理上比较滞后,这种状况往往使学生的自我意识面临各种矛盾冲突.

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监控,随时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意识自身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进展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这种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是阅读过程首先要培养和强化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处在支配的地位,它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着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自我意识直接影响着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和阅读的质量,是阅读获得成效的关键.

2. 强化方法教育,培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方法,大体可分为“读”的方法和“写”的方法.

“读”可以分为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把数学材料浏览一遍,知其大意,一般为制订学习计划时所用. “细读”就是对数学材料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钻研一遍,特别要读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例题(包括习题及其中的关键词,解答以及所用的符号,解题规范等),还要注意正在阅读的材料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必要时还要重新阅读已学过的数学材料,务必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同化或顺应. 精读就是领会数学材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清主次,掌握重点与关键,进而概括所阅读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数学内容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实现有意义地建构.

“写”的方法可以分为书中做记号(点、圈等)、写眉批和记笔记三种. 做记号就是在关键的词或主要内容下面用笔打点或圈,画直线或波纹线等. 对数学材料和较复杂的解题过程分成几部分或若干层次,标上1,2,3等. 通过这些记号,反映出自己对数学材料的认识,便于自己的记忆和复习. 眉批就是对一部分数学材料写上要点、评语,或注明与其他数学材料的联系. 眉批可以反映自己的学习心得,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和今后的复习. 记笔记包括记学习的目的要求,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内容提要,解题中的注意要点,写阅读计划、阅读小结. 也可以写读书摘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 记笔记反映了自己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的建构状况.

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能促使思维的形成,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从阅读的效果和速度中表现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阅读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3. 强化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对学生数学阅读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大概懂书本上的知识, 能做练习或完成一般性作业的水平上,还需要提高要求——深入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抓住精神实质,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的省略、疏漏之处做出补充,对应用的知识加以确认,甚至想出不同于书上的多种解法,或把A处应用的方法迁移到B处等. 独立思考不仅仅要求学生独立地去读懂或弄通书上明白写着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思考字里行间看不见的东西,抱着批判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探索数学真理.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摇

(1) 按照学生的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

(2)在数学阅读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使思考不断深化,并养成多思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中,我们常常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问题的冲突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当学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我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回答: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反问:对吗?让学生带着疑惑阅读课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原先的认识是不对的. 学生分析后归纳出两层含义: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②两个方程里总共有两个未知数. 同时,我设置了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摇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疑惑”“不解”,诱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带着“疑惑”“不解”去阅读,效果会更好,更能促进有效学习.

(3)提倡质疑,鼓励批判. 在数学阅读中提倡质疑、鼓励批判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需要,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对所阅读的数学材料抱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抛弃不正确的东西,吸取有用的东西,是具有较高阅读能力的表现.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一般都采取活动化的方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数学阅读,在数学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它们之间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学习能力培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数”山有路“读”为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