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荷载应力有限元分析

2014-09-03 10:53陈穗茵
四川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简支梁剪力构件

陈穗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钢筋混凝土的荷载性能,以简支梁受集中力为例,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过程中及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屈服,研究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情况。

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例分析

1. 1 设计模型及参数选取

采用三维模型,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模拟分析。梁单元混凝土和钢筋采用Solid65单元和LINK8单元进行分离式建模。采用tb,concr matnum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缺省的本构关系,采用tb,miso,输入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多折线实现),确定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法则。

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钢筋混凝土梁,横截面尺寸为b×h=150 mm×250 mm,梁的跨度为L=1.9 m(图1)。梁内受拉纵筋2φ12,架立筋采用2φ6,箍筋采用φ6@1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 mm。对于梁中所采用的钢筋,弹性模量为2.1×10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85 MPa,泊松比为0.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2.66×104MPa。相对于峰值压应力的应变以及极限压应变分别为0.002和0.0037。

图1 有限元模型

1.3 定义ANSYS 数值

(1)定义tb,concr的两个系数。钢筋本构模型采用弹性强化二折线模型。如图2,一般的文献建议先取为0.3~0.5(江见鲸)。本例建议此值取大些,即开裂的剪力传递系数取0.5,(规定应大于0.2)闭合的剪力传递系数取1.0。支持此说法的还有现行铁路桥规的抗剪计算理论,以及原公路桥规的容许应力法的抗剪计算。

图2 钢筋配筋

(2)定义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单向应力应变曲线很多,常用的可参考混凝土结构规范,其中给出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二次曲线+直线的下降段,其参数的设置按规范确定即可(图3、图4)。

图3 钢筋的应变关系

图4 混凝土本构关系

(3)定义收敛精度。ANSYS混凝土计算收敛(数值)影响因素是网格密度、子步数、收敛准则等。因此, 本例采用CNVTOL命令来调整收敛精度,放宽到5~10加速收敛减少计算时间。同时关闭压碎检查,仅设置concr,不管是否设置压碎,其一般P-F曲线接近二折线。

1.4 结果分析

混凝土单元采用SOLID65单元,钢筋单元采用LINK8单元;由于结构的对称性,只建1/4模型,在对称面上采用对称约束。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和荷载约束后,计算得出相应的钢筋混凝土开裂前后混凝土应力变化过程和荷载-变形关系荷载大小(图5、表1)。

图5 钢筋混凝土开裂前后混凝土应力变化过程

N

由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理论可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弯矩引起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纵轴线垂直(正交),称为沿正截面破坏;另一种是由弯矩及剪力共同引起的,破坏截面是倾斜的,称为沿斜截面破坏(图6、图7)。

图6 纯弯段梁底应力变化

图7 纵筋应力变化

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受弯构件自加载至破坏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及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对于正常配筋的梁,其正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和应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构件未开裂,弹性工作阶段。

构件开始承受荷载时,正截面上各点的应力及应变均很小,二者成比例关系,混凝土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由子步1、8(从9开始开裂)混凝土应力云图可以看出受拉区混凝土没有超出其极限拉应力。由钢筋与混凝土应力比值(5.7约等于弹模之比)也可以看出钢筋和混凝土处于共同工作状态。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大,受拉边缘处混凝土表现出塑性性质,应变增长加速,达到极限拉应力,混凝土在开裂前应力不断增长,即将达到1.1 MPa。

(2)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

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混凝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极限强度,构件开裂。梁开裂后,受拉区混凝土上移,由子步10~16(从9开始开裂)。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应力出现突变。

(3)第三阶段——钢筋塑流阶段。

当荷载继续增加时,钢筋应力不断增大,达到极限拉应力350 MPa后,钢筋应力保持在屈服点,裂缝不断向上扩展,受压区混凝土应变不断增大,受压区应力图形更趋丰满。

2 结论

本文应用ANSYS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发展、混凝土的应力及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受弯构件自加载至破坏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及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梁正截面上的钢筋应力及其分布也发生显著变化。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时需要一定量的安全储备。

[1] 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薛伟辰. 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1,29(6):631-635

[3] 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简支梁剪力构件
简支梁结构附加质量法动力特性分析
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60m预制拼装简支梁应用前景分析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
简支梁在列车荷载下的共振与消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