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妈妈”

2014-09-04 21:43李岚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隔代幼小小孩

李岚茜

那天,一个擦肩而过的小孩,忽然回头叫了我一声“妈妈”。当时我羞涩得不知所措。后来听路边认识那小孩的人说起,我才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到南方的城市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年近七旬的奶奶和他相依为命。

如今再想起那一幕,我陷入了深沉的思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如梦的年纪,他们本该笑容灿烂,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沉默与呆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儿童”。

他们虽然习惯了没有父母的日子,却依然渴望有父母陪在身边。与父母在一起的温情瞬间总让他们魂牵梦绕。然而,随着父母远赴他乡,孩子便像断了线的风筝,心没了着落。不能说他们的父母无情,因为父母也是迫于无奈,只是这无奈的苦酒,为何要让幼小的孩子饮下?

思及此不禁想起一则新闻:父母外出打工,奶奶独自在家照看幼小的孙女。可悲剧猝不及防地降临了,奶奶因意外猝死。7天后,父亲到家,发现女儿奄奄一息地躺在奶奶的尸体上……这虽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偶然中的必然是,老人和小孩的安全往往难以得到保障。现在许多老年人自身往往都存在各种疾病,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人照顾。让他们来照顾孩子,这势必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再加上,老年人的反应日渐迟缓,根本照顾不了活泼爱闹的孩子,这也是造成儿童溺水、触电、车祸等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都说隔代亲,但有时候这种隔代的亲会变成溺爱,最终让孩子走上歪路,甚至违法犯罪之路,断送青春,毁灭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要说,家长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抑或经常回家看看,给孩子健康的家庭和正确的家庭教育。

当然有些爱,只有父母能给;但也有一些爱,你我也可以给他们。那些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看着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自己却无法得到,心一定是酸楚的。我相信,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求关爱。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品格应该坚守,那就是善良。让我们用善良去温暖那一颗颗孤独的心灵,让他们少些孤寂吧!

此外,我们可以给他们的还有很多,真正的善意,不必太大,小小的沙子也可以堆聚成塔。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叫你妈妈或者是爸爸的陌生的小孩,请不要觉得羞涩,弯下腰去拍拍他的头,甚至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当一次这样的“父母”,不是更有意义吗?

[点评]

本文就一个小的生活细节深入挖掘,纵深推进,丝丝入扣。文章由身边个案引申到社会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再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鸣不平,最后提出了作为一个中学生为留守儿童献出爱心的几个力所能及的途径。纵观全文,论证层层深入,极具针对性与说服力。

【作者系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高级中学高三(7)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李正浪】

猜你喜欢
隔代幼小小孩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