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4-09-04 00:49朱才宽邹彬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肥料花生土壤

朱才宽++邹彬

摘 要 种植春花生是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增长农民年收入的主要项目。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县土壤肥料站从广州甘愿糖业研究所引进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以下优点:提早播种,且有明显的保温、保水、保肥、防涝的作用,起到节省成本、省工省时、充分利用肥料,防流失,减少病虫危害,确保花生品质,果实秕料少,有效提高花生产量,对比露地栽培花生一般亩产可提高10%~20%,增产极为显著,能帮助农民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25-02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今年被列为2014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该技术是提高花生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土壤肥料站于2012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13年参加复试开始小面积推广,得到了农民的肯定接受,平均每667m2可产450~500 kg,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是达到保温保湿,在传统的露地栽种季节的基础上可提前10~15 d播种,有效促进土壤理化性,防止肥料流失,增强种子的发芽活力,提高出苗率,确保花生营养生殖生长阶段,储存营养早开花,有效花多,提高结实率,减少秕粒。根据试验表现,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比露地栽培的花生要明显少秕粒,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产的花生不但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而且,更能提高花生品质,据测定,其油酸与亚油酸比值由1.49增大到1.69,其他赖氨酸等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出油率高,油品质也高。

1 栽培技术

花生种植地块一般分为旱地和水田两种,建议应选择水田建设为好,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成片连块)、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建设进度、统一管理技术。

1.1 品种选择

龙川县属广东省东北部,应选用适合该县的气候特点,经国家和省级鉴定审定,熟期适中的品种,根据地理环境需要搭配。选用目前比较普遍种植的品种为粤油79、忡恺花一号和汕优523等。

1.2 提前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址要求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强,靠近水源的砂质壤土地为好。整地时一般在冬前除去杂草,集中烧毁作肥料,将地深翻一次,或抽槽换土,槽宽50~60 cm,深约50 cm,前茬是禾本科的谷类、玉米等作物,冬前深犁1次;年后种植花生时,再次精细整地是地膜覆盖栽培高产稳产的基础,关系到覆膜的质量,要求达到土壤细碎无可拉,地面平整无茬;施肥增施肥料,由于地膜覆盖是一次性施肥,如果施肥不足,特别是低肥力土壤,会大大降低覆膜效果。所以,主要以农家肥1 000~1 500 kg作基肥,如无农家肥可单用长效复合肥20~25 kg施入;由于地膜花生不能中耕,首先要选择质量高的除草地膜,杀地虫使用辛硫磷颗粒剂伴土。

1.3 适时播种

考虑到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可提前10~15 d播种,由过去的3月中下旬提前至2月下旬播种,5月10日前后始花,7月中下旬收获,全生育期120~130 d左右,可比露地花生的全生育期延长15~20 d左右,使有机物积累增多。种植规格每畦种4~5行,采用宽窄行种植,播种密度为每667 ㎡播1.5~1.6万粒,播种时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以泥土用手捏紧成团、松手后仍不松散为度)。

1.4 正确盖膜

为了更好地发挥除草地膜的除草功能,盖膜后要将地膜拉直、摆平、拉紧,地膜要紧贴畦面,并在畦的两侧各开1条小沟,将地膜两边压入小沟内,然后用土埋好。风大的时候,膜面还应隔2~3 m左右放少量土块固膜防风。

2 加强田间管理

花生播种后要经常查田护膜,防止刮风揭膜或地膜破口透风,要及时盖严压牢,确保增温保墒作用,待苗顶土时,及时用尖竹枝或刀片在穴处破膜引苗;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前期茎腐病、根腐、冠腐病、中后期叶斑病,可用内吸杀菌剂加叶面肥喷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为害最重,可用氧化乐果吡虫啉治蚜虫,红蜘蛛可用啊维菌素等杀螨剂。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能发生后期脱肥或徒长现象,导致后期脱肥、叶片普变黄时,可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或0.4%~0.2%尿素液,在盛花末期,若花生植株生长过旺,可用多效唑50 g、硼砂200 g对水60 kg喷施叶面,控制植株徒长。

3 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春季种植地膜覆盖花生一般较为常见危害较大的有青枯病和叶斑班等,防治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①尽早清除病源,在上年冬天应深翻土壤,通过低湿瀑晒减少在土壤越冬的病虫源,其次,应及早清理田间残体,拨除田边杂草并带出田间烧毁,不重复利用花生苗堆肥再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扩散,降低次年发病的初浸染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作用。②合理轮作,对重病历,水源条件较好的,实行水旱轮作是控制花生青枯病发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一般轮作2~3 a具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区,应注意田间水肥管理。③化学防治措施,在发病后进行药剂防治,通常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有些药剂具有一定防效。可每667 m2用100 g 20%龙克苗,总水50 kg,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治1~3次。若遇连续阴雨,可每667 m2用20%青枯灵300~500 g,加50%福美双22 800~10 000 g,与25 kg过筛细土拌匀。撒于花生窝中。在预防病害同时,也要注意虫害,主要虫害有讶虫、棉铃虫、红蜘蛛等。防治疗法有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2种,药物防治是施杀虫剂,农业防治是实行冬耕浇水,清灭越冬蛹。

4 适时收获,拣膜防污染

一般根据花生生育期的天数,观察植株成熟的特征按时收获,当植株上部有几片绿叶,中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荚果网纹清晰,饱果指数达到70%~80%时抓紧收获,避免荚果地下发芽,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销毁,花生苗直接拉到果场深翻填埋做基肥,防止白色污染,保护土地环境。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肥料花生土壤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土壤的平行宇宙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给玉米施肥
全球肥料需求明年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