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2014-09-04 00:50李月芬邹建运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

李月芬++邹建运

摘 要 金线莲是一种稀缺中草药,自然分布于湿度大的森林环境之中及一些溪涧附近,生长在人迹罕至处于原始生态的深山老林内。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在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环境不能生存。金线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越冬温度10℃以上;忌阳光直射,可攀援;不耐寒,生长适宜温度是20~32℃。野生金线莲目前已经极其罕有,已是极品野生山珍,数量十分稀少,价值非凡,金线莲为历代皇宫的专用御品,现为宾馆、酒家及家庭的高档煲汤材料。根据金线莲的特性,人工仿原生境创造适生环境气候和光照水分进行人工栽培金线莲,具有极高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介绍金线莲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27-02

1 金线莲

金线莲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传说具有治疗百病之功效,素有“药王”“金草”“神草”“鸟人参”等美称。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糖类成分、生物碱、强心甙类、酯类、牛磺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主要成份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两者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金线莲全草均可入药,药性味甘、性平,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痛、镇咳平喘,平衡阴阳、扶正固本,阴阳互补、生津养颜、调和气血、五脏、养寿延年。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也兼除青春痘。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亚热带及热带。金线莲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1~5 cm,表面棕褐色,茎节明显,根茎较细,节明显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叶柄细长,棕褐色,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多卷缩而完整,叶圆盾形,展开为宽卵形,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气微,味淡。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干燥全草呈不规则状的皱缩卷曲。

2 技术要点

金线莲的人工栽培现主要采用大棚栽培。金线莲性喜温暖、湿润、阴凉,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在大棚覆盖下,连续30 d的0~5℃的低温对金线莲还无明显伤害;15 d 34℃以上日温,容易造成叶子卷。金线莲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金线莲的成活率和生长及产量,水分是影响金线莲存活的最主要因子。金线莲的人工栽培应着重做好如下要点:

2.1 根据生长特点选址搭建塑料大棚

金线莲人工栽培的大棚搭建,应根据其生长需求,创造满足其生长要求的温度、湿度、日照和光强度等环境条件。大棚的选址,应选建在与野生金线莲原生境相仿的有原始森林的山沟里,同时要保证有未被污染的山泉水源、阴凉避风、较背光和交通便利。当地一般是搭建塑料大棚,大棚结构是拱型连蓬,棚两边柱4 m,拱形最高点5 m,柱距4 m,棚面盖遮光网和塑料薄膜,棚内畦面搭建分层棚梁,搭建3~4层每层高70 cm,进行立体种植。

2.2 按生长特性拉盖遮光网,调节棚内光线

金线莲是阴生植物喜阴凉,其生长发育好或差,很大程度取决于棚内光线的强弱和多少及光照时间的长短,一般以三阳七阴为宜。金线莲人工栽培大棚的棚面用80%的黑色遮光网拉盖双层,再压盖一层白色塑料薄膜。保证棚内的透光度冬春为40%~50%,4-10月份棚内透光度可减少到30%~40%。

2.3 选用合适栽培介质,科学除草

金线莲属兰科药用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气候、水分和土壤等条件要求严格,栽培的土壤必须使用清洁的、未污染的、富有养分的、适宜金线莲生长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金线莲人工栽培定植的栽培介质,宜以红壤或黄壤土中的沙壤土为主占60%,混合30%泥炭土或珍珠岩加混10%木糠充分混合作为栽培介质,可保证介质松软洁净,偏酸性,透气保水。人工栽培金线莲一般采用人工组培苗,大棚全年均可栽植,订制专用塑料盘定植800株左右,定植时适宜浅栽切忌深植。一般不用松土,发现长出杂草人工用手拔除。

2.4 浇水及时适时,注意保持棚内适生湿度

定植后覆盖一层干燥的泥炭土,即时喷浇定根水。金线莲生长虽然喜欢潮湿环境气候,在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生长较快较旺盛,但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烂苗。如果栽培介质过湿,金线莲则极易感染出现茎叶腐烂的茎腐病。所以整个生长周期应注意适时及时通风透光和棚内的保湿保温,发现介质干燥及时浇水,宜保持土壤介质始终湿润,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并保证棚内温度均保持在22~30℃。

2.5 施肥及时适量,注意肥料种类和施用

方法

金线莲大棚定植后20 d,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也可撒施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在施用液态时推荐在每100 kg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促进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此后在整个生长季节里,每月用农家液态肥或沼要获得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或每50 d撒施1次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还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1次,连喷4次。不论是施用液态肥还是颗粒肥,施肥时要施在植株基部,注意肥料不能污染金线莲叶片,如果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洒清水。

2.6 适时收获,创造最高种植经济效益

种植珍稀草药金线莲要获得的最高种植经济效益,收获必须适期及时。人工栽培的金线莲在棚内定植后8~10个月收获比较适宜。适宜收获的金线莲草药株的标准特征:药草高8~10 cm、叶片5~6片、单草鲜重2~4 g。收获方法一般采用整株药草连根拔起(也可割茎采收留根再生,但效益不太理想),轻轻抖净草根上的泥土,放在太阳光下晾晒或用烘干炉烘焙成干品。人工栽培的金线莲一般每667 产鲜草300~350 kg,目前国内中草药交易市场上,人工栽培的金线莲鲜草每kg售价50元左右,干草每kg售价600~800元。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金线莲是一种稀缺中草药,自然分布于湿度大的森林环境之中及一些溪涧附近,生长在人迹罕至处于原始生态的深山老林内。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在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环境不能生存。金线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越冬温度10℃以上;忌阳光直射,可攀援;不耐寒,生长适宜温度是20~32℃。野生金线莲目前已经极其罕有,已是极品野生山珍,数量十分稀少,价值非凡,金线莲为历代皇宫的专用御品,现为宾馆、酒家及家庭的高档煲汤材料。根据金线莲的特性,人工仿原生境创造适生环境气候和光照水分进行人工栽培金线莲,具有极高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介绍金线莲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27-02

1 金线莲

金线莲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传说具有治疗百病之功效,素有“药王”“金草”“神草”“鸟人参”等美称。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糖类成分、生物碱、强心甙类、酯类、牛磺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主要成份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两者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金线莲全草均可入药,药性味甘、性平,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痛、镇咳平喘,平衡阴阳、扶正固本,阴阳互补、生津养颜、调和气血、五脏、养寿延年。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也兼除青春痘。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亚热带及热带。金线莲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1~5 cm,表面棕褐色,茎节明显,根茎较细,节明显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叶柄细长,棕褐色,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多卷缩而完整,叶圆盾形,展开为宽卵形,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气微,味淡。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干燥全草呈不规则状的皱缩卷曲。

2 技术要点

金线莲的人工栽培现主要采用大棚栽培。金线莲性喜温暖、湿润、阴凉,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在大棚覆盖下,连续30 d的0~5℃的低温对金线莲还无明显伤害;15 d 34℃以上日温,容易造成叶子卷。金线莲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金线莲的成活率和生长及产量,水分是影响金线莲存活的最主要因子。金线莲的人工栽培应着重做好如下要点:

2.1 根据生长特点选址搭建塑料大棚

金线莲人工栽培的大棚搭建,应根据其生长需求,创造满足其生长要求的温度、湿度、日照和光强度等环境条件。大棚的选址,应选建在与野生金线莲原生境相仿的有原始森林的山沟里,同时要保证有未被污染的山泉水源、阴凉避风、较背光和交通便利。当地一般是搭建塑料大棚,大棚结构是拱型连蓬,棚两边柱4 m,拱形最高点5 m,柱距4 m,棚面盖遮光网和塑料薄膜,棚内畦面搭建分层棚梁,搭建3~4层每层高70 cm,进行立体种植。

2.2 按生长特性拉盖遮光网,调节棚内光线

金线莲是阴生植物喜阴凉,其生长发育好或差,很大程度取决于棚内光线的强弱和多少及光照时间的长短,一般以三阳七阴为宜。金线莲人工栽培大棚的棚面用80%的黑色遮光网拉盖双层,再压盖一层白色塑料薄膜。保证棚内的透光度冬春为40%~50%,4-10月份棚内透光度可减少到30%~40%。

2.3 选用合适栽培介质,科学除草

金线莲属兰科药用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气候、水分和土壤等条件要求严格,栽培的土壤必须使用清洁的、未污染的、富有养分的、适宜金线莲生长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金线莲人工栽培定植的栽培介质,宜以红壤或黄壤土中的沙壤土为主占60%,混合30%泥炭土或珍珠岩加混10%木糠充分混合作为栽培介质,可保证介质松软洁净,偏酸性,透气保水。人工栽培金线莲一般采用人工组培苗,大棚全年均可栽植,订制专用塑料盘定植800株左右,定植时适宜浅栽切忌深植。一般不用松土,发现长出杂草人工用手拔除。

2.4 浇水及时适时,注意保持棚内适生湿度

定植后覆盖一层干燥的泥炭土,即时喷浇定根水。金线莲生长虽然喜欢潮湿环境气候,在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生长较快较旺盛,但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烂苗。如果栽培介质过湿,金线莲则极易感染出现茎叶腐烂的茎腐病。所以整个生长周期应注意适时及时通风透光和棚内的保湿保温,发现介质干燥及时浇水,宜保持土壤介质始终湿润,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并保证棚内温度均保持在22~30℃。

2.5 施肥及时适量,注意肥料种类和施用

方法

金线莲大棚定植后20 d,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也可撒施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在施用液态时推荐在每100 kg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促进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此后在整个生长季节里,每月用农家液态肥或沼要获得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或每50 d撒施1次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还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1次,连喷4次。不论是施用液态肥还是颗粒肥,施肥时要施在植株基部,注意肥料不能污染金线莲叶片,如果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洒清水。

2.6 适时收获,创造最高种植经济效益

种植珍稀草药金线莲要获得的最高种植经济效益,收获必须适期及时。人工栽培的金线莲在棚内定植后8~10个月收获比较适宜。适宜收获的金线莲草药株的标准特征:药草高8~10 cm、叶片5~6片、单草鲜重2~4 g。收获方法一般采用整株药草连根拔起(也可割茎采收留根再生,但效益不太理想),轻轻抖净草根上的泥土,放在太阳光下晾晒或用烘干炉烘焙成干品。人工栽培的金线莲一般每667 产鲜草300~350 kg,目前国内中草药交易市场上,人工栽培的金线莲鲜草每kg售价50元左右,干草每kg售价600~800元。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金线莲是一种稀缺中草药,自然分布于湿度大的森林环境之中及一些溪涧附近,生长在人迹罕至处于原始生态的深山老林内。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在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环境不能生存。金线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越冬温度10℃以上;忌阳光直射,可攀援;不耐寒,生长适宜温度是20~32℃。野生金线莲目前已经极其罕有,已是极品野生山珍,数量十分稀少,价值非凡,金线莲为历代皇宫的专用御品,现为宾馆、酒家及家庭的高档煲汤材料。根据金线莲的特性,人工仿原生境创造适生环境气候和光照水分进行人工栽培金线莲,具有极高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介绍金线莲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27-02

1 金线莲

金线莲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传说具有治疗百病之功效,素有“药王”“金草”“神草”“鸟人参”等美称。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糖类成分、生物碱、强心甙类、酯类、牛磺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主要成份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两者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金线莲全草均可入药,药性味甘、性平,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痛、镇咳平喘,平衡阴阳、扶正固本,阴阳互补、生津养颜、调和气血、五脏、养寿延年。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也兼除青春痘。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亚热带及热带。金线莲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1~5 cm,表面棕褐色,茎节明显,根茎较细,节明显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叶柄细长,棕褐色,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多卷缩而完整,叶圆盾形,展开为宽卵形,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花生于叶腋,有黄、红、赭、乳白等色,不整齐。气微,味淡。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干燥全草呈不规则状的皱缩卷曲。

2 技术要点

金线莲的人工栽培现主要采用大棚栽培。金线莲性喜温暖、湿润、阴凉,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在大棚覆盖下,连续30 d的0~5℃的低温对金线莲还无明显伤害;15 d 34℃以上日温,容易造成叶子卷。金线莲田间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金线莲的成活率和生长及产量,水分是影响金线莲存活的最主要因子。金线莲的人工栽培应着重做好如下要点:

2.1 根据生长特点选址搭建塑料大棚

金线莲人工栽培的大棚搭建,应根据其生长需求,创造满足其生长要求的温度、湿度、日照和光强度等环境条件。大棚的选址,应选建在与野生金线莲原生境相仿的有原始森林的山沟里,同时要保证有未被污染的山泉水源、阴凉避风、较背光和交通便利。当地一般是搭建塑料大棚,大棚结构是拱型连蓬,棚两边柱4 m,拱形最高点5 m,柱距4 m,棚面盖遮光网和塑料薄膜,棚内畦面搭建分层棚梁,搭建3~4层每层高70 cm,进行立体种植。

2.2 按生长特性拉盖遮光网,调节棚内光线

金线莲是阴生植物喜阴凉,其生长发育好或差,很大程度取决于棚内光线的强弱和多少及光照时间的长短,一般以三阳七阴为宜。金线莲人工栽培大棚的棚面用80%的黑色遮光网拉盖双层,再压盖一层白色塑料薄膜。保证棚内的透光度冬春为40%~50%,4-10月份棚内透光度可减少到30%~40%。

2.3 选用合适栽培介质,科学除草

金线莲属兰科药用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气候、水分和土壤等条件要求严格,栽培的土壤必须使用清洁的、未污染的、富有养分的、适宜金线莲生长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金线莲人工栽培定植的栽培介质,宜以红壤或黄壤土中的沙壤土为主占60%,混合30%泥炭土或珍珠岩加混10%木糠充分混合作为栽培介质,可保证介质松软洁净,偏酸性,透气保水。人工栽培金线莲一般采用人工组培苗,大棚全年均可栽植,订制专用塑料盘定植800株左右,定植时适宜浅栽切忌深植。一般不用松土,发现长出杂草人工用手拔除。

2.4 浇水及时适时,注意保持棚内适生湿度

定植后覆盖一层干燥的泥炭土,即时喷浇定根水。金线莲生长虽然喜欢潮湿环境气候,在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生长较快较旺盛,但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烂苗。如果栽培介质过湿,金线莲则极易感染出现茎叶腐烂的茎腐病。所以整个生长周期应注意适时及时通风透光和棚内的保湿保温,发现介质干燥及时浇水,宜保持土壤介质始终湿润,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并保证棚内温度均保持在22~30℃。

2.5 施肥及时适量,注意肥料种类和施用

方法

金线莲大棚定植后20 d,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也可撒施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在施用液态时推荐在每100 kg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以促进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此后在整个生长季节里,每月用农家液态肥或沼要获得气液稀释至1 000倍喷施,或每50 d撒施1次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加菌发酵的颗粒商品有机肥。还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1次,连喷4次。不论是施用液态肥还是颗粒肥,施肥时要施在植株基部,注意肥料不能污染金线莲叶片,如果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洒清水。

2.6 适时收获,创造最高种植经济效益

种植珍稀草药金线莲要获得的最高种植经济效益,收获必须适期及时。人工栽培的金线莲在棚内定植后8~10个月收获比较适宜。适宜收获的金线莲草药株的标准特征:药草高8~10 cm、叶片5~6片、单草鲜重2~4 g。收获方法一般采用整株药草连根拔起(也可割茎采收留根再生,但效益不太理想),轻轻抖净草根上的泥土,放在太阳光下晾晒或用烘干炉烘焙成干品。人工栽培的金线莲一般每667 产鲜草300~350 kg,目前国内中草药交易市场上,人工栽培的金线莲鲜草每kg售价50元左右,干草每kg售价600~800元。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
桥梁变截面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