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附32例报告)

2014-09-04 09:12汪旭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胃瘫排空胃肠

汪旭伟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附32例报告)

汪旭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疗效, 总结出预防措施。方法 32例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均行保守治疗, 其中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 TPN)6例, 部分肠内营养组26例。结果 TPN组2例发生食管吻合口瘘, 经过45 d的保守治疗痊愈。其余4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在胃瘫综合征治疗期间, TPN组发生霉菌感染1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感染导致败血症1例; 部分肠内营养组无并发症发生, 均痊愈出院。平均治愈时间:TPN组(45±7.5)d;部分肠内营养组为(30±5.5)d。结论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尽早明确诊断, 行保守及营养支持治疗是首选治疗手段。

食管癌;胃瘫综合征;分析

胃瘫综合征是指因为胃肠动力功能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 是消化道术后少见的近期手术并发症, 因为症状与肠梗阻相似, 极易误诊为肠梗阻[1]。所以胃瘫综合征需要临床医师认真、负责的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相应症状, 尽早行胃肠道相应影像学检查, 尽早诊断、治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本科2010年3月~2014年3月共发生食管癌术后诊断为胃瘫综合征32例, 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出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41~70岁, 平均年龄54.6岁。胃瘫综合征诊断时间术后7~14 d, 平均时间9.2 d, 对于本组32例患者诊断标准:①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②术后第7天夹闭胃肠减压管后或进流质后, 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 再行胃肠减压后患者症状好转, 同时胃内引流量> 800 ml/d。③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④未使用应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药物;⑤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排除消化道梗阻的可能。

1.2 治疗方法 本组32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 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经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内注入多潘立酮片10 mg/次, 3次/ d, 西沙必利片10 mg/次, 3次/d, 每日行ing ns 150 ml+红霉素针2 g, ivgtt, 全肠外营养组6例, 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 非蛋白质热能为105~150 kJ/(kg·d), 氮量为0.16~0.35 g/(kg·d), 脂肪占总热量的30%~40%。部分肠内营养组26例, 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每天滴注入全力(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1000~1500 ml,同时给予周围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18AA)500 ml, 10%脂肪乳液500 ml, 常规10%葡萄糖液1000 ml。

2 结果

TPN组有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其中2例发生食管吻合口瘘, 经过45 d的保守治疗痊愈出院。TPN组发生霉菌感染1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感染导致败血症1例; 部分肠内营养组无并发症发生, 均痊愈出院。平均治愈时间:TPN组(45±7.5)d;部分肠内营养组为(30±5.5)d。

3 讨论

3.1 预防 对于食管癌术后引发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很多,经过总结其主要原因有胸腔胃, 胃位于胸腔内负压, 胃受周围组织挤压, 胃周围神经游离、术后营养差, 低蛋白血症,术中失血量等[1]。作者通过总结既往病历资料总结出预防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有:①术前纠正贫血, 给予补充营养, 纠正低蛋白血症, 术后进一步加大静脉内营养补充, 并补充水、电解质平衡;②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患者, 术前要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 控制好血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及时的控制相应基础疾病, 术中选择合理的术式, 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及吻合技巧, 防止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③胸腔胃幽门区的G细胞受到环境改变, 使胃泌素的分泌增多, 胃液引流量明显增多也是增加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2]。

3.2 治疗 一般食管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所在治疗上需要胃肠减压和长期禁食, 导致大量消化液的丢失, 并且手术后患者处于负氮平衡, 患者机体对能量、水、蛋白质、无机盐的需求明显增加, 此时若营养支持跟不上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故此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关键。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病历资料总结出:①TPN组的深静脉置管曾在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长于部分肠内营养组, 因此使用时要权衡利弊。②胃瘫综合征治疗首选药物治疗, 具体用药方法:a.如胃动力药物治疗:多潘立酮片10 mg/次, 3次/d, 其直接作用于胃肠壁, 能显著增加胃窦收缩的次数, 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西沙必利片10 mg/次, 3次/d, 能增加肌间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生理性释放, 促进平滑肌强烈收缩, 增加胃、十二指肠的收缩和协调运动。b.大环内脂类,代表药物为红霉素及克拉霉素, 通过此类药物特有的药物副作用, 激发胃动素受体、促进胃肠蠕动与排空。c.中医中药的治疗:如针刺双侧足三里, 也可促进胃正常电节律的恢复,促进胃肠蠕动, 加速胃排空[3]。

[1] Dong K, Li B, Guan QL, et al.Analysis ofmultiple factors of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and cryo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World JGastroentero.2004, 10(16): 2434-2438.

[2] 吕孝东, 邢春根, 吴浩荣, 等.胆源性胰腺炎术后胃瘫疗效分析.江苏医药, 2007, 33(1): 86-87.

[3] 王志军, 李坷, 谢志微.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术早期疗效比较.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16(2):104-106.

2014-05-22]

473000 南阳市南石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胃瘫排空胃肠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术后胃瘫怎么办?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