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2014-09-04 09:31史艳敏曲红岩朱雪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置管肝移植感染率

史艳敏,魏 洁,曲红岩,朱雪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临床护理研究·

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史艳敏,魏 洁,曲红岩,朱雪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肝移植;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

肝移植术后患者常需静脉全身化疗、输注胃肠外营养药物等高渗药,测量中心静脉压等,深静脉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但深静脉置管使血液与外界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穿刺部位切口随着置管时间延长、局部潮湿等原因容易滋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可通过这些“门户”入侵血液系统,从而继发感染。肝移植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深静脉置管又增加了移植术后患者感染风险。我科对深静脉置管的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规范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肝移植手术患者149例,其中重症肝炎9例,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81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30例,B级65例,C级54例。均在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24~75岁,平均(47.81±11.67)岁。观察组77例,男性63例,女性14例,年龄32~78岁,平均(50.38±10.14)岁。2组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置管前干预:由集中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无菌意识及熟练程度;责任护士向患者耐心讲解深静脉置管的重要性、置管目的、具体操作方法、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患者了解深静脉置管后护理的要点。指导患者术前1d洗澡,穿开襟衣服,穿刺部位毛发多者用备皮刀剃除。指导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勿咳嗽、移动身体,积极配合;穿刺操作的治疗室紫外线消毒30min,并注意减少人员流动。

1.2.2 观察组置管中干预:由经参加培训的外科手术医师进行穿刺置管,选择艾贝尔单腔抗感染导管,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并尽量缩短穿刺时间。术者戴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并进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穿刺部位均选择锁骨下静脉。严格穿刺部位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如有污垢,先用肥皂水清洗,然后再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具体方法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3遍(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消毒时间至少2min,铺无菌巾保护消毒部位皮肤不被污染。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准确记录留置时间及深度,备以后观察;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平时不要挠、抓透明贴,如有透明贴卷边,局部皮肤发痒、红肿、水疱等异常要及时通知护士更换及处理。

1.2.3 观察组置管后干预:①置管部位以3M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可放置一无菌棉球,防止穿刺点出血。覆盖时以穿刺点为中心,逐渐往四周压平,留置管处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敷料严密包裹留置管并与皮肤紧密粘贴,不留气泡,预防腔内感染。保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贴膜每周更换2次,更换贴膜时,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消毒方法与置管时相同,更换贴膜后记录置管深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更换者姓名。渗血、出汗等导致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②导管不用时,先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肝素盐水(10~100U/mL)3~5mL正压封管,每次输液前均须用0.5%碘伏用力擦拭正压接头,范围包括顶端及周边,并有一定的停留时间(默数10下)。每周更换正压接头1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须每日更换1次。减少接头开启的频率,避免一管多用,如发现导管部分脱出,严禁消毒后回送。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加强交接班,严格交接导管置入的深度、留置时间,观察导管是否通畅;穿刺部位皮有无红、肿、热、痛;穿刺点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污染等;检查正压接头与导管及输液装置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脱落、打折,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刺激性强、黏稠及高渗药物如脂肪乳、浓氯化钠溶液等尽量避免最后输注。每次输注脂肪乳、化疗药物后都要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然后再输注其他液体。

1.2.4 对照组干预: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对护理因素不加干预,余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在置管7d、>7~14d、>14~21d 3个时间段内的感染例数,比较2组感染率。导管感染根据卫生部2000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断。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有红、肿、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发热(体温>38.5℃)、寒战等征象而无其他明显感染灶时,应高度怀疑为导管相关性败血症,采集血标本送检,必要时更换导管留取导管尖端液体做培养[1]。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例患者在置管后5d发生导管阻塞,退出研究,其余患者均进行了观察并记录。2组在置管7d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14d和>14~21d的2个时间段感染率均明显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置管时间感染发生率比较 (例数,%)

3 讨 论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并导致患者病死率上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4%~43%,病死率为10%~20%[2-3]。研究[4-5]表明,深静脉置管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与导管的留置时间长短、医生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护理过程是否正规有关,其中护理因素是其重要一环,如护理人员操作过程是否无菌,是否对患者进行相关问题的宣教,输液顺序是否合理等。肝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需大量静脉营养等高渗药物,长期补液,静脉输注化疗药等,因此留置深静脉导管非常必要。但有报道[6]指出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感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深静脉置管采取规范化护理,旨在降低感染率,尽可能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更换导管,减少患者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安淑芬等[7]报道,置管时间在5~7d感染率为12.97%,本研究结果显示7d内观察组置管时间组感染率为9.2%,明显较安淑芬等报道的感染率低,可能与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关。本研究中置管时间≤7d,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时间>7d,观察组发生感染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细菌沿导管生长繁殖并侵入体内约需7d的时间,所以7d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概率很低。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导管安全留置时间为7d,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尽量在导管留置7d内拔管。

7d后当细菌生长繁殖到一定的数量时释放入血,引起菌血症及临床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导管感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本研究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护士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规范化护理干预和措施,达到了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的目的,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肝移植手术成功率。

[1] 李文强,黄娇,刘付逸湘,等.前瞻性护理干预降低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临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81-1682.

[2] 张淑香,高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27):2512-2514.

[3] 王金萍,潘红卫.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175-2176.

[4] 文鸿.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0-21.

[5] 李芬.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718-2719.

[6] 刘春霞,侯改英,张玉英,等.危重病人短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6-18.

[7] 安淑芬,田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2,34(4):617-618.

(本文编辑:许卓文)

2013-12-30;

2014-01-09

史艳敏(1978-),女,河北灵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肝胆外科疾病护理研究。

R657.3

B

1007-3205(2014)12-1464-02

10.3969/j.issn.1007-3205.2014.12.038

猜你喜欢
置管肝移植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