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书,不行!狂欢,可以!

2014-09-09 17:28李长伟
中国德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书本知识书本高三

李长伟

2014年6月5日下午,山东省枣庄市某中学高三学生集体撕书。纸屑在空中飞舞,落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以及自行车上,白花花一片。与之相随的,是响彻整个校园的高声欢呼以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这样的场景非今年独有,也非该校独有。

集体撕书之所以会出现并为高三学生喜欢,一个原因在于这一行为被认为能帮助学生“有效减压”。众所周知,高三学生的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高考前夕,压力可以说达到了峰值。而过大的压力是一种让人感到痛苦的负能量,只有释放出去,身心才能保持健康。对学生来说,一切压力的产生都与读书有着直接的联系,不管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还是来自教师的压力,都是通过书本作用于自己的:“孩子们,要好好读书!”由此,撕书就成了释放精神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激烈的撕书以及大声的欢呼中,学生可以肆意地宣泄十年寒窗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和通过大喊大叫、哭泣以及击打橡皮人宣泄压力的道理是一样的。

宣泄压力没有问题,但以撕书的方式宣泄压力是一个问题。在学校教育三要素中,教师与学生被视为主体,与之相比,书的地位似乎是最低的。若从人作为“能动性”范畴,书作为“客观性”范畴来说,有这样的认识也不为过。但从学校教育中教师“教什么”与学生“学什么”来说,书却是最根本的:没有了书,学校里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便无从谈起。从学校跨入社会,书本对人来说同样重要,“活到老,学到老”,这里面要学的知识必然包含书本知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爱护书本。爱护书本,也就是尊重教育,尊重人自身;反之,则意味着对教育与人自身的亵渎。正是看到了书本之于教育和人的重要性,在中国的传统里,学生被视为“读书人”,教师被视为“教书人”。读书人和教书人必须“爱书”“尊书”,不能随意毁损书本。当然,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而被毁损的书,读书人和教书人会用从小就练就的修书本领小心翼翼去修复。

学生撕书的激烈以及撕书中的欢呼,显示了学生对书本的态度。书本的生命之所以能留存到毕业前夕,不是因为学生多么爱它,而是因为书本作为应付高考的必备工具还没有完成它的使命而已。撕书,也许仅仅是撕毁一个先前总是束缚自己的、现在已不需要的工具而已,但它实际体现出来的却是对书本所承载的文化知识的不尊重,对学生自身生命的不尊重。不管是书本,还是生命,在根本上,都不可以作为“工具”和“手段”来对待。如果我们不反思撕书的逻辑,到头来就会发现自己人生的悲哀:高三毕业撕书,撕毁不堪回首的过去,去迎接未来;同样,大学毕业撕书,撕毁不堪回首的过去,去迎接明天。年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一生竟然是“撕裂的一生”,是“碎片化的一生”。

也许会有人说,好书才值得珍惜,而教科书算不上好书。姑且不谈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习的书本知识是最基础的,仅就中国学生读书时的付出来说,教科书也应该珍惜。进而可以说,高中生可以认为自己学习的书本很糟糕,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毕竟学习过,并且很认真地学习过,书本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记不就见证着他们曾经留下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吗?而这些印迹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重要部分。每一个阶段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书本作为高中三年的见证亦值得爱护。撕书,是在销毁生命的记忆。问题是,若是销毁了过往的记忆,现在的你、未来的你又是谁?我们不可以带着一个空白的过去生活,那是非常糟糕的。成龙有一部电影《我是谁》不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吗?不管过去是好还是坏,我们都需要记忆和面对。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对过去的反思调整自己,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目前书本“无用”状况,让书本变得更有教育意义。勇敢地面对自己好或者坏的过去,是一个人成人的根本,否则就会发生自我认同危机。

撕书,是否只是学生之过呢?我看不是。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者实际负有更多的责任。面对撕书狂欢的流行,教育者应该反思并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想想看,当教育者强调和倡导为考试而读书的观念和实践时,当整个书本知识都是围绕着考试而展开时,学生怎能不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样,学生怎能摆脱工具主义的读书观呢?于是,当书本完成了应考的目的时,就在学生释放压力的撕毁中结束了自己。所以,努力改变这种错误的为考试而读书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整全的观念以及读书自身所存在的内在意义,同时从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编写具有教育性的教科书,并改善传授书本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否则,即使阻止了撕书行为,也无法改变学生对书本的态度。

对学生的压力,学校只能疏不能堵。能否在学校里设置某类教育性的狂欢节,以释放和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呢?和古希腊的酒神节相比,中国的节日大都比较严肃,狂欢往往被视为不符合礼仪而被禁止,所以国人的人性常常被压抑。基于这一点,可以在我们的学校中,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狂欢节以取代撕书狂欢。譬如,我们可以开展与西方万圣节相似的活动,让学生动手设计服装和道具,然后在遵守大家都认同的规则的基础上,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制定、遵守规则的能力,又可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业压力。或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过某一年龄段的生日,邀请父母也参与,一起狂欢,学生可以以表白、唱歌和跳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压力和困惑,这也是颇有教育意义的。■

责任编辑/刘烨

猜你喜欢
书本知识书本高三
给作文时思路阻塞的学生开个“处方”
手来释卷
高三·共鸣篇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四书五经有哪些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