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挑战

2014-09-09 17:39汤蕾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5期
关键词:维纳斯艺术修养欣赏课

汤蕾

摘要:对于人体艺术,学会审美并体会其艺术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好中学美术人体艺术欣赏课应从奠定良好教学基础,营造神圣的课堂氛围;深入剖析作品内涵,弘扬向上的文化精神;全面提升道德修养,为健康性教育作铺垫三个方面入手,让人体艺术欣赏课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的平台。

关键词:中学美术人体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修养

人文学科的教师对于提升人文素养的话题一直在唱着“高调”,但是怎样将培养人文素养落到实处呢?中学美术人体艺术欣赏课就给了作者很多的启发。多数美术教师将人体艺术欣赏课取消,而在作者看来,人体艺术欣赏课不但不应该取消,反而应该认真科学地落实。那怎样上好中学美术人体艺术欣赏课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奠定良好教学基础,营造神圣的课堂氛围

在平日的美术课堂中,作者总是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课堂氛围积极活跃,但是在人体艺术欣赏课中,不少学生脸红羞赧,课堂氛围变得严肃紧张。这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他们天性好奇敏感,对于人体艺术的欣赏,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所以作者在课堂中尽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营造神圣的课堂氛围,将他们内心的尴尬去除。

如果在上人体艺术欣赏课之前没有作一定的铺垫,很可能会导致课堂上师生心理上的尴尬。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渲染神圣的课堂氛围。比如作者在上人体艺术欣赏课之前,就跟学生说:“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堂内容比较特殊,需要你们用一双纯净的眼睛和一颗纯净的心灵,跟随我一起来欣赏人体艺术的美。”话音刚落,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也变得严肃起来,当作者将准备好的一些人体艺术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们便跟随着作者的节奏一起欣赏起来。

随后在欣赏《维林多夫的裸女》《手持牛角的裸女》等作品时,学生不免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们的脸都看不清楚、很模糊?”作者随后解释道:“因为创作者在创作时受到时代思想的局限,在原始部落里,部落的繁衍都是依靠女性的生育能力,所以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匀称的身材比例,而五官并不加以太多的笔墨。”经过事先的铺垫,在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快能进入具体的情境。

二、深入剖析作品内涵,弘扬向上的文化精神

经典人体艺术作品之所以能百年不衰,就是因为其具备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这些人体艺术作品时,应该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让他们了解作品诞生的背景,并且在课堂中积极弘扬向上的文化精神。

每个人体艺术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让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个作品时,学生们看见的是一个失去双臂的半裸的美女。作者让学生猜测:“作品中的人物如果给她还原双臂的话,她的双臂会是怎样的?”有的学生答道:“作品中可以看出维纳斯的清秀,她的玉臂肯定是纤细白皙。”作者又提问:“但是你们不觉得,虽然她失去了美丽的臂膊,却又因此而获得了一种出乎意料的艺术美吗?人们通过欣赏这幅艺术作品,脑海中可以想象出无数美丽的臂膊来。对此,我们的脑海中可以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美感来,这就达到了艺术抽象性的目的。”由此,学生们总结出:《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因此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美感。随后作者又引导学生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作品,为什么独独失掉了臂膊,而不是失掉了头部、胸部或者腿呢?”学生们很快又陷入了沉思。在大家的讨论中,作者最后进行了总结:“缺失纵然在某些时候能产生艺术美,但是缺失是有一定条件的,有些缺失非但不能产生美,反而会让艺术作品遭殃。《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因为手是连接外界事物的媒介,手的动作能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

随后作者又跟学生提到,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欣赏法,艺术作品尽管没有给我们呈现出完整的状态,但是虚的那部分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维纳斯的美,美在残缺,而这种残缺却无意中塑造了一种意外的和谐美。随后作者又引入了齐白石的画,齐白石画的虾即使没有水,也能感觉到虾在水中游,这种虚实相生法的应用,成就了古今中外很多艺术作品。

通过深入剖析人体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们不再觉得尴尬,而是感觉进入了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向上的文化精神的鼓舞。

三、全面提升道德修养,为健康性教育作铺垫

中学美术人体艺术欣赏课的作品,多数是人体雕像、绘画作品等,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其实这也有助于弘扬健康的性教育。目前来说,我国中学阶段的性教育非常落后,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死读书、啃书本,没有形成健康的性意识、性观念,也导致一些学生在成年后走上了弯路,这些都是非常让人痛心的。尽管美术课堂与性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人文学科都是内在相通的,通过人体艺术欣赏课,为学生健康的性教育作一个铺垫,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在欣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之前,作者先带领学生了解了《大卫》的创作背景:米开朗琪罗生在15世纪动荡的意大利,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极大的质疑,痛苦之余,他将自己的思想全部倾注于自己所热衷的艺术作品中,创作了《大卫》这个艺术作品。随后作者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个女子怀胎十月的一组图片,跟学生们提到:“这也许是你们司空见惯的画面,但是这又是一门科学,它涉及人类的繁衍,回到了你们从哪里来,你们将来要经历和完成的某些事,我们不必羞愧,更不必好奇……”经过作者的点拨,学生关于生育健康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作了铺垫。

马克思曾说:“你想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你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着艺术修养的人。”这句话应用到美术人体艺术欣赏课中再恰当不过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艺术修养的人,就必须要积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审美并体会其深邃的艺术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如果美术教师能够利用美术课堂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美、追求艺术美,让美术课成为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的基地,那么就一定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尽一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更不应该被忽视。

猜你喜欢
维纳斯艺术修养欣赏课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千姿百态维纳斯
当代维纳斯的诞生
舞蹈钢琴伴奏课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谈谈鼓师
从对立到联合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著名雕像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