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09-09 18:00李怡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5期
关键词:善思乐学高中历史

李怡

摘要: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善思、运用”,是现代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悄然兴起,并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优势,广泛吸收传统历史教学的精华,探索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教师情境创设和学生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技术还可以按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更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技术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会话功能,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这对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或其他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交流会话”和“信息资源共享”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可见,网络环境是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最理想的条件。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说为核心,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将网络信息手段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精华相结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

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可以概括为:

1.制作教学网站

制作教学网站,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类别,以及每种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要收集整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信息,形成资源库。资源库主要包括各种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聊天、留言工具,数据统计工具等)、主题资源库、各种素材等。最后要利用计算机将历史知识分类储存,形成主题资源库,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可以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空间是历史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构成历史概念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时间与空间概念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捕捉到它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应用网络平台可以再现历史,创设历史情境。不仅如此,网络环境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与学双方轻松和谐,乐享课堂。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论坛进行问卷调查(你最喜欢过福州哪个传统节日),并把调查结果绘成饼状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喜欢过这些节日?这些节日在福州有什么特殊习俗?”这样以网络问卷调查为切入口,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

有效的问题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地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面对“中韩端午申遗之争”这个话题时,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74.1%的学生对“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感到很愤怒。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①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与我们的端午节是不是一回事?② 韩国江陵端午祭究竟凭什么能够胜出?③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给我们什么启示?)浏览资源库(或外网)探究“中韩端午之争”。由此可见,明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的有效探究,并提高学习效率。

4.自主探究,网上协作

这一环节是“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实践的核心部分,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通过网络(访问教师课前制作的资源库,或者直接联系外网),独立进入网络学习环境进行探究,并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得出结论。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网上协作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收集的资料或者研究结果发布在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探究过程更趋合理。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经过网络自主探究后,大部分同学对于“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的思考更趋于理性化,不再简单指责韩国的“剽窃”行为,开始思考韩国成功申遗对我们的启发: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有效保护我们的非物质遗产。

5.课题小结

探究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论坛上的文字留言,也可以是制作精美的文件演示稿。这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历史研究,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与空间。

6.练习巩固

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实时反馈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网站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适量的题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准确地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7.课题延伸

布置课后拓展研究任务,例如如何传承福州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可以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逐步得到准确的结论,再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得出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恰当地、有目的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能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高速、高质获得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知识。

1.多重感官协同,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时,学习效果要远超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节约时间。网络技术的运用能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单纯以听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手脑并用、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活动

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这能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呈现出活泼、自主、有序、有效的发展态势。

3.因材施教,优化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问答环节中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同步发展。

4.高效及时反馈,优化评改环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或阶段测验,才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所了解。而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迅速地进行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另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全批全改,并要统计、整理、分析学生错误数据的沉重负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软件设计选择题,在学生完成题目的同时,计算机就能把学生的正确率、错误率统计出来;对于非选择题,教师可以通过屏幕转播功能,把学生的普遍问题展示出来,再对得分要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使教师评改的时间缩短,并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构建起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5]骆志煌.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摘要: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善思、运用”,是现代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悄然兴起,并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优势,广泛吸收传统历史教学的精华,探索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教师情境创设和学生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技术还可以按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更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技术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会话功能,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这对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或其他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交流会话”和“信息资源共享”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可见,网络环境是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最理想的条件。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说为核心,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将网络信息手段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精华相结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

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可以概括为:

1.制作教学网站

制作教学网站,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类别,以及每种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要收集整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信息,形成资源库。资源库主要包括各种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聊天、留言工具,数据统计工具等)、主题资源库、各种素材等。最后要利用计算机将历史知识分类储存,形成主题资源库,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可以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空间是历史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构成历史概念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时间与空间概念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捕捉到它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应用网络平台可以再现历史,创设历史情境。不仅如此,网络环境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与学双方轻松和谐,乐享课堂。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论坛进行问卷调查(你最喜欢过福州哪个传统节日),并把调查结果绘成饼状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喜欢过这些节日?这些节日在福州有什么特殊习俗?”这样以网络问卷调查为切入口,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

有效的问题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地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面对“中韩端午申遗之争”这个话题时,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74.1%的学生对“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感到很愤怒。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①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与我们的端午节是不是一回事?② 韩国江陵端午祭究竟凭什么能够胜出?③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给我们什么启示?)浏览资源库(或外网)探究“中韩端午之争”。由此可见,明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的有效探究,并提高学习效率。

4.自主探究,网上协作

这一环节是“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实践的核心部分,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通过网络(访问教师课前制作的资源库,或者直接联系外网),独立进入网络学习环境进行探究,并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得出结论。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网上协作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收集的资料或者研究结果发布在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探究过程更趋合理。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经过网络自主探究后,大部分同学对于“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的思考更趋于理性化,不再简单指责韩国的“剽窃”行为,开始思考韩国成功申遗对我们的启发: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有效保护我们的非物质遗产。

5.课题小结

探究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论坛上的文字留言,也可以是制作精美的文件演示稿。这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历史研究,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与空间。

6.练习巩固

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实时反馈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网站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适量的题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准确地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7.课题延伸

布置课后拓展研究任务,例如如何传承福州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可以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逐步得到准确的结论,再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得出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恰当地、有目的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能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高速、高质获得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知识。

1.多重感官协同,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时,学习效果要远超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节约时间。网络技术的运用能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单纯以听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手脑并用、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活动

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这能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呈现出活泼、自主、有序、有效的发展态势。

3.因材施教,优化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问答环节中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同步发展。

4.高效及时反馈,优化评改环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或阶段测验,才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所了解。而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迅速地进行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另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全批全改,并要统计、整理、分析学生错误数据的沉重负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软件设计选择题,在学生完成题目的同时,计算机就能把学生的正确率、错误率统计出来;对于非选择题,教师可以通过屏幕转播功能,把学生的普遍问题展示出来,再对得分要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使教师评改的时间缩短,并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构建起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5]骆志煌.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摘要: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善思、运用”,是现代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悄然兴起,并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优势,广泛吸收传统历史教学的精华,探索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教师情境创设和学生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技术还可以按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更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技术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会话功能,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这对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或其他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交流会话”和“信息资源共享”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可见,网络环境是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最理想的条件。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说为核心,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将网络信息手段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精华相结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

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程序可以概括为:

1.制作教学网站

制作教学网站,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类别,以及每种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要收集整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信息,形成资源库。资源库主要包括各种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聊天、留言工具,数据统计工具等)、主题资源库、各种素材等。最后要利用计算机将历史知识分类储存,形成主题资源库,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可以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空间是历史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构成历史概念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时间与空间概念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捕捉到它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应用网络平台可以再现历史,创设历史情境。不仅如此,网络环境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与学双方轻松和谐,乐享课堂。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论坛进行问卷调查(你最喜欢过福州哪个传统节日),并把调查结果绘成饼状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喜欢过这些节日?这些节日在福州有什么特殊习俗?”这样以网络问卷调查为切入口,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

有效的问题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地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面对“中韩端午申遗之争”这个话题时,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74.1%的学生对“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感到很愤怒。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①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与我们的端午节是不是一回事?② 韩国江陵端午祭究竟凭什么能够胜出?③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给我们什么启示?)浏览资源库(或外网)探究“中韩端午之争”。由此可见,明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的有效探究,并提高学习效率。

4.自主探究,网上协作

这一环节是“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实践的核心部分,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通过网络(访问教师课前制作的资源库,或者直接联系外网),独立进入网络学习环境进行探究,并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得出结论。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网上协作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收集的资料或者研究结果发布在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探究过程更趋合理。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的教学中,经过网络自主探究后,大部分同学对于“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的思考更趋于理性化,不再简单指责韩国的“剽窃”行为,开始思考韩国成功申遗对我们的启发: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有效保护我们的非物质遗产。

5.课题小结

探究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论坛上的文字留言,也可以是制作精美的文件演示稿。这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历史研究,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与空间。

6.练习巩固

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实时反馈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网站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适量的题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准确地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7.课题延伸

布置课后拓展研究任务,例如如何传承福州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可以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逐步得到准确的结论,再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得出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恰当地、有目的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能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高速、高质获得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知识。

1.多重感官协同,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时,学习效果要远超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节约时间。网络技术的运用能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单纯以听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手脑并用、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活动

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这能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呈现出活泼、自主、有序、有效的发展态势。

3.因材施教,优化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问答环节中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同步发展。

4.高效及时反馈,优化评改环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或阶段测验,才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所了解。而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迅速地进行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另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全批全改,并要统计、整理、分析学生错误数据的沉重负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软件设计选择题,在学生完成题目的同时,计算机就能把学生的正确率、错误率统计出来;对于非选择题,教师可以通过屏幕转播功能,把学生的普遍问题展示出来,再对得分要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使教师评改的时间缩短,并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乐学、善思、运用”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构建起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5]骆志煌.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猜你喜欢
善思乐学高中历史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声音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