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是谁令善行蒙尘?

2014-09-10 07:22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爷医院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让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小伙伴们惊呆了。其中,“这么和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奔驰”、“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等直指社会现实的台词,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曾几何时,扶起一个跌倒的陌生人,一直是作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可如今,“扶不扶”已成为令人们十分困扰的道德问题,小品所展现的中国式“情景剧”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扶一把,这个简单充满善意的小动作,为何到了今天会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呢?究竟是谁令这个小小善行蒙尘?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份善意回到原点?

救扶老人被诬,以死证清白

2013年12月31日晌午时分,46岁的吴伟青驾驶摩托车,从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群星村驶往漳溪圩镇途中,看见前面有一个拄着拐杖也往圩镇方向赶的老人,他正常鸣了一声喇叭后,从老人身旁驶过,但驶出不到几米远,就听到老人的呼救声,他紧急停车,回头看见老人跌倒在地,便上前扶起老人。

当时,漳溪乡中心小學老校长周育琴,正坐在家门口喝茶,他听到一声摩托车的喇叭声之后,循声望去,看到距离家门口不足百米远的村道小桥旁有个老人摔倒,也随即赶过去搀扶老人。由于老人身体太笨重,周育琴和吴伟青一起帮忙扶起老人。这时,老人却指认是吴伟青骑摩托车撞倒他的。吴伟青与老人争执起来,并颇感委屈地对周育琴说:“周校长,真不是我撞倒他的!”

由于没有亲眼所见,周育琴不敢妄下结论,便告诉吴伟青,不管是否撞人,以后由交警处理解决,先救人要紧!吴伟青觉得有道理,主动背着老人到医院救治,并垫付了三千多元医药费。老人是该乡中联村村民周火仟,84岁,经医院诊断,周火仟为右腿股骨骨裂。周育琴因当天下午要上班,便叮嘱吴伟青在医院等老人家属过来后再离开。然而,周火仟家属赶来后,与吴伟青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老人家属在医院围住吴伟青,要求他预交十几万元医疗费才能走,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议论纷纷。后来交警出面,虽因证据不足难以定论,但吴伟青仍被老人家属要求回家筹钱。

当天傍晚,吴伟青彻夜难眠。他家在村里最不显眼的角落,是一栋已建成数年的三层砖房,但因没钱,一直没做任何装修。前些年,他揽下了村里的垃圾清运工作,一个月仅挣七百元。

2014年1月1日,深感委屈的吴伟青四处奔走,试图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毕竟救人反被诬而且要赔偿十几万元,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事。但他折腾了整整一天,毫无进展,伤者家属态度依然强硬,一遍遍地催促他交钱。

1月2日上午11时30分,吴伟青打电话给在惠州市某医院工作的女儿吴海燕,称他当天再次被周火仟家属要求交十几万元医疗费,交警也来电催他重新做询问笔录,并“恐吓”他交十几万元。吴伟青在电话里向女儿哭诉:“家里哪有这么多钱赔偿啊?与其这样被冤枉,还得为赔钱的事情烦恼,我不如以死证明清白,免得拖累家里人!”吴海燕感觉不妙,便安慰父亲,自己会马上回家。

令人遗憾的事还是发生了,1月2日下午,吴海燕还没赶到家,吴伟青就一头载入家附近的一口山塘自杀身亡!

吴伟青的死,顿时让整个事件升温,经媒体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面对记者,周火仟的家属却强调自己并没有向吴伟青索钱:“我们是因为医药费用完了,叫他来商量,没有提钱的事。”河源市东源县交警大队交管中队指导员也称:“交警确实打了电话给吴伟青,但目的是让他回来做笔录,没有说过要他赔偿的事情。”如今,有关赔偿的事,和事故过程一样,成了难以核实的谜,但吴伟青因此而付出生命代价已是事实。

目击证人周育琴对于吴伟青的自杀身亡,深感愧疚和惊讶:“这件事现在看来是变味了,老人应该不是吴伟青驾驶摩托车撞伤的,因为当时他的摩托车没有碰撞的痕迹。”当地警方随后也通报称,吴伟青驾驶的摩托车没有碰撞的痕迹,初步排除了吴伟青撞伤老人的可能性。

随着道德争议愈发强烈,曾声称“被撞”的周火仟,却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承认是自己摔倒在地,与此前的说法截然相反。这源于深圳市知名公益人士陈观玉的一次探望,2014年1月8日,74岁的陈观玉通过媒体获知此事后,从深圳几经转车前往事发地,一方面是为了安慰吴伟青的家人,另一方面想向周火仟了解事实真相。次日下午1时许,陈观玉见到仍躺在病床上的周火仟,她询问周火仟的伤怎样了、是怎样摔倒的、谁将他送去医院的?周火仟如是回答:“是我自己摔倒的,经过的人将我送去医院。”而后,陈观玉特意加重语气问道:“是不是送你去医院的人,把你撞倒了?”周火仟明确回答:“不是。”陈观玉紧接着问为什么要冤枉吴伟青时,周火仟给出的解释是:“没钱治病,指望他给钱用。”当陈观玉说出吴伟青以自杀证清白的事情后,周火仟再也没作声。

陈观玉和周火仟的对话有录音为证。但1月10日,周火仟却对外又再次坚称“自己是被撞的”。由于周火仟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并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而吴伟青自杀,其家属情绪激动,双方更加难以和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一个有担当的小伙,一个懂宽容的老人

2012年11月6日晚,28岁的王冬骑着向朋友借来的电瓶车,高高兴兴地跑到成都崇州街上,为父母妻儿选购一些礼物,准备次日一早就离开成都,回到远在贵州的老家,与亲人相聚。

一路上,王冬满心喜悦,没想到一场意外随后发生了。晚上7时许,他骑着电瓶车行驶在返回厂区宿舍的路上,当时天色已黑,路灯还没亮,电瓶车前灯有些昏暗,他能看清的距离并不远。行驶至金鸡路非机动车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人影,待他看到时,电瓶车距离对方仅有一两米远了。他的车速很快,尽管立即刹车变向,但后车轮仍从对方左小腿上擦过。电瓶车随即翻倒,王冬摔倒在地,额头上碰出一条不小的伤口,鲜血直流,与此同时,被撞的人也仰面向后倒下。被撞倒的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被王冬扶起后,老人很快清醒过来,并称自己没有事,让王冬不要担心。但王冬发现,老人被车撞到的左腿在流血,后脑勺与地面碰撞后也在流血。见老人伤势不轻,王冬吓坏了,坚持要送老人去医院。但此时,意识非常清醒的老人却不愿意,甩甩腿扭扭腰后,坚称自己没多大的事,可以回家,并让王冬先走。

可王冬没有一走了之,他用手捂住老人流血的后脑勺,让同行的一名工友立即拨打120。老人却说:“没必要去医院,我去金鸡乡的诊所包扎一下就是了。”老人自称姓李,61岁,所工作的鞋厂离这里就两百米远,他第二天还要上班,不用去医院。

虽然李大爷不肯去医院,但王冬仍然坚持道:“大爷,还是要去医院看一下,万一有什么后遗症,以后更难治的!”不一会,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可老人仍不愿上车。王冬有些急了,和医护人员一起连扶带劝,总算将老人哄上了救护车。晚上9时许,来到医院后,李大爷做了第一次CT检查,王冬一直守在身边,帮李大爷翻身。躺在CT台上,李大爷再次劝王冬离开,但王冬说:“我不走,你没事了我再走。”

半个小时后,医生拿着报告告诉王冬:“情况不乐观,颅内出血,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听到这一消息,王冬非常着急,他认为此时必须找到李大爷的家人。当天晚上,李大爷告诉王冬,他叫李光全,是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人,儿女都在浙江打工,只有他一人在崇州。为了不让儿女担心,李大爷竟然不愿意给王冬儿女的电话。

可王冬想尽快解决此事后安心回老家,最终,他从李大爷那里得知了其所在皮鞋厂负责人吴厂长的电话。当晚,吴厂长以及李大爷的一些同事都来了,为了证明自己不会跑,王冬还拿出身份证做担保,并将身上的三千多元積蓄全部交到医院。安顿好李大爷后,他来到医院的输液室睡了一晚,以便第二天再陪大爷做检查。

11月8日,李大爷的儿子李云昌赶到了医院,刚见到王冬时,李云昌情绪十分激动,欲挥拳打人。但医护人员告诉他,撞人的小伙是好人,一直守在他父亲身边。得知王冬的诚信之举后,李云昌这才冷静下来,并有些感动,因为他平时从新闻上看到的大多是各种肇事逃逸事件,而眼前一脸愧疚的王冬却毅然承担起了责任。

11月9日,被撞者李光全老人的病情再次恶化,医生称存活的几率非常小。但李云昌和王冬都坚持着,只要有希望就不放弃。由于老人住进了重危病房,花费很大,王冬叫妻子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并向亲友借钱,又预交了两万元医疗费,但缺口仍然很大。

考虑到父亲醒来需要人照顾,李云昌同妹妹在医院附近租了两间房。而王冬为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11月12日,他让妻子带着还没断奶的孩子从贵州老家来到崇州,为这个临时组建的“家庭”洗衣做饭。在出租房内,王冬及老婆都管李大爷的儿女叫哥哥、姐姐。每晚,王冬老婆同李大爷的女儿睡一张床,李云昌则同王冬挤在另一张床上。因为担心李大爷的病情,夜深人静时,他们都无法入睡。此时,他们会相互鼓励,只要有希望就不放弃,相信李大爷一定会醒过来的。几天后,李大爷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亲人们在呼喊他时,李大爷眨了眨眼睛,动了动手,这让大家欣慰不已……

渐渐地,王冬的真诚、负责任,取得了李家人的谅解。11月20日,由于病情恶化,李光全被转至四川省人民医院,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医疗费。王冬一边陪护着李光全,一边继续筹钱。一天,看到王冬两餐没吃饭,打了十几个电话也没借到钱,李云昌彻底被打动,对王冬说:“我还有些积蓄,再借一些应该就够了,你以后适当给点就行,能还就还,实在困难就算了……”李云昌还听民警说,如果他父亲去世了,王冬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但他不想再去追究过多的责任,因为王冬是个善良的人。

王冬和妻子感动不已。为了报答对方的宽容,王冬妻子每天很早就起来做饭,帮忙照顾李大爷,她不止一次地向李云昌兄妹保证,她会和王冬共同承担这一切,李大爷好了后,他们会把李大爷当作自己的父亲来对待。

王冬的诚信担当和李家人的宽容大度,感动了很多人。很快,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源源不断地送到王冬和李家人手上,帮助这两家人渡过了难关。让人无比欣慰的是,不久两家人还结成了“干亲”,李光全及其老伴认王冬为干儿子。王冬还入选了“2012感动贵州十大人物”,并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2013年3月,李光全出院,随儿女去了浙江。此后,王冬一直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每月给李大爷寄几百元营养费。2014年春节,看完春晚小品《扶不扶》之后,王冬感慨万千,大年初一打电话向李大爷拜年时,得知李大爷已完全康复,李家人还连连邀请他去玩,要他今后别再寄钱了……

回首过去,王冬说,撞人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更多。他坦言,在事故刚发生时,有人劝过他,现场没监控、没路灯、没行人,为何不一走了之?当他倾家荡产垫付医疗费时,也有人笑他傻,但他总觉得,“人在做,天在看”。他说,经过这件事,他深刻体会到了善的力量,今后会以此激励自己,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回报社会,并永远守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和诚信标准。

专家观点:让行善回归本来属性

(刘崇顺,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

不扶,心不安;扶了,全家不安!做好人好事,原本是件很简单很快乐的事情。但如今,随着“扶不起”现象的频频发生,老百姓越来越觉得:做好人成本高,做好事要吃亏。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认为,这与社会舆论的过度解读不无关系。

首先,近年来,做好事被嘲笑或被怀疑动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增加了行善者的心理成本。比如,捡到170多个钱包归还原主并多次为生病孩子捐款的南京“最美环卫工”沈现台,曾希望求得媒体表扬,哪怕是一本荣誉证书,他这么做,就是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说他做好事连个奖状也没得到过,太傻。

其次,生活中确实存在“做好事被讹”的鲜活例子,开始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经过媒体报道、网络渲染后,容易给老百姓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后来只要有类似现象,就会被搬上网络或媒体,甚至被放大、异化。人们其实不是不愿意行善,而是担心被伤害,如果行善者得不到好报,或者被迫损失自己的尊严、名声、财产乃至生命,自然就望而生畏。

再次,强大的社会舆论,容易让人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或冷漠感。如今,现实中有点什么事,很快就被登上报刊、传上网络,有的被爆炒,有的被歪曲,当事人往往不得不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老百姓其实只想过安宁日子,于是索性明哲保身。

但即便如此,也不该成为公众不做好人的理由。若长此以往,“做好人成本高”会成为卸责之框,成为公众逃避社会责任的挡箭牌。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没有好人好事的社会是极其危险可怕的。

那么,如何营造做好人的环境?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从净化社会舆论做起,营造一个和谐、充满阳光的环境,让好人受到起码的尊重。对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刻反思,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不要恶意去揣测别人的心理和动机,应该相信不求回报的助人行为还是主流;不要大肆渲染那些恩将仇报的行为,应该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不要人云亦云、助长邪恶,应该多些正气,多传递正能量。而媒体在报道此类事情时,不要过分解读,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如果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如此,情况就会大为改观。

当然,在诚信体系和相关法律仍不健全完善的当下,我们帮助别人时也要懂得保护好自己。比如在上前扶起老人时,不妨顺便看看周边有没有人,如果有人的话,多留个心眼,他可能会成为你的目击证人;如果没有人,也可以在帮助老人的同时拨打警方电话,告知发生的事情,然后等候警方到来,合理利用公众资源共同行善。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句话再次提醒我们,社会舆论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实中一件小事情影响的只是少数几个人,但当它通过媒体放大、公众吐槽,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影响的可能就是一大片人心。因此,只有还社会一个纯净的行善环境,让行善回归到其本来的属性,做好人的成本才会大大降低,扶起老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动作,才不会变得像现在这么沉重!

猜你喜欢
大爷医院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一天没开张
不会抽
算了
幽默的大爷
萌萌兔医院
算了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