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对降低中国老年人抑郁的作用

2014-09-12 01:22丁志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状况

丁志宏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北京 100081)

老年人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Chen等〔1〕对我国1982年以来的20次相关研究元分析发现,农村地区(5%)抑郁发生率高于城市地区(2.61%) 世界卫生组织(WHO)〔2〕统计显示,老人抑郁症患病率为5%,对患有躯体疾病的老人,其抑郁发生率可达50%。老年人患抑郁症,对他们生活质量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Smith等〔3〕研究发现,老人宗教信仰和参与可降低抑郁发生或减轻抑郁症状,宗教忠诚感越强,抑郁水平越低。本文分析宗教信仰对老年人抑郁降低作用的影响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开展了《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本调查是继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一次性抽样调查》后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查。本研究数据就是该调查10%的数据,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加权处理后,样本量15 462 810人,其中,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分别占47.6%和52.4%,60~69岁、70~79岁和80岁及以上老人分别占29.7%、46.3%和24.1%。

1.2方法 本文使用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是美国Brink & Yesavage等人1982年编制的,专门用于老年人抑郁筛查,主要测试老年人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及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消极评价。1986年Sheikh &Yesavage在原量表30题中抽取15题,制定老年抑郁短量表(GDS-SF,或GDS-15)。本研究使用的是中文版GDS-15,总分在0~15分之间,≥8分为有抑郁症状。1999年梅锦荣〔4〕对中文版GDS-15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良好。 2010年,唐丹〔5〕利用2006年全国数据(10%),对该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再次认为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列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我国老年人信教状况 2006年,我国老年信教人口比例为16.5%,当年,我国老年人口14 901万,据此推算,2006年我国老年信教人群达2 462.4万人。从表1看,我国老年信教人群中,男性信教比例低于女性;随着年龄地增长,信教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如80岁以上老人中,有1/5的信仰宗教,比低龄老人(60~69岁)高7.5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信仰宗教的比例越低;在我国,大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相对汉族老人,少数民族老人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汉族老人;婚姻上,丧偶老人信教比例是有偶老人的1.6倍;自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信教信仰之间并没有呈现线性关系,自评健康状况差和好的老人信教比例较高,自评富裕和困难的老人信教比例高于经济状况一般的老人;从地区看,农村老人信教比例高于城市;心理上,感到孤独的老人更容易信教。

表1 老年人信教状况

2.2宗教信仰对老人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是否信仰宗教对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影响(χ2=99 230,P<0.001),不信仰宗教老人抑郁发生率为27.2%,比信仰宗教老人高9.5个百分点。信仰宗教的男性老人抑郁发生率比不信仰宗教的低10.7个百分点,女性低近10个百分点。宗教信仰对低龄老人(60~69岁)和高龄老人(80岁以上)抑郁发生率影响明显。宗教信仰对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老人抑郁发生率降低作用最大,降低作用达到17.5个百分点;并且,在其他受教育程度上,宗教信仰对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的降低作用也都在10%左右。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老人抑郁发生率降低作用非常显著,抑郁发生率降低达到24.3个百分点,对汉族老人而言,降低作用比较小,为7.2个百分点。信仰宗教对丧偶老人抑郁发生率降低作用远远高于有偶老人。信仰宗教使有偶老人抑郁发生率降低8.6个百分点,而对丧偶老人而言,降低程度达到17.5个百分点。众所周知,生活事件是老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丧偶是老人晚年生活中最大负性生活事件之一,通过宗教信仰,可以让这些老人在婚姻之外找到更多社会支持,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从自评健康来看,宗教信仰对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的抑郁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很少沮丧,更可能从他们严重的疾病中解脱出来。见表2。

宗教信仰对不同经济状况老人抑郁发生有着不同的降低作用,特别对经济贫困老人而言,降低作用非常明显。宗教信仰对城乡老人抑郁发生率的降低影响也有着明显差异,从心理状况来看,宗教信仰对降低有孤独感老人抑郁发生率具有明显作用。

表2 是否信教对老人抑郁发生率的影响状况(%)

2.3宗教信仰对老人抑郁作用的多元回归分析 宗教对降低老年人抑郁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此,我们做了多元回归分析。因变量为抑郁量表中抑郁分数的高低。自变量纳入了老年人的性别(1=男,2=女)、年龄(连续变量)、受教育程度、民族、婚姻、健康自评、经济状况、孤独状况、休闲参与项目数以及城乡等因素,采用Stepwise回归,结果表明,老年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民族、婚姻等变量从模型中删去,只保留自评健康、孤独感、经济等因素,回归模型总体显著,F=1 352 410.459,P<0.001,调整后R2=0.45。

我们看到,自评健康、孤独感、经济等因素对老人抑郁有重要影响,宗教信仰发挥作用处在第六位。具体而言,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抑郁程度越低;感到孤独的老人较不感到孤独的老人抑郁程度高;老年人个体经济自评越高,抑郁程度越低;同样,老年人休闲项目参与越多,其抑郁程度越低;老年人子女越孝顺,抑郁程度越低;信仰宗教的老人比不信仰宗教的老人抑郁程度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抑郁发生程度增加;居住在城市的老人比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低。见表3。

表3 老年人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宗教在老年人生活中的特殊性在1975年美国老年信仰联盟(NICA)组建时就得到了认可。 信仰宗教的老人,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宗教活动及组织,发展或者保持各自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消除晚年的社会隔离; 并且,宗教信仰还可以给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框架,构建一个新的意义系统,使老人获得自我价值感, 因此,信仰宗教作为一种宝贵的心理资源,对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对降低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以及抑郁程度,都有着明显作用,并且,越是老人中的弱势群体,宗教信仰对其抑郁发生率的降低作用越大。因此,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可以发挥宗教在降低老年抑郁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宗教在社会工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最初的社会工作就是由宗教人士发起的,其组织和活动和教会有许多联系,而且西方现代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和宗教,尤其是基督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从分析中也看到,宗教信仰并不是唯一的影响老人抑郁的因素,它和其他因素一起,对降低老年人抑郁发挥着联合作用,因此,在发挥宗教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改善老人的健康、经济状况,增强老人的各类社会支持,这样,对其抑郁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4 参考文献

1Chen R,Copeland JR,Wei L.A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depression of older peop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14:821-30.

2许天红.抑郁障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3.

3Smith TB,Mc Cullough ME, Poll J.Religiousness and depression:Evidence for a main effect and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J〕.Psychol Bull,2003;129(4):614-36.

4梅锦荣.老年抑郁量表和普通健康问卷(简本)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41-3.

5唐 丹.城乡因素在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模型中的调节效应〔J〕.人口研究,2010;34(3):55-6.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