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肿瘤细胞CK20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

2014-09-13 00:51王大巍孙立辉金长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无瘤外周血直肠癌

王大巍 孙立辉 金长凯 孙 奔 樊 毅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普外二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结直肠癌以高复发和高转移为特点〔1〕,患者能否得到准确预测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指导治疗和评价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2,3〕。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可能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重要原因〔4〕。本研究以CK20作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ellular FACTT检测标志物,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根治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二零五医院同期21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有全面体格检查、腹盆部CT、腹部超声及肠镜检查等,术前抽血均获本人或其家属同意。入组标准: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病理证实为外科R0切除;术前未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排除标准:无法按AJCC标准进行pTNM分期;伴发第二种肿瘤;多原发结直肠癌;术前评估为无法根治性切除;随访证实为吻合口原位复发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疾病不能耐受辅助治疗者。男115例,女96例,平均年龄(60.9±8.7)岁;直肠癌127例,结肠癌84例;大体形态:隆起型123例,溃疡型88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09例,中分化70例,低分化32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99例,无淋巴结转移112例;有远处肝转移29例,无远处肝转移182例;临床分期Ⅰ期81例,Ⅱ期67例,Ⅲ期33例,Ⅳ期30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均在60~80分。

1.2治疗和随访 全组纳入研究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术后根据病理临床分期,分别给予化疗和未化疗55例和156例,并在手术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胸片,每6个月或1年复查结肠镜和腹盆部CT,以明确有无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本研究生存期自确诊之日计算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并将患者出现的肿瘤复发或转移,以及因复发转移引起的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而患者死于其他疾病或至随访终止存活者定义为“截尾数据”,分析患者无瘤生存情况。

1.3外周血肿瘤细胞CK20检测方法 术前1 d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前外周静脉血5 ml作为检测样品,依照文献〔5〕方法进行。Cellular FACTT检测CK20循环肿瘤细胞方法:将备测样本以1 000 r/min离心后弃上清,加入50 μl生物素化的抗体,37℃静置约1 h后再加入50 μl的亲和素工作液,22℃静置约l h后加入50 μl生物素化的DNA,22℃静置约1 h后再加50 μl NTP工作液,37℃静置约3 h后上机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和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归因分析。

2 结 果

2.1外周血CK20阳性检出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11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率为59.2%(125/211),其阳性检出与肿瘤TNM分期及远处肝转移相关(P<0.001),见表1。

表1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

2.2外周血CK20阳性检出与无瘤生存的关系 本研究全部211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无失访出现,随访率100%。随访至1年末,分别有11例(5.2%)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出现,其中远处转移4例(肝转移3例,腹盆部转移1例),且复发和转移均发生在阳性检出患者中,阳性检出患者1年无瘤生存期短于阴性者(P>0.05)。3年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18.5%(39/211),其中阳性检出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28.8%(36/125),明显高于阴性检出者的3.5%(3/86),且阳性检出患者3年无瘤生存期为(29.1±1.1)个月,明显短于阴性检出者的(35.1±0.5)个月(P<0.001)。见图1。

图1 外周血CK20阳性和阴性检出患者的无瘤生存情况比较

2.3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归因分析无瘤生存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形态、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未发现与3年无瘤生存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检出情况与3年预后呈负相关,阳性检出为患者3年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归因分析3年不良预后影响因素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肿瘤,常见复发和转移〔6〕。目前认为,存在于肿瘤患者体内的血液、淋巴液和骨髓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对揭示肿瘤分期和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7〕。FACTT作为一项新兴的检测技术,能明显提高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检测肿瘤患者体内游离肿瘤细胞〔5〕。Tsouma等〔8〕报道CK20外周血检出率高达78.4%,所以本研究以CK20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目前也有其他研究报道了其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Dukes分期的相关性〔9〕,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等预后。本文提示CK20阳性检出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万德森. 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趋势及对策〔J〕.中华肿瘤杂志, 2011;33(7): 481-3.

2宋宝荣, 王人杰, 王铭河, 等.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和CA19-9表达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2;1(2): 13-7.

3李 军, 陈建中, 孙保军, 等.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 336-9.

4Zhang Y, Shi ZL, Yang X,etal. Targeting of circula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 142-7.

5Zhang H, Cheng X, Richter M,etal. A sensitive and high-throughput assay to detect low-abundance proteins in serum〔J〕. Nat Med,2006;12(4):473-7.

6罗胜兰, 胡如英, 龚巍巍, 等. 浙江省2005-2010年结直肠癌生存率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34(12): 1194-7.

7Dobrila-Dintinjana R. Circulating cancer cells are potential weap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4;61(129): 5-8.

8Tsouma A, Aggeli C, Lembessis P,etal. Multiplex RT-PCR-based detections of CEA, CK20 and EGFR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16(47): 5965-74.

9Iinuma H, Okinaga K, Egami H,etal. Usefulnes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to detect isolated tumo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tumor drainag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Int J Oncol,2006;28(2): 297-306.

猜你喜欢
无瘤外周血直肠癌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措施的研究进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分析无瘤技术在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循证护理在肿瘤手术无瘤技术配合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影响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