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

2014-09-13 00:53杨勇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术式血肿出血量

杨勇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凯里 556000)

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优劣并未得出明确结论,临床上对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术式选择等均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对比分析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HICH患者135例,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常规颅脑CT扫描确诊,出血量为30~80 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6~12分。均有高血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和患有构成手术禁忌证的全身性疾病者。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CT检查结果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n(%),n=45〕

1.2方法 A组实施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B组实施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C组实施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3〕。

1.3观察指标 出院时GCS评分变化、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预后分级。GCS评分根据患者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应予以评分,总分为15分,评分越小症状越严重;ADL预后分级标准: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或可以独立进行家庭生活;Ⅲ级:家庭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并拄拐可行走;Ⅳ级: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生存〔4〕,Ⅰ~Ⅲ级为预后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3组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院时GC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见表2)。随访1个月A组死亡10例(22.22%),B组8例(17.78%),C组7例(15.56%),3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6个月ADL预后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3)。

表2 3组出、入院时GCS评分比较±s,n=45)

表3 3组术后6个月ADL预后分级比较(n=45,)

3 讨 论

HICH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清除血肿,改善血肿造成的占位、毒性以及周围组织供血短缺及水肿继发性损害等作用,防止病情恶化〔5〕。一般轻型脑出血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可康复,但多数老年患者出血量大,病情进展很快,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缓解其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挽救患者的生命,恢复患者各项功能〔6〕。

HICH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时机选择、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清除血肿,能够防止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对抑制继发性损害的发展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临床效果〔7〕。但由于老年HICH患者发病一般在6 h逐步停止,手术时机选择过早也会给手术带来较大风险〔8〕。

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经典有效的术式,能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容易,减压充分。要求超早期(6 h内)手术,在脑水肿发生之前清除血肿,解除压迫,阻断脑出血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提高疗效。该术式解除高颅压效果显著,手术视野充分,能够在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操作,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同时能够准确止血,止血操作也较为容易〔9〕。尤其对于出血量较大(>70 ml),GCS评分(5~8分)较低,病情分级在Ⅲ~Ⅴ级且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能够有效提高生存率〔8〕。同时去除骨瓣后颅内降压效果显著,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的继发性损害。但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创伤也较大,对老年患者脑组织损伤较多,往往老年患者缺乏耐受性,而术后患者反应也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也不能够令人满意〔10〕。同时术后部分老年患者有颅骨缺损,需行二次手术进行修补。

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也具有迅速有效清除血肿、手术简单、直视下、止血、创血小、对脑组织损伤轻,对重要器官干扰少的优点。因而术后功能恢复ADL分级好。但该术式视野小,需良好照明,术者需要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根据患者脑出血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在直视下能够迅速有效清除血肿,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脑组织损害较小,对患者器官干扰较少,患者的耐受性也较好。尤其适用于出血量在30~60 ml,GCS评分>8分,病情相对稳定,且无须快速减压的老年患者〔11〕。但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手术视野较小,需要保证充足的照明,对临床医师的操作要求也较高〔12〕,而且对于出血量大、颅内高压出现脑疝的患者效果不明显,宜采取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简易立体定向)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穿刺时对脑组织损伤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液化技术有助于促进血肿液化引流,缩短病程。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特别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避免置管带有盲目性。但该术式主要缺点是出血量较大(>60 ml)的患,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是在CT定位基础上进行穿刺和血肿引流,穿刺操作简单、准确,手术创伤更小,患者在局麻下即可进行手术,穿刺时对患者脑组织损伤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对于老年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十分适合,且患者预后效果良好〔13〕。但该术式不是在直视下操作,不能够准确进入血肿腔止血,而且不能够一次性完全清除血肿,尤其对于出血量超过60 ml的患者难以在短时间清除血肿,缓解水肿及继发性损害〔14〕。

综上,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在改善患者预后上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但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并无显著效果。需要根据老年患者脑出血量及耐受性等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另外对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也要加以重视。

4 参考文献

1陈祎阳,焦德让.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66-8.

2纠智松,彭玉平.脑内血肿手术治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35(1):50-1.

3刘青云,白雅林,刘带林,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19-20.

4杨理媛.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5Sutherland GR,Auer RN.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2006;13(5):511-7.

6李在雨,徐 宁,陈大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49-51.

7Mitchell P,Gregson BA,Vindlacheruvu RR,etal.Surgical options in ICH includ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J〕.J Neurol Sci,2007;261(1-2):89-98.

8杨理媛,孙晓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40-2.

9苏 斌,郭桂平.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3):2540-2.

10Manaenko A,Fathali N,Khatibi NH,etal.Arginine-vasopressin V1 areceptor inhibition improves neurologic outcomes following a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ic brain injury〔J〕.Neurochem Int,2011;58(4):542-8.

11黄华东,黄海能,邓元央,等.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4-7.

12韩晓涛,张 毅,张 波,等.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窗微创手术与钻孔引流术的对比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2):145-6.

13赵程欣,罗俊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4):2513-5.

14魏海亮,李翠君,李建华,等.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12-3.

猜你喜欢
术式血肿出血量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