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渗透

2014-09-18 03:09唐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学知识渗透

唐彬

摘要: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中文学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文学知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140-02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新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教材的改编等因素,英语专业教师不应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摈弃于教学之外,而应该打破常规,把英美文学知识有计划有系统地从低年级开始逐步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除了基本的字词、语法、语篇等语言教学,还要注重课文中英美文学知识的讲解和扩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涵,掌握正确的英语语言表达。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满堂灌”、学生机械被动地学这一缺陷,寓教于乐,收到意外功效[1]。

一、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英美文学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即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活动的实践,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提高语言实习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2]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和背诵来提高英语认知水平,过于专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教育途径,文学和语言教学是不能分割的,将英美文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人才。“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到规范的英语语言,扩大词汇量,领略不同风格的文采,提高语言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上人情、政治、经济、宗教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内容。”[3]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文学与语言的关系,并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把文学当成一种学习语言的有利工具。

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英美文学知识渗透的途径 1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现代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不乏名家名作。由杨利民和徐克容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一至四册中就收录了如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After Twenty Years”, 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童话故事“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美国短篇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Discovery of a Father”以及常被世人拿来和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的著名女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A Dill Pickle”。

2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一篇精读课文的写作风格与主题往往和作者的身份与作品的背景息息相关。比如,王尔德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夜莺与玫瑰》)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夜莺为了实现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利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冬日里火红的玫瑰,而玫瑰最终被年轻人无情丢弃的故事。很多同学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凄美的关于真爱的故事。然而事实并不仅仅如此。这篇童话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非常深刻。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尔德一生都在追求形式上的美,他的作品大多正是他“为艺术而艺术”的实践。所以,《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不是普通的夜莺,是作者表达至爱的理想主体,他代表一种精神——为追求理想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同时也是作者对高于生活的完美的艺术追求。还有作品中的玫瑰,它象征了艺术家殚精竭虑创造出的作品,夜莺用鲜血染红的玫瑰也象征了作家用毕生精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灵魂的作品。其中年轻人这个意象也尤为重要,故事中年轻人因找不到一朵玫瑰而无法和心爱的女孩而伤心也代表了他自己苦苦追求艺术创作的至真境界而不得。通过课文引申到王尔德的创作思想,这样学生才能对《夜莺与玫瑰》有更准确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精读教学中如果能够重视作品背景的介绍并能充分地展示其历史内涵,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们对文章主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 Dill Pickle”(《莳萝泡菜》)主要讲述了一对恋人分手六年后的重逢。拥有一段美好记忆的两人却在六年后发现那段尘封的感情今天已经变得酸涩不堪。曼斯菲尔德通过对女主人公维拉和她旧情人的大量的语言以及行为的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如在小说中,曼斯菲尔德多次描写了维拉的旧情人不断打断她说话的情形:“他打断了她……”“他再次打断了她……”[4]正如六年前一样,那个男人典型的行为就是不断打断维拉的谈话,然后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的俄罗斯之旅上。他完全忽视了维拉的感受和她当时复杂窘迫的心情。对这个男人的行为的细节描述为人们呈现出了这个男人的自大、自私和冷酷的一面。

4分析文章主题

例如,《莳萝泡菜》的主题是什么?莳萝泡菜在文中仅仅被提及两次,然而却被用作文章的标题,所以此处莳萝泡菜一定有它更深层、更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师可在课堂把学生分成小组就此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给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首先,泡菜可以象征两人的爱情。当一对昔日恋人再度相逢,原来甜蜜的爱情已如莳萝泡菜般变得酸涩。其次,它可以象征着维拉在见到昔日的“他”以后复杂的情感,就像莳萝泡菜的味道那样,充满了酸甜苦辣。第三,莳萝泡菜的作用是开胃,提高人的食欲。对于“他”来说,维拉就是开胃的泡菜,只是调节“他”的单调的生活,不是“他”的主菜,不是可以陪伴“他”一生的人。通过组织学生对泡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的讨论,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endprint

5赏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所选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意蕴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作者们在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明喻、暗喻、夸张、双关、借代等,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如《夜莺与玫瑰》中有很多明喻的句子体现了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例如:“一层淡淡的红晕爬上了玫瑰花瓣,就跟新郎亲吻新娘时脸上泛起的红晕一样”;“起初,花儿是乳白色的,就像悬在河上的雾霾——白得就如同早晨的足履,白得就像黎明的翅膀。”又如《莳萝泡菜》中的隐喻;例如当“他”漫不经心地谈他奇妙的旅行生活时,曼斯菲尔德这样描写:“她觉得一直沉睡在她心中的那头怪兽在动了,伸懒腰了,打哈欠了,竖起耳朵了,它突然一跃而起,瞪着一双渴望、憧憬的眼睛,直盯着那些遥远的地方。不过她只是温和地笑了笑,说了一句:“我多么羡慕你呀!”[4]曼斯菲尔德通过将维拉内心对异国旅行的向往或对“他”仍有的感情“外化”为一种蛰伏的怪兽,为故事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似真似幻的诗一般的意境。又如在“My Personal Manager”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Carlos: I may be short, but I can promote big things.

Karen: Like me[4].

Like me在这里一语双关。一方面Karen是在自嘲自己个大无用,而实际上是不相信Calos能成就大事。授课时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这些优美的语言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及运用,同时这些形象生动、凝练精美、典雅深邃的语言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的语言素材。

三、结语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字、词、句、篇的语言学习上,而应从作者及作品背景,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及写作风格等方面去拓展和挖掘课文中的文学及其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白语言背景知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理解文学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在有效的语言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渗透以及文学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要始终贯穿于其中。正如王守仁在200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师暑期研修班学术报告提纲中指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改进我国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王守仁,《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外研社200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师暑期研修班学术报告提纲》)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桂花.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J].林业科技情报,2006,(4):109.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知识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知识的选择与编排
音乐教学中在文学知识融合